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十四世就职弥撒讲道全文: 让我们同行,一起走向天主,并彼此相爱
亲爱的枢机弟兄们、主教与司铎弟兄们,
尊敬的各位官员与外交使节,
亲爱的弟兄姐妹们:
在我所被托付的新职务开端,我心中怀着极大的感恩向你们致意。圣奥思定曾写道: “主啊,你创造了我们,我们的心将不安,直到安息于你。”(《忏悔录》1,1)
过去这段日子,对我们来说极为深刻。教宗方济各的离世令我们悲伤,我们仿佛成为了福音所说“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玛9:36)。但在复活主日,我们仍领受了他的最后祝福,在复活的光中体会这一刻的意义: 主永不离弃他的子民,他会召集四散的羊群,像牧童看守自己的羊群(参则34:11-12)。
在这样的信德心境中,枢机团集合召开了秘密会议。来自世界各地的我们,把选出伯多禄继承人——罗马主教,一位能守护信仰遗产、同时回应时代忧虑与挑战的牧人——交托给天主。在你们祈祷的支持下,我们体会到圣神的临在,他使众声合一,使我们的心弹奏出同一旋律。
我本无任何功劳,如今战战兢兢地站在你们面前,愿以弟兄之身,成为你们信仰与喜乐的仆人,愿与你们一同行走在天主的爱内——这位天主愿使我们成为一个家庭。
爱与合一: 伯多禄使命的根本
这份使命正是耶稣托付给伯多禄的——爱与合一。福音将我们带回提贝里亚湖畔,耶稣曾在那里召唤伯多禄与门徒成为“捕人的渔夫”。如今,复活后的主邀请他们再一次撒网,将希望撒入世界,让人进入天主的怀抱。
伯多禄如何能完成这使命?正因他亲身经验过天主无限的爱——即使在他跌倒、否认主的时候。福音中耶稣对伯多禄三次问“你爱我吗?”(若21:16),用的是希腊文的“agapao”(无条件的爱),而伯多禄回答的是“phileo”(朋友之爱)。耶稣的意思是: 唯有在经历这种无尽爱的光照中,你才能真正牧养我的羊群。
罗马主教的权柄,是来自牺牲的爱
因此,伯多禄被召叫“爱得更多”,愿意为羊群奉献自己。这种牺牲的爱正是罗马教会的特征。她以爱为首,所拥有的真正权威,是基督的爱,而非压迫、权势或宗教宣传。正如圣伯多禄所说: “匠人所弃而不用的石头,反而成了屋角基石。”(伯前2:7)
作为这块基石的牧人,伯多禄不可成为孤立的领袖,而应与信友同行,做他们信仰的仆人。正如圣伯多禄前书说: “你们也就成了活石,建成一座属神的殿宇!”(伯前2:5)。圣奥思定说: “教会即是与兄弟和睦相处、爱邻如己的人所构成。”(讲道359,9)
成为和好的酵母
我真心希望: 我们教会的第一渴望,是成为合一的记号,成为这分共融的见证,在这撕裂的世界中,成为和解的酵母。
我们所处的时代仍充满仇恨、暴力、偏见与贫富不均,一套剥削地球、排挤弱小的经济体制正在伤害我们的共融。但我们愿意成为谦和的小酵母,传播合一与兄弟情谊。
我们要向世界说: 请看基督!他的话能照亮、能安慰,让我们成为天主唯一的家庭。
爱的时刻就是现在
这是一条需要同行的路: 我们要与其他基督教团体同行,与其他信仰者同行,与所有在寻找天主的人同行,与一切有善意的人同行,为和平与新世界共同努力。
这正是我们应有的福传精神: 不是关起门来、自以为义,而是向世界伸出手,传递一份尊重文化差异的普遍之爱,让每个人的生命、历史与信仰都被珍视。
亲爱的弟兄姐妹,这就是爱的时刻!天主的爱使我们成为手足。正如我的前任良十三世所问: “若这原则在世间得胜,一切纷争难道不会立刻停止、和平重临吗?”(《新事通论》§21)
愿我们在圣神的光与力量中,建设一个根基于天主之爱的教会,一个向世界敞开、成为人类和好的酵母的教会。
让我们同行,作为一个手足团结的民族,一起走向天主,并彼此相爱。
从 圣经的精神来看,这篇文章存在以下几个 神学偏差或问题:
1. 对“合一”的过度强调,可能模糊真理的界限
圣经提醒:合一固然重要,但必须在真理的基础上(若望福音17:17-21)。
耶稣说:“求你以真理祝圣他们……使他们合而为一,就如我们原为一体一样。”(若17:17, 21)
合一不能以牺牲教义为代价(迦1:8-9)。
问题:文中强调“与其他信仰者同行”“向所有寻找天主的人开放”,但未明确强调唯有在基督内才有救恩(宗4:12;若14:6)。这种表述可能被误解为“宗教相对主义”,即认为所有宗教都能同等引人归向天主。
2. 对“爱”的定义不够清晰
圣经中的“爱”:天主的爱要求悔改与服从(若望福音14:15;若望一书5:3)。
耶稣对伯多禄说:“你喂养我的羊”(若21:17),前提是伯多禄必须承认基督的主权(若21:15-17)。
爱不是单纯的包容,而是“在真理中实践爱”(若望二书1:6)。
问题:文中引用友谊之爱,但未强调爱必须与真理并行。若只谈“彼此相爱”而不提悔改与圣洁,就淡化了福音的救赎性。
3. 对教宗权柄的表述偏离圣经
圣经中的伯多禄职分:
耶稣立伯多禄为“磐石”(玛16:18),但伯多禄的权柄始终从属于基督(格前3:11)。
伯多禄自己说:“你们要牧放天主托付给你们的羊群……不是做主宰,而是做群羊的模范”(伯前5:2-3)。
问题:文中提到“罗马主教的权柄是牺牲的爱”,但未强调教宗的权柄必须服膺圣经与圣传。
4. 对社会正义的强调掩盖福音救赎
耶稣首先传扬“天国的福音”(玛4:17),其次才是关怀穷人(玛26:11;迦2:10)。
社会正义是信仰的果实,但不是福音的核心(格前15:1-4)。
问题:文中大量提及“剥削体制”“贫富不均”,却未明确指出人的根本问题是罪,而解决之道是基督的救赎。这可能导致“社会福音”倾向,即用政治改革取代灵魂得救。
“和解的酵母”忽略对罪的警告
天主是爱(若一4:8),但也是公义的审判者(希10:31)。
耶稣讲仁慈,但也严厉指责法利塞人的虚伪(玛23:13-36)。
问题:文中呼吁“成为和解的酵母”,但未提醒与世俗和解必须先与天主和好(格后5:18-20)。若只谈包容,却不呼吁人离开罪恶,就助长了道德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