耶稣与伯多禄、若望、雅各伯、拉匝禄,以及至圣圣母和六位圣妇,一直隐居于拉匝禄家中。他们住在拉匝禄先前受迫害时藏身的地下室。这些房间位于宅邸后方,铺有地毯与坐席,甚是舒适。耶稣与三位宗徒及拉匝禄同在一间有圆柱支撑、灯盏照明的大厅;圣妇们则聚在一处用格栏围起的三角形房间。其余宗徒和门徒,有的住在伯达尼附近的门徒居所,有的散居别处。
耶稣告诉宗徒们,次日清晨便是祂进入耶路撒冷的日子,并吩咐人召聚所有未到的宗徒。他们到来后,耶稣与他们长谈许久。众人都十分忧愁。对那负卖者犹达斯,耶稣却格外温和,还将召聚门徒的差事托付给他。犹达斯极喜爱这类任务,因他总想显得自己是个重要人物。
之后,耶稣向圣妇们和拉匝禄讲了一个大比喻,并加以解释。祂从乐园、原祖的堕落、救主的预许、罪恶的蔓延,以及天主园中忠实的工人如何稀少说起,进而讲到某国王有一个华美花园的比喻。一位衣着华丽的贵妇前来,指给国王看邻近的一片香灌木园,原属一位虔诚善良的人。她对国王说:“既然这人已离乡,您该买下他的园子,种满香灌木。”但国王却想在那穷人的园中种大蒜等气味浓烈的菜蔬,尽管园主视之为圣地,只愿栽种最美的香花。国王召来那好人,要他迁离或将园子卖给自己。随后,我看见那好人在园中辛勤照料,一心想要保住园子,却遭受重重迫害。仇敌甚至企图在园中用石头砸他,使他病重垂危。但最终,国王和他的荣华全然消逝,而那好人、他的园子及一切所有却繁荣增长。我看见这祝福如树枝般伸展,遍及世界各方。耶稣讲述时,这比喻如真实历史一幕幕呈现我眼前:那好人园中的兴旺,以收成之丰、花木之盛、各类香丛之繁茂为意象又如远流润泽、明泉喷涌、云降甘霖;恩泽自这些源头涌流,广布四方,直至地极。
耶稣解释这比喻关乎乐园、人类堕落、救赎、此世王国及其中的上主葡萄园。祂说,这葡萄园将遭受世上的首领攻击,他要在园中虐待天父托付照管园子的天主子。这比喻也意味着:既然罪与死始于一座园子,那承担世人罪过者的苦难也要从一座园子开始,并在赎罪之后,藉祂在园中的复活战胜死亡。
训诲后用了简餐。天黑后,耶稣继续与聚集在附近屋中的门徒谈话。
次日清早,耶稣派厄勒孟则尔和息拉往耶路撒冷去,不走直路,而是取道经过贝特法革附近围起的花园和田地的小径。祂命他们开辟篱笆、清除路障,使道路通畅。祂告诉他们,在贝特法革城外客店旁的草场上(路从那里经过),他们会找到一匹母驴和驴驹;他们应将母驴拴在篱上,若有人问为什么这样做,就答:“主要用它。”之后他们应清除通往圣殿路上的一切障碍,事毕便返回。
我看见二人出发,一路开辟篱笆,清除所有障碍。那座大客店旁的草场上有驴吃草,店中有庭院和泉水。驴是几位外方人的,他们去圣殿时把牲口留在这里。门徒按吩咐拴住母驴,让驴驹自由走动。之后,我看见他们继续前往圣殿,一路移开所有可能碍事之物。那些曾被耶稣驱散的小贩,又在圣殿入口附近的角落摆摊。二位门徒上前命他们离开,因为主要荣进圣城。完成一切吩咐后,他们取道橄榄山另一侧直路返回贝特法革。
与此同时,耶稣已派一队年长门徒按常路往耶路撒冷,吩咐他们分头去玛利亚·马尔谷家、韦罗尼加家、尼苛德摩处、西默盎儿子们及类似友人处,通知他们耶稣即将进城。之后,祂亲自与所有宗徒及其余门徒动身前往贝特法革。以圣母为首的圣妇们远远跟随。
