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故事比喻(圣灵所结果子)列表
·爱心
·谦卑
·平安˙安息
·喜乐
·温柔˙柔和
·顺服˙顺从
·忍耐
·殷勤˙不懒惰
·怜悯˙同情
·恒心˙不灰心
·中庸˙平衡
·谨慎˙谨守
·宽容˙饶恕
·真诚˙诚实˙不虚谎
·圣洁
·不自私
·公正˙公义˙正直
·知足˙不贪婪
·节制
·不嫉妒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平安˙安息
平安˙安息
浏览次数:5091 更新时间:2007-4-17
 
 
 

卫斯理怕飓风

卫斯理约翰未得救时,有一天他与好几位德国传教士以及他们家属一同航海,船到海中忽然飓风大作,危险万状;可是这班传教土以及家属毫不惧怕。正在他们唱歌赞美之时,海水冲入船面,冲破船帆,所有的人大哭大喊,以为不免葬身鱼腹;然而传教士们还在那里大声歌唱。等到风平浪静之后,卫斯理问问内中一位,刚才害怕没有。那人答道:「没有,不但我,就是我们女人以及小孩也无一个害怕,因为我们都已胜过死权了。」卫斯理立即觉得,凡是信主的人都有一种「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能够叫他「不害怕人所害怕的。」(彼得前书三章十四节)于是他就起首寻求这个平安,直到得着。

要让基督的平安在心中作主

判断是非最可靠的方法,除了勤读圣经、善用神的话之外,另有一个方法是保罗所说的:「要叫基督的平安(来自耶稣的安宁心境)在你们心里作主(即继续不停的让这平安当你的裁判员)(西三15)。一个裁判员会宣判:「你安全上垒!」或是:「你出局了!」当你心中觉得不安时,你就知道自己出局了――超出正常的限度;因为你的心在对你说:「你这个行为是不对的。」你甚至可凭不安的程度,分辨出你正要作的事情是否适当,是否得罪神。

上面没有云雾

一艘大邮船正在横渡大西洋,遇见密雾;但是船的速度仍然不减,照常猛进。搭客颇以为忧。于是召集一个搭客大会,推派两个代表去见船主,请求减少船之速度,并在船头船尾加派船员值班,恐因视线受雾阻碍,遭遇意外。船主接见搭客的代表,就托他们转告一切搭客,不要担心。在船的最高处,就是船主和船员站着驾驶的台上,没有云雾,他们的视线并不受阻。
    
信徒遭遇试炼、患难、困苦时,往往大起忧心,以为前面非常黑暗,渺茫,不知将要遇见什么。但请记得,引领我们的主在上面,他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见的,只管安心。

三个枕头

有一个贫穷的女人,不但瞎眼,而且患上很痛苦的病,睡在床上已经很久了。有一位传道人来探望她,对她说:你的痛苦真是非常的。她回答说:我有一次听见一位传道人说,他去探望一位将死的人。传道人问那将死的人说:你现今觉得怎样?将死的人回答说:我将我的头安息在三个枕头上:第一个枕头是神的全能;第二个枕头是神的全爱;第三个枕头是神的全智。我如今也照样安息在这三个枕头上,所以我的心安然无虑。

两幅安息的图画

有两个画家,相约各绘一幅图画,表露安息之意。第一个画家画下一个大湖,风静浪平,湖面如镜;山上美景清清楚楚映在水中。第二个画家画下一片极大的瀑布,旁边有棵小灌木的枝子,湾在瀑布的水中;他的顶端分枝之上架着一个小巢(几乎被浪花浸湿),中间睡着一只知更雀。第一幅画仅是停滞;第二幅画才是安息;因为要有安息,必须先有陪衬安息的对象。在惊涛骇浪的逆境中,仍能欢颜着接受,才是真正享受安息的人。

一位残废者心中的平安

身为作家、教育家的卢云,在哈佛大学教书之后,搬到多伦多附近名叫"Day Break"的家。家中有十个成员,其中六个人有精神残障,四个人正常,他们都是由于寻求基督的信仰而住在一起。其中有一位是患严重癫痫病的,就是廿五岁的亚当(Adam);他什么都不能做,包括起居饮食,平常也不笑也不哭。但卢云说:「当我畏惧消失,从心中发生慈爱时,我觉得与亚当在一起,别的工作就显得肤浅而没有意义了。」
这一位身心残缺的人所流露出的平安,对卢云影响至深。卢云原有崇高名誉的事业,却因为竞争而满了困扰与威胁,心中常常猜忌、嫉妒人,或存报复之心。但他与亚当在一起后,明白了生命不只是生活与工作。他说:「亚当的平安深植在他心里,他的这种平安使我们活在一起像一个家。」
但愿基督的平安感动我们,使我们活在一个身体内。

