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最新公告
小德兰爱心书屋最新公告 有一天,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至今让我难忘。梦中,我看到一本打开的用石头做的书,我用舌头去舔它,觉得有一种甜味,我就更用力去舔,最后从这本书里流出活水来了。从那以后,一种想要了解、学习的迫切渴求在我心里扩展开来,我燃起的强烈的愿望要在真道上长进。   我爱上了灵修书籍,我感觉好像是主亲自为我挑选那些有益精神修养的读物,主不喜悦我看那些世面流行的书籍,因为只要我一看到那些他不喜欢我看的书,我就有一种厌恶的感觉。主保守我,那样细心地防护着我,从那以后我从未读过一本不良的书籍。   善良的书使人向善,这些圣人的作品,渐渐地印在了我的脑子里。读这些圣书时,我思潮汹涌起伏,欣喜不能自已。书中谈到这些圣人们如何在与主的交往中得到灵命的更新,德行的馨香如何上达天庭。啊,在这世上曾住过那么多热心的圣人,为了传播福音,他们告别亲人,舍下了他们手中的一切,轻快地踏上了异国他乡,到没有人知道真神的世界里去。啊,若不是主的引领,我可能到死还不认识他们呢!   我的心灵从主给我的这些圣人的言行中选取了最美的色彩;当他们的一生在我面前展开时,我是多么的惊奇、兴奋啊!当我读到他们为主而受人逼迫、凌辱,为将福音广传而被人追杀时,我为他们的在天之灵祈祷,我哭着,为自已的同胞带给他们的苦难而哀号。我一遍遍地重读那一行行被我的斑斑泪痕弄得模糊不清的字句,那些被主的爱火所燃烧而离开家乡来到中国的传教士,我多么爱你们啊!我心中流淌着多少感激的泪水。   他们受苦却觉得喜乐,因为他们爱主,他们感到能为主受一点苦是多么喜乐的事。他们受苦时仍在唱着感谢的歌,因他们无法不称颂主,因主使他们的心灵洋溢了快乐;他们激发了我内心神圣的热情,在我的心灵深处燃烧起一股无法扑灭的火焰,他们那强有力的言行激励我向前。   我一面读,一面想过着他们这样圣善的生活,也立志不在这虚幻的尘世中寻求安慰。我一读就是几个钟头,累了就望着书上的圣像沉思默想。啊,当我想到我有一天还要见到他们,亲耳聆听他们的教诲,伴随在他们的身边,和他们一起赞颂吾主,想到那使我欣喜欢乐的甜蜜的相会,这世界对于我一点吸引力都没有了。   从这些书籍里,我认识了许多爱主的人,他们使我更亲近主,帮助我更深的认识主,爱主。这些曾经生活在人间的圣人圣女,内心隐藏着来自天上光照的各种宝藏,听他们对悦主的甜蜜喁语,我也陶醉了。主藉着这些书籍慢慢地培养我的心灵,当我看到这些圣德芬芳的圣人再看看满身污秽的我,我失望过,沮丧过,哭泣过,和主呕气过,甚至埋怨天主不用祂的全能让我立刻成圣。但是主让我明白,灵命的成长需要时间,成长是渐进的,农民等待稻谷的长成需要整个季节,才能品尝丰收的喜悦,我也要有谦卑受教的态度才能接受主的话语,要让这些圣言成为血肉(果实),是需要时间的。   从网上我读到许多有益心灵的书。当我首次读到盖恩夫人的传记时,清泪沾腮,她的经历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我接受到了一个很大的恩宠,使我认识了十字架是生命的真正之路。读圣女小德兰的传记时,我又有别一种感受,我看到了一个与我眼所见的完全不同的世界,那里没有争吵,没有仇恨,没有岐视,那是主自己在人的心里建造的爱的天堂。还有圣女大德兰的自传,在这位圣女的感召下,我初领了圣体,从圣体中获得无量恩宠。这些书引我向往那超性的境界,向往那浑然忘我的境界,从此无益的书一概不看了。我一遍遍地重温这些我喜欢的书籍,一遍又一遍地回味书中那些难忘的情景,我和他们谈心,告诉他们我愿意效法他们,心里多么渴望能像他们那样爱主。   我因此而认识了许许多多圣人,这些圣人中有许多也曾是罪人,使我也能向他们敞开心门。我一会儿求这个圣人为我转祷,一会儿求那个圣人为我祈求圣宠,这些圣人使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我想,既然他们真心爱天主,那么他们也会真心爱我。现在他们和天主如此接近,当世人向他们祈求时,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将我的祈祷告诉天主的。就这样,他们和我共享生活的体验,不断地把上天仁爱的芬芳散播给我,他们的友谊使我的欢乐加倍,痛苦减半;他们已走过死阴的幽谷,从他们身上我学习到了明辨、通达、智慧、勇敢、诚实、快乐、圣洁等等美德。他们的言行是滋润我心田的美酒。   这些书使我专注于天上的事理,我的很多不良嗜好因此不知不觉地放弃了。我的信德一天一天长大,我知道我的一言一行都有天使记录;我也深信人有灵魂,信主的人有一个美好的家;也相信圣人们都在天上为我祈祷,我并不是孤军奋战;我是生活在一个由天上地下千千万万奉耶稣的名而组成的家庭里,我庆幸自己因了主的恩宠能生活在这个大家庭慈爱的怀抱里;我也渴望所有的人都能进入光明天家,和圣人们一起赞美天主于无穷世!   小德兰爱心书屋启源于一个美好的梦。小德兰希望所有圣书的作者和译者都能向主敞开心门,为圣书广传而不记个人的私利;愿天主赐福小德兰;赐福所有传扬主名的网站;赐福所有来看圣书的人;也求主扩张人的心界,使小德兰能将更多更好的书藉,献给喜欢读圣书的人!从2014年12月18日开始我们使用新域名(xiaodelan.love),原域名被他人办理开通,请您更改您网站或博客上的链接,谢谢。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小德兰书屋】   
网友佳作Top 10
·假如这是最后一天
·在路上(图文并茂)1
·心灵平安就是福
·美丽的早祷
·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
·谦卑的侍奉
·献给主的赞歌
·有关素食的话题
·献给耶稣
·献给简单的善行的赞歌
网友佳作最新更新
·真福艾曼丽:用拉丁语咏唱,能激发
·中国何时才有拉丁弥撒
·​真福艾曼丽修女用天主赐予
·圣母和真福艾曼丽修女提醒教宗警惕
·梵蒂冈发布的《恳求的信赖》不是对
·我心欢喜,我灵歌唱,我们完成了一
·如果耶稣是你神圣的净配,请不要去
·看到了吗?真天主亦真人,基利斯督
·除了与天主对话,隐修士是终身不说
·《老隐修人》在这里下载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无声的事奉
无声的事奉
来源:张泉 浏览次数:2083 更新时间:2009-3-5 8:21:24
 