一行人来到路旁一座环绕着花园、庭院和柱廊的宅子,停留了相当时间。耶稣派遣两位门徒,带着从伯达尼带来的盖布和外衣,前往贝特法革预备他所需要的驴。其间,祂在敞开的柱廊下向聚集的大群民众讲道。柱廊由光洁石柱支撑,圣妇们就在柱间驻足聆听。耶稣站在高台上,门徒和群众挤满庭院。柱廊以枝叶花环装饰,墙壁满覆青翠,廊子下面挂着彩带和花朵装饰,风一吹就轻轻摇动。耶稣向门徒解释为什么要有远见和智慧——因为他们之前问过祂,为什么要绕路。祂说,是为了避开不必要的危险。人应当保护自己,不能随便交给运气;所以祂早就吩咐人把驴驹拴好。
接着,耶稣开始安排行进的队伍。祂让宗徒们两个两个走在祂前面,说从今以后、一直到祂离世,他们都该在各处带领信众。伯多禄走在最前面,后面是那些要把福音传到远方的人;若望和次雅各伯紧挨在耶稣前头。每个人都手里拿着棕榈枝。在贝特法革那边等候的两位门徒,一看见队伍来了,就赶紧迎上去,牵来了两头驴。母驴身上披着长长的装饰布,一直垂到脚,只露出头和尾巴。
耶稣穿上一个门徒特意带来的节庆长袍,是用细白羊毛织的,庄重又飘逸,后摆拖到地上。腰间的宽腰带上绣着字;祂又在脖子上围了一条宽圣带,一直垂到膝盖,带子两头用褐色的线绣着像盾牌一样的图案。两个门徒扶耶稣骑上驴背的坐鞍。那驴没有笼头,只在脖子上松松地系了一条细带子。我分不清祂骑的是母驴还是小驴驹,因为它们大小差不多。另一头没人骑的,就跟在旁边。厄里乌德和息拉走在主的两边,厄勒孟则尔跟在后面;再后面是最近收的门徒,有些是祂上次出门带回来的,有些是后来才信主的。队伍排好之后,妇女们就两个两个跟在最后。至圣圣母原本一直留在后面,这时却走到她们前面去了。
队伍一边走,大家一边开始唱圣歌。贝特法革的居民——原本聚在那两个等候的门徒四周——也成群结队地跟了上来。耶稣提醒门徒注意祂早先说过的话:哪些人会把自己的外衣铺在祂走的路上,哪些人会折树枝,哪些人会对祂行双重的敬礼——因为这最后一种人,是要把自己和世上的一切全都献给主,为祂服务。
那时候,从伯达尼到耶路撒冷,右边要经过贝特法革,再往前靠近白冷方向。橄榄山就在两条路中间。贝特法革地势低,又潮湿,是个穷困的小村子,只有路两边各一排房子。那头驴吃草的客店,离大路有点距离,就在贝特法革和耶路撒冷之间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路的一边往上坡走,另一边向下通到橄榄山和耶路撒冷众山之间的山谷。耶稣之前在伯达尼和贝特法革之间稍微停了一下,而那两个门徒正是在贝特法革外面的路上牵着驴等祂。
在耶路撒冷,那些小贩和百姓——就是厄勒孟则尔和息拉早上通知他们清理圣殿、因为主要来了的人——立刻高高兴兴地开始装饰道路。他们掀开铺路的石头,种上树,把树顶的枝条捆起来做成拱门,上面挂满各种像大苹果一样的黄色果子。耶稣派到耶路撒冷去的门徒、无数为过节进城的朋友(路上挤满了旅客)、还有好多听过耶稣最后一次讲道的犹太人,都涌向祂要进城的那一边。耶路撒冷也有许多外地人,他们听说拉匝禄复活的事,都想见见耶稣。祂快到的消息一传开,他们也出去迎接。
从贝特法革到耶路撒冷的路,穿过橄榄山山谷比较低的地方,地势没有圣殿所在的那个高台高。从贝特法革上橄榄山的时候,可以从道路两边的高坡之间看见对面的圣殿。从那里一直到耶路撒冷,一路风景好看,到处都是小花圃和树木。
