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利安修女撰
王若瑟译
(上篇见前文 )

在上篇文章中,我们尝试探讨了圣女小德肋撒自幼便通过言行文字展现的对天主之母的虔诚。此刻我们期望更深入理解她的灵修精神,特别是圣母无玷者在其"神婴小道"形成中的特殊角色。某位作家曾指出:若要认识圣母,必须研究小德肋撒——这位"圣母的缩影"。那么反过来说,要认识小德肋撒,难道不应当研究圣母吗?像她那般凝视圣母,像她那般信靠圣母,视之为"神婴小道"的完美典范?
若读者询问我们探究的缘由,且听两位教宗的训导:"各国信众——无论年龄、性别、身份——都应全心追随小德肋撒修女通往heroic virtue(英勇德行)顶峰的神婴小道"(本笃十五世);"我们期望所有信众研习她的芳表,效法她成为孩童,因为除非如此,人们便不能如导师(基督)所言进入天国"(庇护十一世)。
"在我死后,将降下玫瑰花雨。"这位被庇护十二世称为"德行的奇迹与奇迹的奇观"的圣女,其代祷所获的恩宠、皈依自她去世后便应验了预言。有一天赛琳问她:"你会在天堂俯视我们吧?"她回答:"不,我会降临。"临终前两个月,这位加尔默罗小圣女说出更惊人的话语:"我感到我的使命即将开始——使世人如我般爱天主...教导灵魂我的神婴小道...我要用全部天国时光在尘世行善。"
多数圣人临终时不都深感未竟使命的遗憾吗?如同圣方济各·沙勿略在弥留之际遥望中国而悲叹:"我的生命之布尚未织完就被剪断"?但小德肋撒截然不同。她临终毫无遗憾,因为使命不是终结,而是开端。"全世界都会爱我",她如此确信。"不,直到世界末日——直到天使宣布'时间不复存在'之前,我都不得安息。那时我方能喜悦,因为选民数目终于圆满"(《灵心小史》第23页)。这种确信使她临终作出惊人预言:看着病榻飘落的玫瑰花瓣,她对姊妹们说:"收集这些花瓣吧,日后它们会帮助你们广施恩宠..."(《圣女小德肋撒最后言谈录》190页)。其姊玛丽亚见证道:"在她去世前六周的八月间...她突然以超凡神态注视我们说:'你们很清楚自己在照料一位小圣女'...这番话令我震撼,恍若听见圣人预言身后之事"(同书263页)。
如此直白的表述或许有违谦德?但圣人们说:humility(谦逊)即truth(真理)。小德肋撒对此领悟最深:"当过去受屈辱时,我反而快乐。是的,我觉得自己确实谦逊。天主让我看见真理。我深知一切都来自祂"(同书132页)。哪位圣人曾像她这般坦言"我是谦逊的"?这分明是圣母赞主曲的回响——"祂垂顾了婢女的卑微,今后万代都要称我有福。"圣母确知自己无染原罪,确知被选为天主之母,确知在妇女中受赞颂。作为圣母缩影的小德肋撒,也深知天主自她三岁起就不断以圣宠充盈其灵魂,而她也从未拒绝过祂。这是真理,她坦然承认。
是的,她确信天主的爱。这信德近乎无限。但这美善信德从何而来?源于自认德行超群吗?绝非如此!小德肋撒自认是天主最弱小、最卑微的受造物。她与圣奥斯定同样深知:若非天主仁慈,任何罪孽她都可能犯下。"我远离法利塞人的道路,怀着全备信心重复税吏的祈祷...我举心向主并非因未犯大罪。即使我良心背负所有可能的罪恶,我的信心也丝毫不减..."(《灵心小史》194页)。
我们多数人自知不堪、忘恩、悲惨。如何敢确信天主之爱?但正因这悲惨,天主才爱我们!想想祂赐予的无数恩宠、无尽宽恕与忍耐!小德肋撒深谙此理:谦逊在她心中只孕育信心。她因虚无而喜乐,以软弱为荣耀。就像孩童明白:正是频频跌倒的弱小,才更吸引父亲怜爱地抱起自己。
这就是spiritual childhood(神婴小道)。小德肋撒告白:"承认软弱后,我反而比假装坚忍时更快乐...""玛利,若你以为小德肋撒热衷苦修就错了。她仍极其软弱...但耶稣乐于教导她以infirmities(病弱)为荣。这是大恩宠,我求祂也赐予你,因为随之而来的是心神平安"(致玛利·葛兰书信,《灵心小史》367页)。
与小花同期的高隆汴·马米翁院长似乎也领受类似启示。他1911年就敦促教廷启动小德肋撒列品案,1921年写道:"近来天主让我看清:祂对待我们的整个economy(经纶)就是mercy(慈悲)的经纶。正是我们的misery(悲惨)——结合基督的苦难——为世人赢得恩宠"(《与天主结合》126页)。小花与这位本笃会院长实为神交!