心境影响环境

有一次我到监狱里布道,环境嘈杂得不得了,有些人不听,哇哇乱叫。我没有办法,只好祷告,祷告完了,再讲道的时候,底下的环境还是老样子,叫喊如故。可是有一样东西改变了,就是我的心境改变了。开始的时候他们乱,我也乱;他们在外边乱,我在里面乱。等到我祷告之后,虽然环境没有改变,我的心境却改变了。这个非常重要,我里面一改变,就能够安静下来,你尽管乱,我还是按步就班的讲,听不听道是你的事,讲道是我的事。结果,我一安定下来慢慢讲,很奇妙的圣灵就动工,慢慢的他们也安静下来了,后来那次布道还很成功,感谢主。你就看见我们人的「心境」会影响「环境」多大!里面决定外面,内容决定形式,我们里面的心境定下来,外面的环境就被控制,这样就能够驾驭环境,行所当行。

忧虑之害

经上说:「应当一无挂虑。」因为忧虑不但夺去了喜乐,而且也破坏了你的前程。曾经有两个人去照 X光,技术人员把名字弄错了,有肺病的X光片给了健康者,而没有肺病的X光片给了患病者,结果患病者得了痊愈,而健康者因为那X光片而忧虑至病倒!可见「忧虑」对人身心的危害之大。我们既有父神的引导和照顾,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基督徒有不忧虑的权利。

赞美取代忧愁

有一个母亲,她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卖雨伞的,另一个是做米粉的。这个母亲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心里总是不快乐。天下雨了,她就想起那做米粉的儿子,担心米粉晒不干;天不下雨,她又发愁那个卖雨伞的儿子没生意。后来她信了耶稣,结果她自己说:「下雨的时候,我就为那个卖雨伞的儿子感谢主;好天气的时候,我就为那个做米粉的儿子赞美神。这样,我也就天天都充满了快乐。」耶稣并未改变她的环境,但却改变了她的心境。由心境造成的快乐才是永恒且真实的,而这种快乐是在正确且真实的信仰中才可能获得。

第一个「不要忧虑俱乐部」

桑斯特太太说,在这世代听到许多关于忧虑无效的说法,好象是一件新发明的事一样,人们也相继成立「不要忧虑俱乐部」。其实,第一所「不要忧虑俱乐部」──是由我们可颂的主自己开始的。祂曾说:「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祂要我们思想野地的百合花,它们没有思虑什么,就长出美丽、纯洁的花朵。祂也教导我们过真实的生活;免除操心挂虑的方法,能很轻省地背负担子,而且在我们的面孔上有恒常的喜乐。只有那些有基督内住的信徒,才能拥有爽朗、欢愉的面孔,行在今世,因为他们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他们的天父正很安稳地领导着他们。不要为明天忧虑

有位姊妹在一次意外事件中受伤,须接受一次大手术,并且卧疗数月之久。手术刚完,病人问大夫:「医生,我得在医院里躺多久?」医生含笑回答得很妙:「Only one day at a time, my dear(意即不要为明天忧虑)」病人闻后,心里释然。每当她心里烦闷时,这句话不断加添她的勇气。
神并没有赐给我们多余的力气去挑明天的担子。不要让忧虑捆绑你的灵魂,让神恩带领你每次过一日。因为忧虑正像明日的乌云,会遮住今日的阳光。

人们常为虚无的事忧虑

有一个故事说,某一个人以为在他的胃里有一只猫。这事使他苦恼不已。这个幻想强烈得使他真的觉得猫在他肚子里跳动。有一天,他因为要割除盲肠住进医院,医生想:何不同时也医治他的幻想呢?于是他们费一番工夫找来一只小黑猫,准备在他清醒过来时拿给他看。当病人苏醒时,医生说:「你看,你肚子里的坏家伙,我们抓到它了。以后你可以安心了。」病人看了一眼说:「糟糕,你们抓错了,找我麻烦的是一只「白猫」啊!」
这是多么可笑的故事,因为那人的毛病出在他的思想。但如果我们为明天或将来的事发愁,我们患的不也是「白猫症」吗?
我们所烦恼的事,多数并未发生,以往的经验证实了这一点。如果我们花许多时间去为还没有到来的事情担忧,这种患得患失的态度实在是多余的!