很多人从城里涌出来,迎接正唱着圣歌来的宗徒和门徒。就在这个时候,几位年长的司祭穿着礼服走到路中间,让队伍停了下来。这突然的举动,让歌声一下子停了。司祭责问耶稣,为什么容许跟随的人这样吵闹,为什么不制止这场骚动。耶稣回答他们说,如果祂的跟随者闭口不言,路上的石头也要喊出声来。听了这话,司祭们就退开了。
于是,大司祭们聚集起来商量,下令把所有跟着小孩出城迎接耶稣的妇女的丈夫和亲属都叫来。这些人应召而来之后,全被关进一个大院子里,还派了探子去外面打探动静。
跟着耶稣往圣殿去的群众,很多人不只是折树枝铺路,还脱下外衣铺在地上,一路唱歌欢呼。我看见有些人甚至连外衣都全脱下来了。孩子们从学堂里跑出来,开心地跟着人群跑。韦罗尼加带着两个孩子,把自己的披纱铺在路上,又从其中一个孩子身上取下另一条披纱也铺下去。她和其他妇女加入了队伍后面的圣妇行列,大约有十七人。路上厚厚地铺满了树枝、衣服和地毯,队伍缓缓向前行,穿过无数跨在路两旁的凯旋拱门。
耶稣哭了,宗徒们也哭了,因为祂告诉他们,现在这些欢呼歌颂的人当中,有很多不久就要讥笑祂,甚至其中有一个人要出卖祂。祂望着那城,为它快要来的毁灭哀哭。当祂进城门的时候,欢呼的声音更加响亮。很多各种病患被人领着或抬到那里,所以耶稣一次次停下,从坐骑上下来,不分别是谁,都一一治好了他们。也有些仇敌混在人群里,这时候大声喊叫,想煽动叛乱。
越靠近圣殿,道路两旁的装饰越发华丽。篱笆围起一个个小围栏,里头有颈项戴着花环与花冠的小兽、小山羊和小绵羊,在灌木丛背景中嬉戏跳跃,宛如徜徉于花园之中。这一带临近逾越节时,总是出售被挑选出来、纯洁无瑕的祭牲。从城门到圣殿虽仅半小时路程,游行队伍却花了三个时辰才走完。
那时,犹太人已下令关闭所有房屋与城门。耶稣在圣殿前下了驴,门徒们想将驴牵回原处,却只得留在城门内等候天黑。圣殿中有圣妇和成群的人。因这一带遭封锁,众人整日饿着肚子;玛达肋纳尤为挂虑耶稣未能进食。
傍晚城门重开,圣妇们先返伯达尼,随后耶稣也与宗徒们离去。玛达肋纳念及耶稣与随行之人在耶路撒冷未能用饭,便亲自备了食物。耶稣踏入拉匝禄家院子时,天已漆黑。玛达肋纳端来水为祂洗脚,并用肩上毛巾擦干。她备的不是正餐,仅是一些点心。主正用着,她上前将香液倒在祂头上。犹达斯从旁经过,低声抱怨,她却应声道:主为她与她兄弟所做的一切,她永怀感激。之后,耶稣往癞病人西满的客栈,对聚集的门徒教导片刻,又转至门徒们的旅舍讲道,最终回到西满的客栈。
次日,耶稣与宗徒再往耶路撒冷。祂感到饥饿——但在我看来,这仿佛预示祂使命完成、犹太人归化之后的光景。祂叹息,渴望那重大而令祂事先畏惧的受难时刻早日过去。行至路旁一棵无花果树前,祂抬头察看,见只有叶子而无果实,便诅咒它枯干,永不再结果,并说那些不承认祂的人也将如此。我明白无花果树象征旧约,葡萄树则喻表新约。通往圣殿的路上,满是昨日庆典遗留的树枝与花环。圣殿外廊中,商贩再度摆摊,有人背着可展开的木箱或匣子,折起如手杖;桌上堆着串串银钱,以细链钩绳系成各样形状,黄、白、褐、杂色相间,似是装饰挂饰。廊下还有层叠鸟笼与牛犊等牲畜。耶稣命令商贩离开,他们犹疑不从,祂便将腰带折作鞭状,将他们逐出圣殿范围。
耶稣正教导时,几位来自希腊的尊贵外邦人遣仆从自客栈来,通过斐理伯询问如何能不混于人群中与主交谈。斐理伯转告安德肋,安德肋再禀耶稣。主答,祂离殿返伯达尼时,将于城门与若望马尔谷家之间的路上会见他们。此事打断后,耶稣继续讲道,神情深为忧困。当祂双手合举、举目望天时,我看见一道光自灿烂云彩中降在祂身上,并闻一声巨响。群众惊惶私语,耶稣却仍讲话。如此数次之后,祂从导师座位下来,混入门徒中离开了圣殿。