 

转眼间,信主十八个春秋过去了。对于一个有限的人生,十八个春秋实为不短的日子。但在两千多年基督教信仰史的长河中它却是短暂的瞬息。就像驱车奔驰在高速公路所看到的掠影一样,即便是一瞬间、一霎那,那些尽收眼底的人物、景象,有的会刻骨铭心、终生难忘。时间、历史的长河就是由这无数短暂的瞬间、眨眼的霎那连接而成。绚丽多彩的全景是由这无数一闪而过的掠影绘制组合。 在我信主十八个寒暑春秋里,我所经历的、耳闻目睹的虽微不足道,但这些微不足道的人和事,一旦融入国度事奉里,便展示出五彩缤纷、斑斓壮阔的图景。

 

    十八年来我所遇到的为神国事奉的仆人,他们中有不善言语的,做事说话令人费解的,含辛茹苦、忍辱负重的,不由自主、身不由己的,身有残疾的,也有英年早逝的。但在事奉中,不善言语的,却以他们的生命见证出他们的信仰和福音真理。他们充满活力的见证来自于他们独特的国度事奉观。他们事奉的是神不是人;事奉的是那位“使我们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的神。国度的事奉没有教会内外之分、宗派之别。仆人不分彼此、同舟共济、异曲同工。国度以外的巴别塔再高、装饰再华丽,他们从不偏心离异,定意仰望为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存心忍耐、奔那摆在前头的路程。事奉中被人误会、歧视、排挤、谗言、恶语,他们继续事奉。因为他们坚信国度的冠冕在神不在人。 “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他们仍旧事奉。因为他们知道所信的是谁,并且也深信祂能保全他们所托付祂的,直到那日。国度的事奉注重的是持守真理,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没有高言大智、华丽的辞藻。没有高低之分、贵贱之别。

