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平思域”先生在文章中娴熟地运用了心理学概念来剖析他人。我们不妨也借用这个方法,以其文章本身为依据,审视一下其作者身份是否与一位天主教神父的圣召相符。
1.文风:是牧者的苦口良药,还是网络骂战的“毒舌”?
他的话说:他指责对方是“又蠢又坏”、“心理扭曲变态”、“荒诞不经的一贯嘴脸和阴暗的内心世界”。
我们的反问:请问,一位受天主祝圣、背负基督和平使命的神父(格后5:18-20),其公开言论会如此充满人身攻击和辱骂性的词汇吗?主耶稣教导我们:“至于你们,却不要被称为‘辣彼’,因为你们的师傅只有一位,你们众人都是兄弟;也不要在地上称人为你们的父,因为你们的父只有一位,就是天上的父。”(圣玛窦福音23:8-9)。
一位神父,作为“兄弟中的一位”,会以这种“众人之师”的姿态,用如此刻薄的言语对待一个他眼中的“罪人”或“迷途者”吗?圣保禄宗徒告诫我们:“一切坏话都不可出于你们的口;但看事情的需要,说造就人的话,叫听众获得恩宠。”(厄弗所书4:29)。这篇文章的言语,是在“造就人”还是在撕裂人?
2.是驳斥异端,还是否定基本的圣经真理?
他的话说:他将“灾难与罪恶关联”的观点整体斥为“非蠢则坏”,并认为这是用来“吓唬罪人”的噱头。
我们的反问:一位天主教神父,会彻底否定天主在历史中通过灾难来警示世人、呼唤悔改的可能性吗?这直接与整部圣经的教导相悖:
洪水与诺厄(创世纪6-8章)
索多玛和哈摩辣(创世纪19章)
耶稣亲自谈及史罗亚塔倒塌的事件,并说:“我告诉你们:如果你们不悔改,你们都要同样丧亡。”(路加福音13:3-5)
诚然,我们不能妄断某次灾难就是针对某群人的具体惩罚,但将其全盘否定,是否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否定了天主公义的一面?一位神父会持有这种与圣经明显冲突的观点吗?
质疑:
我们不做武断的判定,但我们可以提出合理的质疑。根据天主教《教会法》和神职人员的培育标准,一位神父的公开言行首先应符合:
1.爱德(Caritas):“爱是含忍的,爱是慈祥的,爱不嫉妒,不夸张,不自大,不做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不图谋恶事。”(格前13:4-5)。本文的文风与此相去甚远。
2.真理:其神学观点应与圣经和教会训导基本一致,而非彻底否定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平思域”先生的这篇文章,在文风、神学立场和对心理学理论的滥用上,都充满了世俗网络论战的硝烟味,而非一位牧者基于信德和爱德的谆谆教导。因此,我们严重质疑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否真的是一位履行牧职的天主教神父。
或许,正如他自己所引用的那句经文:“心里充满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玛12:34),这篇文章所流露出的,更像是一种属于世界的愤怒与智慧,而非来自基督的平安与真理。我们为所有卷入此类无益争端的人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