门徒在耶稣教导时会给祂披上一件常备的白色礼仪外氅;离座时则取下,使祂衣着与他人无异,便于避开注意。导师座位周边有三层渐高的平台,每层皆围栏杆,饰有雕刻——我想还有嵌线,其上带褐色头形与球饰。圣殿内未见雕像,却有各样装饰:葡萄树、葡萄串、祭牲,以及如裹布婴孩般的图形,我常见圣母刺绣的花样。
耶稣与随行者抵达若望马尔谷家附近时,天尚明亮。那些希腊人上前来,耶稣与他们交谈片刻。外邦人带着妇女,她们立于后方。这些人后来皆归化,成为五旬节时最早受洗加入门徒者中的一批。
耶稣心怀深重的忧苦,同宗徒们返回伯达尼度安息日。当他在圣殿施教时,犹太人已奉命紧闭门户,禁止向祂或祂的门徒提供任何饮食。抵达伯达尼后,他们来到已痊愈的癞病人西满的客栈,那里已备好饭食。玛达肋纳见耶稣劳碌辛苦,心生怜悯,身穿补赎袍,腰束带子,黑纱遮发,在门口迎候主。她跪伏在祂脚前,用头发拂去尘土,如同为人擦鞋。她当众而行,许多人因此心生反感。
耶稣与门徒依照礼仪穿上礼服,在灯下祈祷,预备安息日,随后按当时的习俗斜卧下用饭。将近席终,玛达肋纳受爱、感恩、痛悔与焦虑催迫,再次悄然上前。她俯身于主所卧的榻后,将一小瓶珍贵的香液倾注于祂头上,又垂泪跪地,将香液洒在祂脚上,以发拭之。事毕即退。在场多人显出不悦,尤其是犹达斯,他更煽动玛窦、多默和若望马尔谷一同表示不满。但耶稣却为她辩解,说她乃是出于深爱而行。事实上,她常这样傅抹耶稣。福音中仅提一次的事,其实屡次发生。
饭后祈祷毕,宗徒与门徒各自散去。犹达斯满怀怨愤,当夜急返耶路撒冷。我见他被嫉妒与贪念撕裂,在黑暗中奔越橄榄山,仿佛有凶光围裹,似有邪魔为他引路。他疾行至盖法府邸,在门口低语数言,无处安留,又转奔若望马尔谷家。因门徒常宿于此,他便伪称自伯达尼来此过夜。这是他走向背叛的确定第一步。
次日清晨,耶稣同几个门徒自伯达尼前往耶路撒冷,见祂曾咒诅的无花果树已经完全枯干,门徒们甚感惊讶。我见若望和伯多禄在路旁树下驻足。伯多禄表示惊奇时,耶稣说:“你们若有信心,还能行更奇的事。是的,你们一言,山也将投入海中。”祂遂继续训导,并阐明无花果树的象征意义。
耶路撒冷聚集了许多外方人,圣殿内早晚皆有讲道与敬礼,耶稣则在间歇之时施教。祂站立宣讲,但若有人提问,便坐下容提问者起身。
当天讲道中,几位司祭和经师上前诘问祂凭何权行事。耶稣回答:“我也要问你们一事;你们若答复我,我便告诉你们我凭何权行这些事。”祂问他们若翰的洗礼权从何而来,他们却拒不回答。耶稣便说,祂也不告诉他们自己凭何权行事。
下午,耶稣以园户比喻及匠人弃石之喻继续教导。祂说明那被杀的园户预表自己,凶手则指法利塞人。法利塞人闻此大怒,恨不得立即逮捕祂,却因见百姓都倾心于祂,未敢动手。但他们决意派遣五名心腹——有些是门徒的亲戚——暗中窥探,以诡诈问题试诱祂。这五人中,有的是法利塞人的党徒,有的是黑落德的仆役。
傍晚耶稣返回伯达尼时,几位善心人路上前来献饮。当夜祂宿于门徒旅舍。
次日,耶稣在圣殿内以三小时讲论王宴的比喻,法利塞人所派的密探亦在其中。耶稣提早回到伯达尼,再次施教。第三日,当祂在圣殿圆厅登上导师座时,法利塞人所遣五人从走道挤近——座周满布听众——诘问是否该向凯撒纳贡。耶稣命他们呈上税银,其中一人便自胸袋取出一枚如普鲁士银元大小的黄币,指其上皇帝之像。耶稣遂言:“凯撒的归凯撒。”