 

    无论是服事学生,还是亲人、家属;无论是慕道友,还是教会的弟兄姊妹;无论是被关押在移民局看守所里的同胞,还是来自世界各地被囚禁的男男女女;无论是饥饿的、衣衫褴褛的、寂寞的、没有人爱的、酗酒、吸毒的,还是流离失所、无家可归、露宿街头的乞丐和流浪汉;他们以基督的心为心,悄然无声、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地服事。哪里有迷失的羊,他们就在哪里出现;哪里有忧伤的心,他们就在哪里安慰;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寒暑春秋、持之以恒。他们的事奉满有神的祝福,满有神的同在;到处散发馨香之气,到处开花、结果。像万花筒里不起眼的微小颗粒,他们的忠诚事奉彰显出神国度的万紫千红。

 

    从小学到大学,无论是做学生还是教师,我一直是个讲话的。信主后成为一个“话语弟兄”就不足为奇了。但使我惊奇的是,信主十八个寒暑春秋,对我生命成长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那些终年默默无闻、默默事奉的弟兄姊妹。他们的事奉常常是不起眼的,做没人争抢去做的事情,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们无声的事奉深深震撼着我,激励着我。为了尊重他们甘当神国无名的仆人,我将不提名地记述他们从生命活出来的见证。

1、不善言道人

第一个叩门向我和妻子传福音,后来又带领我们信主的就是这样一对默默无闻的弟兄姊妹。那时我们在东岸刚好结束研究生课程,正在自己的宿舍里为写英美文学博士论文做准备工作。门一开,我就觉得来者面熟,似乎在哪里见过。交谈中,我想起几年前从英国来美时寄宿在一对读化学的朋友的宿舍里时见过他们。一天下午,朋友在实验室、我们下课在家时,这对夫妇叩门来访。讲明来意后,我们才晓得他们来访是有约在先的。朋友为避讳此次见面,巧施金蝉脱壳之计。因我们彼此都被蒙在鼓里,不期而遇的尴尬可想而知。还好这对夫妇并没有丝毫怨言,寒暄几句后,就转身告辞了。一晃三、四年过去了,在同一所大学,不同的地点再次被这对夫妇敲开门,除了面熟外,还使我联想起那时在研究生们中间听到的一个笑话。一对中国夫妇在宿舍区挨门挨户叩门传福音。有一天敲到这位洋洋得意讲笑话的研究生家,他明知住在楼上的一位苏俄人对福音嗤之以鼻,却告诉来访的夫妇,他本人虽对福音不感兴趣,但住在他楼上的一位“老毛子”(意:苏俄人)对此非常感兴趣。这对夫妇听后“二话没说”转身上楼去敲“老毛子”宿舍门。结果,招致了一通谩骂。

 

     看着眼前这对风尘仆仆的夫妇,我暗自感叹,不知这对夫妇在过去的三、四年中经历了多少冷嘲热讽、谩骂讥笑。朦胧中,我对这对还未知姓名的夫妇肃然起敬。认识他们不久,我们很快就被介绍参加学院区周末查经班。大概和我们所学的专业以及无神论文化背景有一定关系,我们对《圣经》似乎有提不完的问题和疑问,这使带领我们周末查经的弟兄大伤脑筋。这对夫妇主动提议,在我们的住所另辟一个专为大陆研究生开办的周末查经班。他们毛遂自荐带领查经,结果却因不善于言语表达,令我们有些失望。在他们言谈话语中,难得听到引人入胜的描述,更不用说妙语连珠的幽默。无论什么问题,答案似乎总是毫无例外地扯进创世记里的亚当和夏娃。让人听起来不着边际,所答非所问。解释来解释去,虽然他们苦口婆心,圣经中许多费解的地方还是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答复。时间长了,反复探讨后还是不得其解,提问也就渐渐减少了。但奇怪的是,这并没有减退我们对福音的兴趣。从他们无声的那一面:从他们生活一点、一滴小事中的见证里,我们却看到了他们费尽口舌也讲不清的信仰和福音。

 

