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圣多默书》:救世主耶稣与多默的密谈列表
·前言
·导读:寻回内在的天主肖像
·一 序言
·二 认识自我的奥秘
·三 不可见的奥秘与光之本质
·四 光之火与欲望之缚
·五 传道之难与审判之严
·六 警诫与盼望
·七 附注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四 光之火与欲望之缚
四 光之火与欲望之缚
浏览次数:14 更新时间:2025-9-3
 
 


(原文)救世主续言:
“神秘的光之爱啊!苦涩之光闪耀于人身心灵,日夜点燃燃烧其肢体,蒙蔽其思,疯迷其魂。光在男女间日夜流动,或显或隐。男传于女,女传于男。
谚云:凡以真知寻求真理者,必飞翔逃脱灼人灵魂的烈欲,超越一切可见之魂。”

答:
“主啊,如您所言,我已明白您为何是我们最大的恩益。此正是我所问的。”

救世主再度教导:
“此为金科玉律,你当谨守:若欲完美,必遵此道,否则你名为‘无知’。智者不居愚中,因智之智慧全然。愚者视善恶无别,智者却受真理滋养——如溪边栽植的树木(诗篇1:3)。
有人生翼却扑向可见之事,背离真理。火引导他们,予其真理幻象,以易朽之美照耀,以黑暗之甜蜜囚禁,以芳香之喜乐迷惑。贪欲令其目盲,焚其灵魂,心中插入木桩无法拔除。如嚼环控马,使其纵欲而行。火以辛酸与奴镣束缚其翼,迫其追逐可朽易变之事。他们终坠深渊,落入兽性与死亡的国度。”

说:
“如常言道,多人……(缺失)不知……(缺失)的灵魂。”

救世主答:
“寻求事物背后真理的智者有福了!他既寻见真理,便得提升,不再惧毁坏之力,于真理中得安息。”

问:
“主啊,那么我们歇息于您之中岂非大益?”

救世主说:
“然也。因可见之事必在人群中消散,于你大有裨益——肉体之帷终将褪去,当其归于虚空,真理必显于万可见之物中。
人所见之火将带其痛苦,作为狂热、盲目之爱与信仰的代价。他们重聚于可见之事。惟那些见不可见奥秘者,不受爱欲所扰,将灭此灼火。顷刻之间,可见者消散,无形之影浮现,他们永与坟中尸首、堕落之魂同受煎熬。”

——————————————

解读:

这段对话是整篇经文中的一个高潮,它深刻揭示了人类困境的根源以及解脱的路径。它描绘了两种“光”和两种“火”的激烈对抗:一种是令人迷失的、虚假的“苦涩之光”与“欲望之火”,另一种是引领解脱的“真知”与“真理”。

欲望(尤其是性能量)是一种强大但扭曲的“光”和“火”,它看似能带来光明与快乐,实则囚禁灵魂于肉体世界。唯有凭借“真知”看清其本质,才能挣脱其束缚,超越可见的世界,在真理中获得永恒的安息。

1. 欲望的本质:扭曲的“光”与“火”

救世主开篇的感叹——“神秘的光之爱啊!苦涩之光”——立刻定下了矛盾的基调。欲望(“光之爱”)被描述为一种神秘、强大且具有欺骗性的能量。

苦涩之光”:这个矛盾的词完美 captures 其本质。它看似是“光”(提供快乐、激情、吸引力),但其本质是“苦涩”的(最终带来痛苦、捆绑和虚无)。

运作方式:它燃烧人的身体、蒙蔽思想、疯迷灵魂。它尤其在两性之间流动(“男传于女,女传于男”),这是一种对性能量(Libido)及其诱惑力的隐喻。这种能量是“可见世界”最强大的粘合剂,将人的注意力牢牢锁在物质和肉体之上。

2. 解脱的路径:以真知为翼

面对这种强大的力量,解脱的方法不是压抑,而是 真知”