挂虑太多

一天,有一个太太出去打水,看见井边有一个女孩子坐在那里,双手托着下巴出神,太太就问那个小女孩儿:「小妹妹呀,你来这里想什么?」
「我在这里想,我不久就要长大了。」
「长大了很好啊,人人都要长大的呀!」
「因为我长大了之后,就要出嫁了。」
「是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长大了出嫁,不是很好吗?」
「是呀,可是我出嫁了之后,就会生孩子。」
「生孩子很好嘛!这一代又延续后一代,而且有一个小宝宝作伴,不是会带给你很多的喜乐吗?」
「是呀!可是我是想,这口井这么低,孩子出来玩耍,万一落到这个井里面去,那怎么办呢?」
这么小的一个女孩子,居然会想得那么远,真是杞人忧天。但是人不就是常常怀有太多的挂虑吗?

忧虑与难处

人生有忧虑,也有难处。但我们总要把「忧虑」卸去(彼前五7),因为是属乎「明天」的(太六34),未必来临;却要把「难处」当起来,因为这是生活的担子,是属乎「今天」的(太六34)桑安柱《这时候》

基督徒生活得力的秘诀

基督徒生活秘密的能力是什么?从那里得来这能力呢?让我用一句话回答:基督徒的秘诀就是他在基督里的安息。他的能力乃是从神所赐的地位而来的。比方一个瘸子坐在一辆机动的残障车里面,他只是坐着,但当车子前行的时候,他也在行。他不断的在行,因为他继续坐着。他的前进,根据他所在的地位。自然这是一个基督徒生活不十分恰切的比方,但可用以题醒我们,我们的行事为人基本是倚赖我们在基督里内在的安息。

处变不惊

一位姊妹名叫王妙色,一天她到超级市场买东西,竟被一名黑人青年拿着尖刀抢劫。换做是我,早已吓得腿软。妙色居然面不改色的对他说:「你要钱包,我可以给你,但是我有更好的东西要给你!」妙色正要向这小抢匪传讲神国的福音,他没料到妙色的反应如此镇定,竟被吓得拔腿狂奔,落荒而逃!

深处的宁静

据科学家说,最猛烈的暴风冲击着海洋,弄得涛澜山涌,樯倾楫摧。然而不过搅动海面数百呎深的水,海的深处却丝毫未受影响。表面浊浪排空,内部平静安恬。照样,基督徒可能在外面环境上遭遇狂风骇涛,若与主交通,必能因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保守我们的心怀意念,使我们里面平静安恬。

天天不用怕

有人算过圣经中论到「不要怕」共有三六五次。那就是说,你每天起来时,神就对你说:「不要怕」!计志文《长成基督》

小心「自忧」

我想没有比自己忧伤而流的眼泪要更自私了。神看见以色列人哀哭时,就在怒中说:「你们用眼泪玷污了我的祭坛。」你们哭,是因为没有更好的食物;你们哭,是因为在基督之外另有所爱;你们哭,是因为你们不是完全地喜悦、满足。宣信《基督的生命》

正常的信徒没有理由忧闷

只有两个理由,能叫我们忧闷:第一,如果我们还没有得救,我们就有理由忧闷;第二,如果我们已经得救了,而仍活在罪中,那么我们也一定会忧闷。除了这两种情形以外,我们就没有理由可以忧闷。

难怪作诗的人说:「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应当仰望神」(诗四十三5)。一个正常的信徒,如果忧闷,是一件可怪的事,因为一切的事我们都可以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来告诉我们的神。我们一切的需要和试炼,只要相信神的大能和神的爱,样样都可以过去的。《荒漠甘泉》莫勒

主耶稣所赐的安息

马太福音十一章28~29节提到耶稣所赐的安息,在原文清楚见到:不是能以金钱方法买得、获得的,乃是祂自己享受的安息而赐予我们的。这一字由Amplified New Testament发现有六种意义:

()安憩:完全的休憩,病中知祂为我铺床(诗四十一3)。诸事纷乱中仍会享受主,在风浪中安睡,知祂必负责到底。()释放:最重的担子是良心的责备,诗篇三十八篇四节言罪孽如同重担。马丁路德言最好的枕头是清洁的良心做的,由罪中释放,由物质释放,何等安息!()放松):不慌不忙,不神经过敏,安闲处事。()苏醒:祂使我的灵魂苏醒,不垂头丧气,如罗马斗兽场受伤的武士,跳入主人园中活泉洗清尘污、伤痕,内心奋志又起。()重新得力:一夜好睡,辛劳忘记,活生生再有力量。以赛亚四十章末段就是这种经验。()与主密契:无限深情,尽在不言中,享受主默然爱你(番三17),我在主里、主在我里的灵中密契。邵庆彰《默想集》

圣经论安息

圣经对安息有三种不同的说法,即「得安息」、「享安息」、「入安息」,这是马太福音十一章廿八、廿九节和希伯来书四章十节告诉我们的。「得安息」是一个基督徒得救之时就有的。「享安息」是要每件事都顺服在神安排之下才有的。「入安息」是最高的一步;我们一切的思想、言语、行为,完全与神打成一片,神要我们动则动,神要我们静则静,完全与神采取一致的步骤,然后我们的灵才能真正进入安息。张志新《七筐零碎》

多余的烦恼

我想人生犹如一条路,当你停在山顶,俯视下临的山谷,遥望对面的巨山,天气这样热,你的马已疲劳,你自己也已渴倦,你实在没法爬上对面的高峰。面对这一事实,你不如先下山,暂勿考虑对山,你发现山谷很幽美而富启示,当你过了山谷,你只看见缓升的山坡,很奇怪,为什么峻峭的山岭不见了,你轻快地一路骑去,一下就到达对面山顶。回顾原在那面望见的这座高山,每寸土地我都已跨过。你看这是否幻觉,缓缓的上坡,远看犹如峻岭,但当你实际的一步一步走去,你发现这原是一条很好的旅行之路!
这就是你的烦恼所在,你常是这样来预测你的不幸,当你实际到达目的地,你发现原是一条康庄大道!人们应该深自惭愧,像这种事经历了二、三次,仍旧未能举一反三,接受暗示,常为自己预测的烦恼所困扰,仍如毫无这样经验似的,你们似乎没有这小聪明,来接收人生道路上所不段发生的教训,就是:他们所感受的大部份的烦恼,乃为他们自己预测的困扰,而实际这些困扰,不是从不发生,就是可以轻易应付。Leaves of Gold Beecher

信徒从主所得的安息

(1)信心的安息;(2)神的安息;(3)已经「成了」的安息。

真平安

有人出了个题日给两名画家,题目是「安静」,要他们各画一张表达同一意思的画。
一人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好象一面镜子;另外还画了些远山和湖边的花草,让它们倒映在水面,也看得清清楚楚。
另一人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有一裸小树,树上有一根小枝,枝上有一个鸟巢,巢里有一只小鸟,但那只小鸟正在窝里睡觉。这个画家是真正能了解安静的真义。前面一个人所画的湖面,不过是一池死水罢了。
我们要做一个在瀑布声中亦能高卧酣睡的小鸟,不为环境而冲动──
胜利不骄做,失败不灰心;
光明时不自满,黑暗时不痛苦;
处境顺适时不忘痛苦,处境痛苦时不妨怡然自得;
在高位做事不要骄,在下层工作不要怨;
顺水顺风称心如意时,不要以为一切都顺利了;
不如意时,也不要以为一切都失望。
这就是修养。
耶稣降生与平安归人的关系

当耶稣基督降生的时候,天使曾唱歌说:「在地上平安归与祂所喜悦的人」(路二14)。「平安」这两个字,也可以解释做「和好」。人是神所造的,却不认识神、不要神,人是背向神的。耶稣来到世界,是要人能与神和好。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祂两只手,一只手是钉在木头的那一边,一只手被钉在木头的这一边。祂好象一只手拉着神的手,一只手拉着人的手,使人能与神和好。所以平安归给世人,就是要人与神和好。为什么人没有平安?因为人离开了神,就有许多不能解决的忧愁、困难、痛苦、烦恼。所以耶稣来到地上,要把这一切挑在祂的肩头上面,只要你相信祂,祂就替你解决你的痛苦,祂就作为你一切问题的答案,所以你就会有平安。吴勇《生命之光》