谦逊结出confidence(信赖)、joy(喜乐)、peace(平安)的果实。但还有更多。费伯神父在《全为耶稣》中指出:"隐藏的精神约占实际基督信仰的三分之二。"骄傲使人贪图虚名,而真谦逊者正相反。圣路易·蒙福在《敬礼圣母的真谛》中描述:"圣母的谦逊如此深邃...她最大的渴望就是隐藏自我,只为天主所知。"天主应允了她——圣母一生隐没无闻,无奇迹无神视,连耶稣也称她"女人"而非"母亲",看似贬抑实则成全其夙愿。
小德肋撒同样渴求隐藏。她在《致圣母颂》中写道:"母亲啊,我愿做微小隐没者...尘世光荣何等虚妄!"又写道:"被众人遗忘何等幸福!...我从不渴求人间光荣,连受轻视都觉太过..."(致阿格尼丝嬷嬷书,《灵心小史》354页)。天主俯听了这祈祷——列品调查中,多数同伴作证她只是位严守会规的普通修女。"除了亲近的初学生,无人察觉她生命的heroic(英勇)"(玛达肋纳修女证言,《最后言谈录》17页)。"鲜有灵魂渴望微小无名..."她向赛琳叹息,"至爱者不需要我们的壮举或妙思..."不,神婴小道是为我们这些平凡人——主妇、工人、学童、劳而无获的神父...小德肋撒告诉我们:天主只要我们的love(爱)。她的灵感之源是谁?且听她吟咏:
纳匝肋啊,恩宠满盈的童贞!你以微末者的方式生活,不慕荣华;纵与降生成人的万王之王朝夕相伴,你的日常也无神视奇迹可夸。母亲啊,你甘愿循着平凡道路,做我们升天的向导——这多么安慰人心!如今我们敢凝望你,因你与我们同样踏着尘世小径。
不被看见、没有神慰、隐藏甚至不自知地走向天国——这是凭信德行走,以爱德维系。"尘世只有一事值得做,"小德肋撒说:"爱耶稣,为祂拯救灵魂,使祂被更爱。"这绝非消极灵修!"不可错过任何取悦祂的小机会。我们应全然奉献。祂如此渴求爱"(致赛琳书,《灵心小史》337页)。
微小作为、细小牺牲、大爱——这是小德肋撒的方式。她将以殉道者的heroic(英勇)践行。马米翁院长精辟总结:"一个纯爱天主的行为,胜过所有外在善工...尽责是大事,但出于爱而尽责更伟大""忠信是爱德之花,其中无小事"(《与天主结合》261页)。
熟悉小德肋撒者皆知:任何事——过失、他人缺点(她对fraternal charity/兄弟之爱的理解堪称martyrdom/殉道之爱的极致!)、工作不足、甚至信德考验与身心灵剧痛——都不能夺去她的平安。她始终以微笑面对。玛利修女描述其临终痛苦后补充:"至于她的morale(士气)?始终如一:她是喜乐的化身,逗笑所有探访者,欢谈那位即将来'偷走'她的'窃贼'(天主)..."(《最后言谈录》275页)。一位苏尔比斯会神父将此归功于圣母:"1883年圣母微笑的显现,对小圣女的成圣何其重要!她整个人确实就是一个smile(微笑)——这完美概括了她的confidence(信赖)、gentleness(温良)、从不偏离的sweetness(甘饴)!"(皮亚特《微笑圣母与圣女小德肋撒》序言)
愿救主这番话深入我们心扉:"小羊群,不要害怕!因为你们的父喜欢把天国赐给你们!"我们配得天国吗?天主不过是在给自己的恩宠加冕——我们只需像孩童般接受。马米翁院长说:"祂的glory(光荣)要求我们在信德黑暗中尽力侍奉""你应以pure faith(纯净信德)无条件顺服基督的每项安排""试着以爱的微笑迎接天主圣意的每个显现"。注意他说的是"黑暗"而非"信德之光"。这基督信仰的sublime paradox(崇高悖论)告诉我们:当人在理性黑暗中甘愿被牵引,信德便成为比任何认知更明亮的光。小德肋撒行走在这黑暗之光中,以信德的"尔旨承行"与"我灵赞颂主"的Magnificat(谢主曲),终抵Inaccessible Light(不可触及之光)。痛苦中有忧伤,但永远有平安与信赖。谁能否认她确是天主之母的完美"缩影"?"我们不应将圣母呈现为高不可攀者,而要表明她可通过hidden virtues(隐藏德行)与信德生活被效仿...我多么爱向她咏唱:

无与伦比的母亲!你甘愿行走平凡路途,只为引领世人直上九重天处。"(皮亚著,第1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