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多默又问:
“请告知那不可见、却隐藏于我们内心的奥秘。”
救世主答:
“凡具兽形者,皆生于……(原文缺失)。他们可见万物之表象,却不见其中隐藏之真义;他们见其根与果,以果为食。然这些可见之形凭弱肉强食存续,如兽类般 merely 形体变幻。其身既充斥兽性,其命便无盼望;这些变易之形终将腐朽毁灭。兽身既毁,兽群亦亡。他们岂非如牲畜般借交合而生?故你未臻完美时,仍是孩童。”
回应:
“主啊,因此我须说:凡论不可见、不可言喻之事者,如于暗夜射箭。欲中标的却不可见,故人人皆可中箭。待光明显现、黑暗消隐,其果必显明。主啊,您是我们的光,照亮我们。”
耶稣说:
“光中自有光明。”
问:
“主啊,为何这可见的闪耀之光代表人之起伏?”
救世主答:
“,你是有福的!这可见之光实象征你——非你在此世之身,而是你自光中散发之本质。你若弃绝一切兽性,光必复归本原。因它是忠仆,其原初精华将迎向你。”
——————————————————
解读
这段对话的关键是区分 “兽性的、可见的、会朽坏的生命” 与 “神性的、不可见的、永恒的生命” 。救世主指引多默(及读者)超越物质身体的局限,认识到自己内在的光明本质,并通过“弃绝兽性”回归其神圣本源。
多默的问题:“请告知那不可见、却隐藏于我们内心的奥秘。” 多默问的是内在的、灵性的真理。
救世主的回答(对世俗生命的批判):救世主没有直接描述奥秘,而是先描述了它的反面——沉溺于物质世界的生命状态,即“兽性”生命。
“凡具兽形者”:指那些虽然拥有人形,但完全认同肉体欲望和物质世界的人。他们的本质是兽性的(动物性的)。
“见其根与果,以果为食”:他们只关心生存的基本循环(根=来源,果=结果/利益),为了物质滋养(食物、金钱、享乐)而活。
“弱肉强食”、“形体变幻”:他们的存在方式是竞争性的、掠夺性的。他们的生命焦点在不断变化的物质形体上(如追求年轻的肉体、华丽的物品),这些终将腐朽。
“借交合而生”:强调其生命繁衍和存在方式完全是物质性和生物性的,与动物无异。
结论:这样的生命“无盼望”,注定毁灭。认同这种生命状态的人,在灵性上仍是未成熟的“孩童”。
此段的关键是: 你如果只关注身体的欲望和物质的表象,你就完全错过了内心隐藏的、不可见的奥秘。你的灵性生命因此被囚禁,没有解脱的希望。
多默的比喻(暗夜射箭):多默精准地描述了一个困境。谈论不可见之事(高等奥秘)就像在黑暗中射箭:
没有真光(启示)的指导,任何关于终极真理的言论都是盲目的猜测(“人人皆可中箭”),可能完全偏离目标,甚至造成伤害。
只有等到 “光明显现” (真理被揭示),才能评判这些言论的对错(“其果必显明”)。
他因此认识到,耶稣就是那束不可或缺的“光”。
耶稣的回应(光中自有光明):这是极富深意的一句话。它意味着:
真光(神性、真理)不是来自外部,而是自足、自存、自显的。
这束光本身就是光源。它不依赖任何他物来照亮自己。这暗示了神性存在于自身之内。
多默的困惑:“为何这可见的闪耀之光代表人之起伏?” 多默问的是:我们看到的物理意义上的光,为什么能象征人世间的福祸兴衰(起伏)?
