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家被迫离开赫里奥波里斯城,因若瑟找不到活计,更因当地人的迫害。他们沿着偏僻小路南行,向孟斐斯方向逃难。途经一座小镇时,他们在异教神庙前院歇脚,忽然庙中的牛头三角神像轰然倒塌——那神像腹部本有盛放祭品的空腔。祭司们正要发难,其中一位却想起祖先因迫害希伯来人而遭灾的往事,便劝众人敬畏这外乡人的天主。这位祭司后来竟带着追随者去了玛泰尔,皈依犹太团体。
圣家接着来到尼罗河东岸的特罗亚城。这地方肮脏不堪,居民连一杯水、几颗枣都不肯施舍。河对岸的孟斐斯城在法老时代曾有巍峨宫殿,梅瑟就是在此附近的芦苇丛中被发现的。如今这三座大城被废墟隔开,昔日的辉煌早已消逝。
圣家沿河北上,最终抵达建在尼罗河岬角上的玛泰尔。这地方的房屋都是用枣椰树枝和泥巴搭成,若瑟帮居民建造了带走廊的坚固藤屋。圣家住在城门附近一个幽暗的拱形岩洞里,若瑟像在赫里奥波里斯时那样,在洞前搭了透光的屏风。他们刚到,小庙里的神像就倒塌了,后来所有神像都倒下。祭司们想起埃及十灾的传说,便不敢加害。后来这些异教徒竟将庙宇献给犹太团体,若瑟把它改建成会堂。
当地犹太人穷困潦倒,住在肮脏的洞穴里。而在尼罗河畔的犹太聚居区,他们虽富裕却崇拜金牛犊,还模仿约柜造了可憎之物,甚至在地下厅堂行淫乱之事,妄想由此诞生默西亚。这些顽梗之徒后来多数迁往两小时路程外的巴比伦城。
圣家初到玛泰尔时,生活极其艰难。当地连生火的木柴都难以寻得——居民平日只用晒干的野草和芦苇秆来烧饭,圣家常常只能吃冷食果腹。若瑟不得不像奴隶般为人修葺茅屋,所得报酬却少得可怜,有时甚至空手而归。
后来,若瑟在岩壁上精心凿出一个壁龛,作为小耶稣安睡的摇篮。他们又在洞外通道布置了一处祈祷所——我常见圣母跪在自己的祈祷角落前,那里安放着可折叠的红白相间小祭台。掀开这如门板般能上下翻动的祭台,壁龛里珍藏着几件圣物:若瑟当年在圣殿被选为圣母净配时,那根奇迹般绽放百合花的木杖顶端,如今插在一个寸半见方的小盒中;更有一束五根如粗麦秆的洁白枝条,被精心编成十字形,收在透明的容器里。每当夜深人静时,我总看见圣母跪在这圣物前,为怀中的圣婴彻夜祈祷。
最神奇的是圣母在废墟间发现清泉的经过:她拿着当地人常用的带勺木棍,在一棵老树旁轻轻点地,泉水立刻涌了出来。若瑟清理出古井的石砌井壁,在井边铺上美丽的石子。这泉水后来能治癞病,连土耳其人都来朝圣。
我常见孩童耶稣为母亲打水。第一次祂悄悄拿着水瓶去井边,圣母见祂时又喜又忧,跪求祂别再冒险。但耶稣坚持要服侍母亲。祂还常给若瑟送工具,帮母亲送绣品换粮食。起初顽童们戏弄祂,后来连大人都来求告:"我们去找那个犹太孩童吧。"祂穿着圣母织的棕袍首次独行时,两位天神向祂报告黑落德的死讯,但祂没有告诉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