    面对我们五花八门、稀奇古怪的疑难问题,不甚友好、没有耐心、自尊傲慢的态度,他们没有胆怯、退缩,更没有牢骚、怨言。凭着他们对信仰的恒忍执着,每周他们无一例外地,定时定点的带着自做的甜点和饮食赶来带领查经。当听到我们中有谁生活上有需要的,有谁因病缺席的,他们就默默记在心上,抽空去探访、想方设法接济、帮忙。我们中如有人没有车或有车没有时间去机场接送亲朋好友,他们知道后便主动承担接送。有的人车的部件坏了,没有蓄电池了,便打电话求救,即便是夜里,他们也会驱车赶来相助。由于他们经常出现在学院区而且是有求必应,随叫随到,很长时间大家还以为他们家住附近,生活优裕、时间空闲。多少年后,我们才发现他们住在远离大学区几十英里外的一个小城里,开车来回得两个小时。他们的生活来源靠的是夫妇俩每天起早贪黑、苦心经营的一家自负盈亏、门市弱小的文具店。微薄的收入不仅要供养两个上学的女儿的学费和生活费,还要自费出资全家四口人医疗保险以及所有衣、食、住、行费用。

 

    查经班里有位多事的女生。平时不大看得起这对不善言表的夫妇。但一有事,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便打电话找他们帮忙。不是缺菜了,就是少药了,车抛锚了,不舒服了。几年来不知给他们添了多少麻烦。可我没听到任何怨言,他们总是尽心、尽力去帮助、照顾她。福音听了,查经班也参加了,甚至也受浸接受了主,但这位姊妹的生命一直没有多大变化,以至于到毕业后为避免和教会的人再有来往,竟谎称她准备回国就业。这对夫妇信以为真,特地花时间,自做佳肴、甜点、礼品为她举办送行会。会后大家果然很长时间没有再见到她,直到有一天不知从哪里传来的消息,说这位女生在另一个城市因夜里车祸,被直升飞机送进当地一家医院抢救。听到这个消息后,第一个去探访她的就是这对她平时不大看得起的,招之即来、挥之便去,不善言表的夫妇。

 

     国度事奉注重的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没有高言大智、华丽的辞藻。从他们身上,我开始悟出什么叫“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计算人的恶。”

 

2、忍辱重的忠仆人

多少年来,教会人来人往,很少人注意到是谁保持着它特有的清洁、有序的面貌,更不用说会有多少人来争着、抢着做这些事了。但多年来无论是主日、查经、祷告或是其它聚会,只要是在会堂举行,我们教会里有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总是无一例外地最早来到会堂开门。每次门一打开,他们便不声不响地分头做不知做了多少遍的事情:西装笔挺的老弟兄忙着扫地擦桌,清洁、布置会场,准备主日圣餐饼、杯器皿;衣着简朴的老姊妹把在家做好的精致薄饼拿出来小心翼翼地放到圣餐盘里,然后加水烧茶、淘米煮饭,准备午餐。两位老人搭配默契,把教会像家一样里里外外布置得清洁、有序。当主日早晨第一批查经、慕道的人到来时,人们总是看到停车场干干净净,会堂里窗明几净,座椅、诗歌本、圣经摆放得整整齐齐。偌大的会客兼活动室,桌椅成行,书架成对。东西多、杂而不乱,被布置得有条不紊。隔壁的厨房和壁橱也总是保持得洁净卫生、井井有条。在会堂里笑脸相迎每一位的便是这对终年勤勤恳恳、默默无闻为大家服事的老夫妇。 他们的守时不仅仅限于主日、祷告聚会。即便外出聚会,他们总是提前到达,仅这一点就让我们这些晚辈望尘莫及。记得第一次在我们住所举行周末晚餐家庭聚会,我发现他们老两口大白天就特地赶来,开着车在我们住所周围兜圈子,一面认门、一面认路。

 

     多少年来,会堂里灯泡坏了,暖气出了毛病,厕所漏水,锅、碗、炊具放错了地方,餐巾、餐具用完了,墩布、扫把其它用具短缺了,事无大小,大家便习惯地找到他们。他们从不推托,总是高高兴兴地担起教会后勤以及购买一切所需用品的工作。听到有人病了,他们便带着果品、或自作的佳肴驱车到家里或医院病房探访慰问,从没间断。听到弟兄姊妹的父母从国内来,他们主动探访问寒问暖、一有时间便接到家里热情招待。年纪大的,身体有病的,生小孩子的,和别人闹别扭的、吵嘴的,夫妻不和的,因事不能来聚会的,有代祷事项的,大家便不约而同地打电话给他们或托人转告他们。因为大家都知道,别人的事他们会特意记在心上,每天必认真负责地代祷,想方设法地帮助。