救世主的解答(突破比喻的关键):
“这可见之光实象征你”:救世主立刻将讨论从物理之光提升到象征层面。可见的、闪耀的、变化无常的光,象征的正是人在世俗中的状态——起伏不定、变幻莫测、受外界影响。
“非你在此世之身,而是你自光中散发之本质”:这是最关键的转折。你真正的身份不是那个经历起伏的、兽性的、物质的身体(“此世之身”)。你真正的身份是那散发光明的源头本身(“自光中散发之本质”)。你的本质是那永恒不变的、纯净的“光明”,而不是被照亮的、变幻的“物体”。
“弃绝一切兽性,光必复归本原”:这里的“光”指你的灵性本质(真我)。当你不再认同身体的欲望、情绪和物质的执着(兽性),你的灵性意识就能从纷扰中解脱出来,回归其宁静、永恒、神圣的本源状态。
“它是忠仆”:你的灵性本质(光)是忠诚的,它一直在那里,等待着你的回归。一旦你选择向内寻求,它就会“迎向你”。
这段对话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导循环:
否定:首先否定对兽性生命和物质表象的认同,指出其虚妄与无望。
启示:通过“光”的比喻,启示真理(奥秘)是自明的,它需要被内在的灵性之眼所看见,而非用物质的逻辑去理解。
认同的转移:最关键的一步:将你的自我认同从“可见的、起伏的、被照亮的身體”转移到“不可见的、永恒的、散发光明的本源”。
实践的路径:达成认同转移的方法就是“弃绝一切兽性”,即通过修行克服物质的贪欲和身体的执念。
最终,救世主给出的“不可见的奥秘”不是一个理论,而是一个关于“你是谁”的惊天真相:你不是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等待被救赎的脆弱灵魂;你本身就是那束光,你只需要转身认出自己的本来面目,就能从世界的“起伏”中解脱,回归永恒的平静与光明。
最终救世主揭示的“惊天真相”:
“你本身就是那束光”:这里的“光”并非指你是自存的光源。在基督教信仰内,唯有天主是“众光之父”(雅1:17),是绝对自存的光。
这里的“光”更准确地理解,是指神按照自己的肖像造人时,赋予人的那份神性的“火花”、“印记”或“道种”。它是被造的光,是反射的光。你的“本来面目”就是天主完美的创造物,承载着祂的荣耀和形象。
因此,“认出自己的本来面目”就是认出你被造时所承载的神圣肖像,认出你的生命、本质和存在都源于并依赖于那唯一真光。这并非自我神化,而是对自身神圣起源的觉醒。
“你是光”不等于“你是光的源头”。信赖耶稣,正是信赖那位唯一的源头;而认识自己是光,是接纳祂赋予你的神圣身份。
但谁能给人力量去“转身”? 根据圣奥斯定和许多教父的思想,人因原罪而心灵受伤,意志偏斜,即使真理就在眼前,人也无力凭自己完全转向它。那种想要“转身”的渴望和最终能够“转身”的能力,本身也是来自天主的恩宠。
“信赖耶稣” 就是接受这份转向的力量。你相信祂是道路,通过依附祂,你获得了“转身”的能力和方向。你没有依靠自己,而是依靠那吸引你转向祂的恩宠。
“信赖耶稣” 不仅仅是信赖一位两千年前的历史人物,更是信赖那位复活的、活在当下的基督。而复活基督的临在于哪里?正在于信徒的心中(迦2:20:“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内生活”)。
因此,最深度的“信赖耶稣”,最终导向的正是“向内看”——因为你所信赖的那一位,就临在于你灵魂的最深处。你越信赖祂,就越被引领向内,发现祂在你内的临在。
“你本身就是那束光” 的真正含义,在基督教语境下可以诠释为:“基督在你内,是你的光荣和希望。”(哥罗森书1:27) 那光,是基督之光在你内的折射。
最终,不是在信赖一个遥远的、外在的救主,而是在你内的,你认出“自己是光”,其实就是认出了“在你内的基督是你生命的光”。
这个真相就是:你的被造是如此尊贵,天主竟将其神性的肖像深植于你内,而耶稣基督降生成人的目的,就是要修复并照亮这内在的形象,使你通过信靠祂,重新发现你失落的“光明的”本体,从而与祂——光的源头——共融结合。
信赖耶稣,就是那扇“转身”的门。 你通过信靠祂,才获得了安全地“向内看”并认出自己真正是谁的勇气和能力,而不会在内在的深渊中迷失或自大。
所以,这不是“靠自己”还是“靠耶稣”的选择题,而是一个循环:你越信赖耶稣,就越被引向内心发现祂的临在;你越在内心发现那神圣之光,就越知道这光来自基督,从而更加信赖和爱慕祂。 这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走向合一的神圣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