随后,耶稣论及天国,喻之如人种植一株生生不息、枝叶蔓发的植物。天国不再临于固执的犹太人,惟悔改者仍可得救。祂说天国将传于外邦,并预言东方尽暗之时,西方却成白昼。祂嘱咐行善宜隐,如同祂所行,且说自己必在正午得报。祂亦提及凶手反较自己更受世人优待。
其后,有七名撒杜塞人前来,以妇屡嫁为问,诘难复活之事。耶稣答说复活之后无嫁娶、无性别之分,并指明天主是生者之主,而非死者之神。法利塞人见听众惊叹,便离席密议。其中有圣殿职员玛纳舍,谦恭地问哪条诫命最大。耶稣答复后,他衷心赞叹。耶稣遂说:“你离天国不远。”“默西亚既称为达味的子孙,又如何是达味的主呢?”之问结束讲道。
众人哑口无言,不能再对。耶稣离殿时,有一门徒近前问道:「祢对玛纳舍说『你离天国不远』,这话是什么意思呢?」主答道:「他必将信从我。」却又嘱咐他们务要保密,不可将这话传开。自那时起,玛纳舍不再敌视耶稣,隐居直至耶稣升天后,才明认信仰,加入门徒行列。他年约四五十岁。
当晚,耶稣到伯达尼,与宗徒在拉匝禄家进食,后访女徒所聚之旅舍,施教至夜深,宿于门徒旅舍。
耶稣在耶路撒冷施教时,我见圣妇们屡聚于凉棚中——即玛尔大曾在拉匝禄复活前唤玛达肋纳迎主之处——同心祈祷。她们按次而立,时而同跪,时而分坐,肃穆恳切。
次日,耶稣在圣殿施教约六小时。门徒因前日之言而深受触动,问“愿祢的国来临”之意。耶稣详加阐释,并说“我与父原是一体,我将往父那里去”。他们遂问:既是一体,何须前往?耶稣于是述及使命,说祂将离人性、弃肉身,凡脱去败劣本性、藉祂而归向祂的,就是走向父。这番话深切感人,宗徒喜不自胜,跃起高呼:“主,我们要传祢的国直到地极!”耶稣却答:“这样说话的人什么也成就不了。”门徒遂转忧。耶稣又告诫他们说:“你们切不可宣扬‘我因祢的名驱了魔’或‘我因祢的名行了这事那事’,也不可故意将善行显露于人前。”祂继而提醒他们,前次离别时,自己曾暗中施行许多善工,而门徒却执意要祂返回本乡纳匝肋——尽管犹太人因拉匝禄复活之事已起意谋害祂!“若那时果真回去,”耶稣语带深意,“一切又将如何成就呢?”门徒遂追问:“若善工皆须隐藏,祢的国怎能昭示于人呢?”至于主如何回答,我已不能忆述。众人闻言,再度陷入困惑沮丧之中。将近正午,多数门徒离开了圣殿,唯有耶稣与宗徒仍留其中。不久,有几人带着提神的饮料归来,恭敬奉于耶稣。
午后,经师与法利塞人蜂拥而上,将耶稣团团围住,门徒被挤至人群外围。祂以严厉之言斥责他们心硬,在这番凛然的训斥中,我听见祂说道:「你们现在不能逮捕我,因为我的时刻尚未来到。」
这一天,耶稣和圣妇们以及十二位宗徒一起留在拉匝禄家里。早晨,祂就在门徒住的客舍里教导妇女们。下午三点左右,大家在地下餐厅一起用了丰盛的饭食。妇女们帮忙伺候饭菜,之后退到带格子的三角形隔间里,听耶稣继续教导。讲话中,耶稣对她们说,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不会太长了,以后也不会再在拉匝禄家里一起吃饭了——虽然还有一次要在西满家用饭,但那时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安宁了。祂请大家放轻松,想问什么都可以问。一听这话,大家就开始问很多问题,尤其是多默,他心里有好些疑问。若望也问了好几次,不过声音总是轻柔和气的。