凡以真知寻求真理者,必飞翔逃脱…”:“真知”是内在的灵性翅膀。它不是智力的知识,而是一种对真理的直接灵性洞察和体验。一旦拥有了这种真知,人就能获得超越的视角(“飞翔”),从而看破欲望的虚幻性(“灼人灵魂的烈欲”),并最终超越整个物质世界的束缚(“一切可见之魂”)。

这种“认识”是一种直接的、当下的、活生生的体验和确信,而不是一个思考得出的结论。

它需要实践、修行、内在的净化,它是一种内在的知晓,一种心灵的看见。

3. 金科玉律:智与愚的绝对区分

救世主随后强调了一条绝对法则:

智愚不两立:智慧(真知)与愚昧(无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存在状态,无法共存。智者因被真理滋养而生命丰盛(如溪边树),愚者则因无法区分真假、善恶而活在混沌之中。

最可悲的失败:“有人生翼却扑向可见之事” 这是对灵性追求者最严厉的警告。有些人已经接触到了真理,拥有了灵性的潜质(“生翼”),但却依然被物质世界的幻象(“可见之事”)所吸引,最终功亏一篑。

4. 欲望之火的欺骗与暴政

救世主详细描述了“欲望之火”是如何工作的,这是一套完整的欺骗系统:

制造幻象:它用“真理的幻象”和“易朽之美”来吸引人,让人误以为在追求崇高或美好。

甜蜜囚禁:它以“黑暗的甜蜜”和“芳香的喜乐”为饵,让人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彻底掌控:

盲目:“贪欲令其目盲”,使人无法看清真相。

内化枷锁:“心中插入木桩无法拔除”,欲望不再是外在诱惑,而是成了人内在的一部分,自我奴役。

绝对控制:“如嚼环控马”,欲望最终完全掌控了个体的意志和行为方向。

必然的结局:追逐短暂易变之事的人,其灵魂也必坠入短暂易变的“兽性与死亡的国度”,即物质的、会腐朽的领域。

5. 最终的归宿:在真理中安息 与 在幻象中煎熬

多默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在您(真理)之中歇息是否最好?救世主的回答给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终极道路:

对于得真知者:

过程:肉体的面纱(对物质世界的认同)会消散。

结果:真理将在万物中显现,他们将在真理中得到安息,不再受任何毁坏之力的威胁。

对于沉溺欲望者:

过程:他们所见之“火”(欲望与幻象)会带来巨大的痛苦,作为他们盲目狂热付出的代价。

结果:当幻象最终破灭(“可见者消散”)时,他们并不会看到真理,而是会面对“无形的阴影”——一个更可怕、更空虚的虚无之境。他们将永远与“坟中尸首”(死亡的肉体)和“堕落的灵魂”(像他们一样迷失的灵)为伴,承受永恒的煎熬。这是一种灵性上的死亡,比肉体的死亡更可怕。

可以这样理解:

欲望(苦涩之光) 就像一家装饰得灯火辉煌、音乐诱人的店铺,里面卖的都是看似精美但一碰就碎的糖玻璃珠宝。人们被其光芒吸引,进去争抢,最终发现自己被锁在了里面,手里握着的全是虚无,而真正的宝藏(真理)在店外自由的天空下。

真知 就是那个能看穿店铺墙壁本是幻影、珠宝本是糖玻璃的人。他根本不会进入店铺,而是直接“飞翔”越过它,去往真实的宝库。

最终,这段教导呼吁修行者:

正视欲望:承认其强大和诱惑力,不要低估它。

看透本质:用真知去洞察其背后的虚假承诺和必然的苦涩结局。

做出选择:选择被真理滋养,而不是被欲望燃烧。

设定目标:最终的归宿不是在欲望的烈火中煎熬,而是在真理的清凉中得到永恒的安息。

————————————————


上一篇:三 不可见的奥秘与光之本质
下一篇:五 传道之难与审判之严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版权所无 2006 - 2025 xiaodelan 我们的域名: Www.xiaodelan.Love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粤ICP备07010021号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