 

    他们的事奉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寒暑春秋、持之以恒。他们为人忠厚,正直。仗义执言,坚持真理。对人宽,对己严。对别人的软弱,他们会私下当面好言相劝;对自己无意中说重了的话,会主动连夜道歉。甚至被别人误会、谗言中伤,他们还是心怀坦荡、默不作声地继续以爱心服事。记得最后一次看到他们在购物中心为教会采购时,他们的手推车上,仍像往常一样,堆满了各种瓶瓶罐罐、一袋袋50磅重的大米以及种类繁多的教会日用食品、饮料、用具。体弱高龄的老夫妇,步履艰难地推着车向购物中心出口缓行。他们这时正受到歧视排挤、恶语中伤。看到此情此景,我禁不住为他们的境遇和他们存心忍耐的宽大襟怀而感动流泪。

 

3为国身的牧羊人

在我们中有一对弟兄姊妹,除了吉他伴奏、带领诗歌外,他们的出没不大被人注意,更少有人知道他们平时默默做的事情。帮厨、洗碗盘、做饭后清洁工作;探访接送老、弱、病、残的弟兄姊妹;机场接送;陪伴、关心、接送初来教会的新人及家属,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找房、搬家、办理保险、驾驶执照等事项。从他们言谈举止上看不出他们曾是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宣教的歌/琴手,更无人知晓他们曾是为主戎马征战数十载,在硝烟弥漫宣教沙场第一线上冲锋陷阵的老兵。

 

    不久,在一艘停靠在港口附近的远洋货轮黑暗狭窄、垃圾狼藉、空气窒息的集装箱里,港务人员发现了几十位从大陆偷渡的中国同胞以及在颠泊的海运中丧命的三人的尸体。失魂落魄的幸存者们立即被拘留并关押在本地移民局看守所里。在电视上,当他们看到那一张张劫后余生、疲惫不堪的绝望面孔时,他们仿佛听到主耶稣临行前在十字架上最后那句“我渴”的声音。像当年蒙召为主出征时一样,他们结束了自己短暂的退役生活,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新的征程。

 

    在海上遇难的三位同胞中,有一位是弟兄。为了安抚患难同胞悲哀的心,他们用神赐给他们的歌喉、乐器,举办了一场简短而催人泪下的追思会,藉此播下了福音的种子。接下来就是筹办即将来临的一年一度的春节聚会。在他们的倡导下,来自不同教会的弟兄姊妹准备了丰盛的美味佳肴。除夕晚上被关押在拘留所的同胞们边吃边听那优美、深沉的古典吉他的旋律和感人肺腑的诗歌时,无不为之感动落泪。他们待人真诚的爱心很快赢得同胞们的信任和爱戴。人们开始亲切地称呼他们大哥、大姐。移民局福音事工在当地世援社(World Relief)协调下由此展开。

 

   从那以后每个主日晚上,他们便带着志愿同工们准时到达移民局看守所探访、慰问。每次探访分男、女两堂进行,人多时分三堂,每堂约一个小时左右。八个寒暑春秋,他们带领的同工们没有间断过一次探访。周末晚上同胞们便习惯地趴在拘留所的窗上,热切地盼望他们的来访,期待听到见到他们,听到优美和谐的吉他伴奏和学到更多清馨感人的诗歌。他们的从神而来的爱心关怀化解了被关押的同胞们离乡落难后的悲伤、忧愁和绝望,为他们带来了欢乐的笑声和希望。他们中不少人接受福音开始读经、祷告。

 

   随着关押候审、出庭申诉时间不断的拖延,被关押在拘留所同胞们的情绪开始出现大的波动。一位同胞在拘留期间听到父亲病逝,精神失常,自杀未遂,被送进医院抢救。听到消息后,他们便连夜赶到医院看望、祈祷。拜托他们的事也与日俱增:中文报刊、读物,代买电话卡,请律师,做口、笔翻译,代笔写信,和大陆家人、美国境内亲朋好友联系,传代信息。事无大小,凡他们能做到的从不推辞,尽他们全力去做。