饭后,耶稣正说到人子快要被人出卖的时候,伯多禄激动地走上前来,问耶稣为什么总是说得好像他们所有人都会背叛祂似的。他说,就算别的门徒中有人会做这种事,但他可以为这十二个人担保:他们绝对不会背叛祂!伯多禄说得非常激动,就好像自己的名誉受了损害似的。耶稣回答时的严厉,是我从未见过的,甚至比之前他对伯多禄说“撒旦,退到我后面去!”的时候还要严肃。祂说,如果没有祂的恩典、不祈祷,他们每个人都会跌倒;时候将到,大家都要离弃祂。祂接着说,他们中间只有一个人是坚定的,但就连他也要逃跑,不过之后他还会回来——这里耶稣指的是若望,祂被捕的时候若望确实逃走了,连外衣都丢下了。大家听了都非常难过,只有犹达斯不一样,耶稣说话的时候,他还是一副友善、微笑、讨好的样子。
大家问耶稣,那将要来临的国度是怎样的,祂的回答充满了慈爱。祂告诉他们,另一位护慰者将要来临,到那时,他们就会完全明白。祂必须到父那里去,父和祂要派圣神到他们这里来。我清楚地记得祂是这样说的。祂还说了些别的,但我记不真切了,大意是:祂以人的样子来到世上,是为了救赎人类;祂在他们中间的工作还带着肉身的限制,人是以身体来工作的,所以他们现在还不能完全明白。但祂要派遣圣神来,开启他们的心窍。接着祂谈到将来会有艰难的时期,大家都要像产妇一样忍受产痛;又讲到按照天主肖像所造的人灵是多么美,还说明引领一个灵魂得救、回到天上是多么光荣。祂提醒他们,他们曾经多少次误解了祂的意思,而祂一直都包容他们;同样,祂走了以后,他们也要这样宽容地对待罪人。伯多禄提醒耶稣说,祂自己有时候也充满热情、行动强烈,耶稣就向他分清了真假热忱的区别。
这番谈话一直持续到深夜,尼苛德摩和西满的一个儿子也悄悄来见耶稣。直到半夜过后,大家才休息。耶稣安慰他们说,现在尽管安心睡觉,因为不久就会有让他们焦虑难眠的日子;但那之后,就算处在迫害中、头枕石头,他们也能像雅各伯在天梯下睡得那样香甜。耶稣讲完的时候,大家都感叹说:“主啊,这顿饭时间太短了!这个夜晚过得太快了!”
第二天一大早,耶稣就来到圣殿——不过这次不是去平时讲课的地方,而是到了当年玛利亚做献仪的那个厅堂。在厅堂中央、靠近门口的位置,放着一个献仪箱。这箱子像根半人高的方柱,上面开了三个漏斗形状的口子让人投钱,底下还有一扇小门。箱子盖着红布,红布上面还挂着一层透明的白纱。左边放着司祭的座位,他负责维持秩序,旁边有张桌子,用来放人们献来的鸽子或其他祭品。门口左右两边分别是男女信徒的座位。大厅后面用栅栏隔出一块地方,祭坛还在当初玛利亚献小耶稣时的位置。
这天,耶稣就坐在献仪箱旁边。这一天是所有要为逾越节行洁礼的人献仪的日子。法利塞人后来也来了,看见耶稣坐在那儿,心里很不高兴,但耶稣要让位给他们时,他们却推辞了。宗徒们两个两个地站在祂身边。献仪的人先是男人,再到妇女;献完以后,他们就从左边的另一个门出去。外面群众排着队等候,一次只准五个人进来。耶稣在那里坐了三个钟头。快到中午,献仪差不多结束了,但耶稣还多留了好一阵子,法利塞人越发不满。这个地方其实就是以前祂宽恕犯奸淫妇人的那个厅堂。
圣殿就像三座连在一起的教堂,一座接一座,每座都在巨大的拱顶下面。最前面是圆形的讲厅;耶稣所在的献仪处在这座讲厅的右边,稍微靠近圣所的方向,一条长走廊通向那里。
