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圣若瑟的最后时光
在耶稣快三十岁、准备开始传教时,我见到祂常常独自祈祷思考。这时,圣若瑟的身体越来越虚弱。我经常看见耶稣和圣母玛利亚照顾他:玛利亚有时坐在地上,有时坐在一张矮小的三脚凳旁(这张凳子也当桌子用)。他们很少吃饭,偶尔会吃些白面饼和小果子,用木杯给若瑟喝水。
圣若瑟去世时,玛利亚抱着他的头,耶稣站在旁边。整个房间充满天神和圣洁的光。去世后,他的双手交叉放在胸前,用白布包裹,安放在一个漂亮的棺材里。送葬的人很少,只有耶稣、玛利亚和几个人,但我看见很多天神陪伴着棺材。后来基督徒们把圣若瑟的遗体迁到白冷城安葬,他的身体至今没有腐烂。
二、圣家经历的困难
圣若瑟必须在耶稣受难前去世,因为他善良的心承受不了看到耶稣被钉十字架的痛苦。其实从耶稣二十岁起,当地犹太人就开始嫉妒祂,说"这个木匠的儿子自以为比别人都聪明",还责怪耶稣不遵守法利塞人的教导。玛利亚为这些事很伤心,这种痛苦比殉道还难受。但年轻的耶稣始终用爱心默默忍受。
三、搬到葛法翁附近
圣若瑟去世后,耶稣和玛利亚搬到了葛法翁和贝特赛达之间的一个小村庄。有个叫肋未的好心人送给他们一栋被水环绕的安静房子,还派仆人照顾他们,从葛法翁送来生活用品。后来伯多禄的父亲退休后也住在这里。
四、最早的追随者
耶稣在纳匝肋已经有一些年轻追随者(虽然不太坚定),常和他们一起在湖边散步,去耶路撒冷过节。伯大尼的拉匝禄一家早就认识圣家。但纳匝肋的法利塞人骂耶稣是"流浪汉",所以肋未送房子让耶稣能安心教导门徒。
那时的葛法翁湖边土地肥沃,一年能收好几次庄稼,花果同时生长。有钱的犹太人(包括黑落德王)都在这里建别墅。但当时犹太人因为和外国人做生意,道德已经败坏。妇女们除了去耶路撒冷朝圣很少出门,田里的活都是奴隶干的。那时候加里肋亚有很多城镇,现在只剩下几个村子了。
五、亲戚们的探望
玛利亚的表姐克罗帕(她是耶路撒冷西默盎的母亲)在第三任丈夫去世后,带着小儿子搬到纳匝肋和圣母同住。圣若瑟去世后,她的孩子们来慰问:第二次婚姻生的若瑟·巴尔撒巴,和第一次婚姻生的三个儿子——西满、次雅各伯和达陡(他们都在外地做生意)。这些亲戚虽然听说过耶稣小时候在圣殿的预言,但并不重视,反而更愿意跟随后来经过那里的洗者若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