 

    半年过去了,被关押同胞们的案子开始有了结果。有的避难成功获释,有的因病假释,有的被遣送回国,有的被继续关押候审。获释、假释的,一出移民局大门,便成了人地两生、举目无亲的人,第一个投靠的就是他们。几年来,他们的家便成了包吃包住的客站、旅店、招待所。一批批放出来的同胞,少则一、二个,多则三、五个,被接到他们家中。一住十天、半个月是常事。他们对接待工作早已习以为常,接机、送机更是家常便饭。 一有人要被遣送,他们便到处购买尺寸大小合适、合身的衣物和鞋子。无论刮风下雨及时赶到移民局送行。同时每周周末他们继续探访新来或仍被关押在拘留所的同胞们。被调迁到别处拘留所的,只要他们能去就专程探访,最远的要花整整一天时间的车、船旅程。

 

    他们不仅和获释、假释后分散在全美各地的同胞保持联系,一旦有机会便会专程前往探望,帮助他们和当地教会取得联系。他们对被遣送回国的同胞更是念念不忘,每年定期到大陆探访,使那些因被遣送回国而软弱的再一次受到关爱和激励。这些同胞,有的移民到欧洲、中南美洲后,还特意邀请他们去举行福音布道会。

 

    八个寒暑春秋,他们风雨无阻,任劳任怨。以基督的心为心,用真诚的爱心去关爱那些被关押在移民局看守所里等待出庭审讯、申诉的三百多位中国同胞。以至大多数接触到他们爱心服事的人接受了福音,许多在移民局看守所里受浸重生,成为神的儿女,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多年来在移民局看守所里,被他们服事的还有来自印度、朝鲜、非洲、苏联及中南美洲等几十多个国家的被囚禁的男男女女。

 

    前不久,在他们应邀前往英国中、北部华人餐福特会前,我们有机会和另一对老夫妇一起和他们在外面吃了顿便饭。席间,他们在手机上收到从千里以外德州打来的电话,拜托他们为一位即将遣送回国的同胞购买一双鞋子。姊妹从容不迫地记下所需鞋子的号码,收件人姓名、地址。关上手机后,继续有说有笑地吃饭、谈话,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在他们登机赴英的前几天,收到她草草发来的一份简短的电邮:

 

    感谢你们为我们安排的晚餐。我们用XX伯伯/妈妈给这次事工的部分奉献,为那位即将遣送回国的同胞买到一双新鞋,并通过快邮寄给了他。谢谢让我们带走没吃完的饭菜。那天晚上大家道别后,车场空荡荡的。离我们停车不远的地方,看到一位背着书包的男人向我们走来。我急忙督促弟兄赶紧上车以免被抢劫。那男人走到离车约6英尺处便停住,嘴里好像磨叨着他没有吸毒、喝酒。弟兄开出车场不远后,又掉头开回来,把装着没吃完食物的饭盒和两个橘子给了他。看到他接过饭盒后激动的样子,他大概饿了很长时间。很高兴我们还有剩饭与他分享。

 

    他们的事工就是如此简单、实在,走到哪服事到哪。满有神的祝福,满有神的同在,到处散发馨香之气。哪里有迷失的羊,他们就在哪里出现;哪里有忧伤的心,他们就在哪里安慰。被他们服事的人中不仅仅是那些关押在移民局看守所里的人,还有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有饥饿的、衣衫褴褛的、寂寞的、没有人爱的、酗酒、吸毒的和露宿街头的乞丐。他们的事奉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矫揉造作的外表。从不张扬,从不招摇过市。他们的事奉跨越种族、文化、传统;跨越教会、社区、国界,因为他们献身的是神的国度,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

 