最后来献仪的是一位贫穷而胆怯的寡妇。没有人看清她投了多少钱,但耶稣知道她献了多少,就对门徒说:“她投下的比所有的人更多,因为她放进去的是她这一天赖以活命的全部钱财。”祂叫人传话,请她在若望马尔谷家附近等祂。
下午,耶稣又回到平时教书的地方——就是圣殿的廊下——继续教导。圆形讲厅正对着大门,左右两边都有台阶通到圣所,从圣所再上一段阶梯,就是至圣所。法利塞人走近耶稣的时候,祂提起他们昨天本来想逮捕祂,却不敢动手,尽管祂给了他们机会。但祂的时候还没有到,他们不能提前;时候一到,一切自会成就。祂又说,法利塞人别想像往年一样平安地过逾越节,到时候他们会不知往哪里躲;他们杀害的先知的血,必要归到他们自己头上。先知们都要从坟墓中起来,大地也要震动。可是就算有这些征兆,法利塞人还是固执不改。这时,耶稣提到了那位穷寡妇的献仪。
傍晚,耶稣离开圣殿,在路上跟那位寡妇见了面,告诉她说,她的儿子将来要跟随祂。这话使这位贫苦的母亲非常欢喜。她的儿子在耶稣被钉以前就成了门徒。这位寡妇为人纯朴正直,虽然恪守犹太规矩,但心地十分虔诚。
耶稣和门徒们一起走路的时候,有一个门徒指着圣殿,称赞它多么宏伟壮观。耶稣却回应说:“将来在这里,没有一块石头会留在另一块石头上。”他们上了橄榄山,山坡上有座小园子,里面放着讲道用的石椅,长满青苔的土坡上也挖出了一些座位。司祭们忙完一天的工作,傍晚常会来这里休息。耶稣在石椅上坐下,有几个宗徒问祂圣殿什么时候会被毁。耶稣就向他们预言即将降临耶路撒冷的灾祸,最后说:“但那坚持到底的人,必会得救。”祂在这个地方只停留了不到一刻钟。
从橄榄山望过去,圣殿美丽得无法用言语形容。夕阳照射下,圣殿闪闪发光,几乎令人睁不开眼。墙壁是用深红色和淡黄色、带着光泽的漂亮石块砌成的,上面还镶嵌着图案。撒罗满的圣殿用了更多黄金,而这一座则镶嵌了许多会发光的宝石。
法利塞人因为耶稣的缘故非常恼怒。他们在夜里秘密开会,派出探子监视耶稣的行动。他们说,要是犹达斯能再来一趟就好了——不然,他们真不知道这件事该怎么进行。自从那一晚之后,犹达斯就再没有来找过他们。
第二天清早,耶稣又来到橄榄山上的休息处,再次讲到耶路撒冷将要遭受的毁灭,并用当地一棵无花果树来打比方。祂说,其实自己已经被出卖了,虽然那个要出卖祂的人还没有明白说出祂的名字,只是提出可以交人。法利塞人想再见到这个叛徒,但耶稣却希望他能回头、悔改,不要陷入绝望。耶稣用含蓄而一般的话表达了这些,犹达斯听见,却只是微笑。
耶稣劝慰宗徒们,不要因为祂说“你们都要离散”的话就害怕;他们不该忽略身边的人,也不该让一种情绪盖过另一种——祂用“外衣”来比喻这种关系。祂也隐约提到有些人曾经抱怨玛达肋纳用香液傅抹的事。耶稣说这些话,可能是因为犹达斯是在她行了那件事之后,才真正迈出背叛的第一步;这也是对将来的一种温和提醒,因为正是在玛达肋纳最后一次傅油之后,他才执行了他的诡计。至于其他有些人所以对玛达肋纳那样慷慨表达爱意感到不满,是因为他们太过严厉和计较。他们把傅油看作宴乐中常见的奢侈行为,却没想到这行动是做在至圣者身上,其实配得最高的称赞。