不用害怕的理由

「你不要害怕,因为我与你同在;不要惊惶,因为我是你的神。我必坚固你,我必帮助你,我必用我公义的右手扶持你」(赛四十一10)。这里说出不用害怕的理由:()祂与祂的仆人同在;()祂是他的神;()祂要坚固他;()祂要帮助他;()祂要扶持他。慕迪《有福的盼望》

享受安息的真义

享安息是否就是所谓的「灵修」或「敬拜」?是否读经、祷告、唱诗、听道就是享安息?可以是,可以不是。我们必须把「工作」与「安息」两种观念弄清楚。工作的时候是把注意力放在工作上。要把事情做好,必须专心,所以工作时注意力集中在事物或人或自己上。享安息是把注意力从工作上转移到神自己身上,享受神自己。读经时可以很用心地追求了解经文的意思,分析字句的结构,思考上下文,寻找主题等等。这样做很好,并且很需要,但并不在享安息,因注意力不能集中在神身上。所以一个信徒最好每天有一段时间空出来享受安息,把注意力转移到神身上,享受神自己。《扎根与结果》周功和

进入安息的方法

进入安息的方法就是赞美。有些东方宗教要人享安息;他们的方法是叫人重复地念一个无意义的字,或喊一些口号,直到头脑空白。这是一种心理状态,没有什么神秘。通常这种方法的背后是一种泛神论。泛神论的宗教经历与空白的头脑很相配。可是基督徒享受安息应该不一样。我们承认头脑空白一段时间,是可以带给人某种安息,使一个忙碌的人生活有调剂,使他工作时增加效率,心情愉快。可是基督教的信仰对象不是「宇宙整体」,不是「零」,也不是「?」,乃是「耶和华」。耶和华藉创造和救赎的作为彰显祂的美德,所以诗人说:「要因祂大能的作为赞美祂,按着祂极美的大德赞美祂」(诗一百五十2)。享受安息的方法是思想神的作为与美德(即属性),并且按祂的作为与美德赞美祂。很多基督徒只会为神工作,不会享受神自己。很多基督徒花很多时间祷告,但都是在祈求,不是在赞美,这样的基督徒会感觉心灵疲乏。《扎根与结果》周功和

安息

我们只有一个安息的地方,就是我们的主──「安息在主里面」。我们若安息在我们的环境里、知识里、健康里、知觉里、灵性的经验里,我们都要见得它们是会改变的,是会失败的。它们是时常动摇的根基。感谢主,因为祂是我们安息的所在。虽然我们不能安息在任何事物里,但我们能安息在祂里面。祂是稳固的高台。我们因祂的大爱安息在祂里面。祂爱我们,这爱是「永远」的、「到底」的。这爱已经叫主耶稣基督从天上降下来,代替我们钉死在十字架上,复活、升天,为我们代祷,预备所在;以后还要再来。这爱是何等的奇妙!人的舌、人的嘴都没有法子说出主的爱来。我们有了这位爱的神爱我们,岂有不能放心安息在祂里面的理?凡事临到,我们都不必急、慌忙,我们应当安息。何故?因为神爱我们。

又者,我们因祂的智能安息在祂里面。祂有智能,祂不至失算。祂知道如何安排,如何进行。每件临到我们身上的事,都已经过祂智能的考虑了。祂知道如何使万有互相效力,叫爱祂的人得益处。虽然,我们以为自己已经处在绝地,没法可施,心中起了纷乱。但是,祂并不像我们这样。祂知道如何托住万有,祂也知道如何为我们小事打算。何必慌忙呢?祂岂不是有智能么?

再者,我们因祂的大能安息在祂里面。祂的手臂永不失败,祂能力之大是不可思议的。祂所知道如何进行的事,祂有能力作到。祂有能力拯救祂的儿女,祂有能力败坏魔鬼的作为。祂是永远得胜的。这能力就是为我们作工的!所以战兢软弱的弟兄们,我们可以大胆放心安息在主里面,因为这个有力的主是我们的父。愿主叫我们在艰难的时候,因仰望主而安息──放心。愿我们相信祂的爱心、智能和能力,而不作无用的纷扰。―― 倪柝声

上一篇:谦卑
下一篇:喜乐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开站时间:2006-12-24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