4、不分彼此的事奉

在同工中,有一位平时话语不多,可讲出话来常常与众不同、令人费解的弟兄。他讲话时,即便是讲到再悲惨的事,你也会看到他那副安详、笑容可掬的面孔。某某人因癌症夺去了生命,你会在聚会中听到他不紧不慢地陈述他目睹一位生命垂危最后一刻时的感慨。谁也不会料到,此时此刻这位老兄会突然冒出一声“嘿嘿”的笑声。面对被这突如其来的“嘿嘿”声搞得莫名其妙的听众,这位笑容满面的弟兄欣然地告诉大家,癌症虽夺去了某某人的生命,但他的灵魂在生命垂危期间已经因信得救了。再大的事,从他的话里也听不出什么严重性。某某夫妇回国探亲期间,拜托这位弟兄有空看看他们的房子。一天夜里,我从梦中被这位老兄打来的电话吵醒。深更半夜打电话,我问他有何急事,话筒那端传来的还是那不合时宜的“嘿嘿”笑声,随后我被告知“没什么事,只是某某夫妇的家被盗了。”

 

     一次野营退修会回来后,弟兄姊妹们争先恐后地分享各自的感想、收获。轮到他讲话时,他却一时语塞。好不容易说出话来,大家听得似懂非懂:“只要大家得着了,我也就得着了。”很长时间我一直不明白他老兄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他做事和说话如出一辙,一样令人费解。一年一度大学开学时,各个教会便开始为新生筹办福音会。我们也不例外,发通知、贴海报,费了不知多少口舌,花了不知多少时间、精力邀来了不到二十位刚从大陆新来的学生参加我们举办的野营福音会。把新生接到营地后,同工们便忙着准备饭食、陪伴新生唱歌、打球、拉家常。忙碌中我发现,除了被邀的新生外,有几位不速之客混在新生中,一边问寒问暖,一边索取他们的通讯联络地址。追问他们何许人也时,才知道他们是其他教会的弟兄,应我们这位老兄的邀请,特地前来参加我们举办的野营福音会。对这件事我一直不理解、耿耿于怀。

 

    和这位弟兄同工一段时间后,我才慢慢发现,他做事和他说话费解之处,正是他特有的与众不同的事奉观。对于他,神的事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男女之别。在他眼里讲台的事奉和打扫厕所的工作都应同等对待,认真负责。所以他主动发起从姊妹手中接过她们多年打扫会堂厕所的工作。对自己的错误和别人的错误,即便是事奉讲台弟兄的错误,他会一样毫不留情,直言不讳。所以无论教会内外出多大差错,他都能够安然对待。事情一过,烟消云散,从不再计较。 他认为神的事工没有教会之分,教派之别;没有彼此之分,内外之别。当弟兄姊妹们欢天喜地地分享他们的收获时,他们的喜乐,就是他的喜乐,他与众人同乐;弟兄姊妹们得着了,即便他想不出自己得着了什么,他也得着了,他与众人同得。福音是神的事工,越多的教会参与、搭配,越多的机会使人得救;在福音事工中,没有不同的教会,只有不分彼此的同工。大家同舟共济、异曲同工、同心合一地完成神所托付我们的大使命。所以每当我们组织福音会时,他会毫无顾忌地邀请其它教会的弟兄姊妹参加;当其它教会举办福音会时,他会毫不犹豫地介绍并主动开车把慕道友送去。

 

    多年来,对不同教会的福音会、查经班、家庭聚会……只要他能参加就参加,能帮上忙就帮忙,能出份力就出份力。因为他事奉的是那位“使我们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的神。因为在神的国度里,神所托付的是不分彼此的事奉。

 

5、身不由己的事奉

    我一直留恋初信主后那段悠闲自得、被人服事的日子。聚会没去,有人会惦念;不舒服了,会有人打电话过问、关心。在会堂里,高兴了,参与点活动、帮帮忙。好景不长,更多像我需要被人服事的人接踵而来、踏入教会。屈指可数的几位参加服事的弟兄姊妹面对着比他们人数还多的新慕道友,着实有些招架不住。

 

    一次家庭福音聚会里,大家忙着饭食招待,以至于没人、没有时间顾及到福音信息方面的分享。面对一张张饥渴慕义的面孔,平时讲话滔滔不绝的我却因对福音和圣经真理一知半解而语无伦次,以至最后哑口无言。散会回家的路上,我被一种莫名的自责、内疚所困扰。脑海里交叉地闪现出弟兄姊妹们在饭食招待时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倦容以及散会后女主人道别时的那句“欢迎大家再来吃炸酱面”的话。有多少慕道友在这次福音会后信主,我不知道。但我那悠闲自得、被人服事的好日子从此告了段落。

 