耶稣还告诉他们,祂只会再公开教导两次。接着祂讲到世界末日和耶路撒冷的毁灭,并告诉他们哪些征兆表明祂离世的时刻快要到了。祂说,他们中间会有人争论谁最大,那就是祂即将离开他们的标记。祂也暗示他们中有一个人会不认祂,并说祂事先告诉他们,是要他们学会谦卑、警醒自己。祂说话时充满了特别的慈爱与耐心。
中午时分,耶稣在圣殿里教导,讲了十童女的比喻和受托的塔冷通,并再次严厉指责法利塞人。祂引用以往被杀害的先知所说的话,好几次责备法利塞人心存恶念。之后,祂对宗徒和门徒说,就算在人看来已没有改善的希望,也不该停止劝诫的话。
耶稣离开圣殿时,有许多从远方来的外邦人靠近祂。他们其实没敢进圣殿听道,但因为见过祂行的奇迹、祂在圣枝主日荣进耶路撒冷,以及所听说关于祂的一切奇事,就想皈依祂。他们中有几个希腊人。耶稣把他们托付给门徒照顾,自己则带了几个人上了橄榄山,在一间原本只给外邦人住的公共客店过夜。
第二天早上,其他宗徒和门徒也来到那里,耶稣就许多事情教导他们。祂说,祂还会与他们一起吃两次饭,祂渴望与他们共享最后爱的宴席,在那时刻,祂要把人性所能给予的一切都赐给他们。之后,祂和他们一起进圣殿,讲到祂要回到父那里去,说祂就是父的旨意——不过最后这一句我不太明白。祂明确说自己是人类的救恩,是来结束罪恶对人类的控制的,并解释为什么堕落的天神没有像人一样得到救赎。法利塞人每次两个人轮流来窥探祂。耶稣说,祂来是为终止罪对人的辖制。罪是从一座园子开始的,也要在一座园子里结束,因为捉拿祂的人将在园子里下手。祂责备那些听众,在拉匝禄复活之后就已经想杀祂,又说祂一直保持距离,是为让一切按所预定的实现。祂把自己的行程分成三段,但我已记不清了。祂还告诉他们,人将要怎样对待祂、把祂和罪犯一同处死,但即使这样,他们也不会满足,在祂死后他们也做不成什么。祂又一次提到被杀害的义人将要复活;不但这样,祂甚至还指出他们复活的地点。但对于法利塞人,祂说,他们必在恐惧焦虑中看见自己杀害祂的计谋彻底失败。
耶稣也谈到厄娃,罪是从她进入了世界,所以女人要受痛苦,也不准进入圣所。但医治罪恶也是藉着一个女人来到世上,所以她不再为奴,虽然仍处于顺从的地位。
那一夜,耶稣又住在橄榄山脚下的客店。有人点亮了灯,大家一同进行了安息日的礼仪。
次日清早,耶稣和跟随祂的人一起渡过克德龙溪,朝北走过几排房屋。屋舍之间是一片片小草地,有羊群正在吃草——若望马尔谷的家就在这里。随后,耶稣转向革责玛尼去;这个村子大小和贝特法革差不多,建在克德龙溪的两岸。若望马尔谷的家离通往圣殿北边牛市场的城门大约一刻钟路程,坐落在一座高冈上(这山冈后来盖满了房子)。从这里到革责玛尼要半小时,从革责玛尼越过橄榄山到伯达尼,则用不了一小时。伯达尼差不多就在圣殿正东边,直走的话,离耶路撒冷大约一小时路程。从圣殿某些高处以及后面的城堡,可以望见伯达尼;但贝特法革因为地势低,看不见,再加上橄榄山阻挡视线,要透过山路的一个缺口才能瞥见圣殿。
耶稣和门徒正渡过克德龙溪、前往革责玛尼的时候,走到橄榄山的一段低洼处,祂突然对宗徒说:“你们要在这里离弃我!我也要在这里被交在人的手中!”祂心中充满忧苦。之后,祂前往伯达尼拉匝禄的家,又到了门徒住的客舍,然后带着几个人绕行耶路撒冷四周,安慰城中的居民,如同临别前的抚慰。
那天晚上,拉匝禄家里摆了晚餐,圣妇们在装有格栅的小间里帮忙。用餐之后,耶稣对大家说:“今夜你们仍可安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