    无独有偶,那次福音聚会不久,在电视里无意中看到一位牧师对着观众讲述基督徒的成长过程:“婴儿期一过,奶瓶就要拿开。不然的话,人长大了还抱着奶瓶成何体统、像什么样?”牧师的话句句铿锵有力,字字锥心刺骨。我不就是他所讲的那种眷恋婴儿期、抱着奶瓶不撒手的基督徒吗?联想起最近的家庭福音聚会,我不由地深感对福音的亏欠和内疚。

 

    这之后的一天夜里,我忽然梦见自己在癌症晚期时瘫坐在客厅落地窗前的椅子上,哀叹人生短暂,余生屈指可数;遗憾对福音事奉的亏欠,祈望有机会弥补、了却福音债的夙愿。第二天醒来,因无法印证前夜之梦的真伪,我开始疑惑此梦的真实含义。

 

     恰恰就在这段时间里,几年前我所写的英文短篇小说开始陆续刊登在美国各种文学杂志上,有的竟被提名为当年最佳短篇候选。奇怪的是,虽然英文写作曾是我一度朝思暮想的事,但随着作品一篇一篇的发表,我对英文写作的热情却一天天减退。取而代之的却是对信仰、福音和圣经与日俱增的好奇和探求。当几乎我所有作品在同期发表后,我已对英文写作失去了兴趣。

 

    个人爱好、兴趣的转变是我意想不到的。它有力的印证了我梦中祈望的夙愿。不久我停止了写作并告别了在教会里悠闲自得、被人服事的日子,身不由己地选择了事奉主的道路。有生以来,我第一次体会到保罗所讲的“我传福音原没有可夸的。因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林前9:16

 

6着瑕疵的事奉

   参加服事前,曾听一位老弟兄语重心长地讲:“服事是件不容易的事。被人服事的时候,你好、我好、他也好。可服事起来,棱棱角角的,彼此免不了摩擦。”当时我并没有太介意这句话,因为我正在享受那段人见人爱的被人服事的好日子。十个事奉的寒暑春秋过去了,我亲身经历到服事的艰难和不易。

 

    上篇我曾提到一次家庭福音聚会,大家忙着饭食招待(炸酱面),以至于没人、没有时间顾及到福音信息方面的分享。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因亏欠福音感到内疚与自责。参加服事后,在不同的场合,我用这个实例见证我选择事奉主的原由。多少年后我才知道,虽然我见证的初衷是好的,但因总是提及此事而无意中伤害了为准备“炸酱面“付出辛劳汗水夫妇的自尊心。教会中有位信主前做生意的老弟兄,信主后觉得继续从商会影响事奉,因此放弃做生意的打算。在见证中老弟兄提到“无商不奸”的说法,无意中得罪了某个还在经商的弟兄。

 

    许多事奉中的摩擦远比这两个例子复杂。但究其根源,我认为在事奉中我们要正视一个现实,那就是我们虽然事奉的是圣洁、完美的神,而我们每一位事奉的人却都不同程度地带有瑕疵、不完美的一面。圣经告诫我们:唯有基督借着永远的灵、将自己无瑕无疵献给神、用祂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之血)洗净我们的心、除去我们的死行、使我们能坦然无惧地事奉那永生的神(来914;彼前119)。如果我们真正认识到我们彼此都不同程度地带有瑕疵、有不完美的一面,在事奉中我们就能以基督的心彼此包容、彼此原谅、取长补短,共同完成神所托付我们的事工。

 

    离开万花筒的颗粒,即便从外表看起来再漂亮、再完美,在显微镜下,它的瑕疵、棱角会暴露无遗。从外表看起来再不起眼、支离破碎、残缺不全、微不足道的颗粒,一旦放进万花筒里,与众多的颗粒一起,便组成千姿百态、绚丽多姿的完美图案。同样的道理,在事奉中,“肢体是多的,身子却是一个。眼不能对手说,我用不着你,头也不能对脚说,我用不着你。在神的国度里,当我们愿意把我们带有瑕疵、千疮百孔的躯体当作活祭献给神时,我们躯体上的棱角将在事奉中被逐渐磨掉,我们才能 “无可指摘,诚实无伪,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作神无瑕疵的儿女”;才能“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 (215- 16)

   张泉 来自北京,曾就读英国 Keel University;后来美国继续深造,现居美国华盛顿州。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开站时间:2006-12-24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