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耶稣就带着那些新近跟随、还没受过完备教导的门徒,从圣母玛利亚的家出发了。他们穿过葛法翁通往贝特赛达的大路,再次走上那座祂曾经派遣宗徒外出传道的训诲山。这地方离葛法翁大约三小时路程。路上,他们遇见了纳雄和几个门徒,还有那位从纳因附近塔纳赫来的、已经皈依的法利塞人。这人之前因为同乡一位法利塞人被治好而大受感动,又听了耶稣上次在加巴拉城外山上的讲道,更是心悦诚服。
宗徒使命山上有一片整理得很好、又有树荫的地方,专门用来讲道。山脚下搭着一座长棚,里面躺着十个瘫痪的人,都是附近乡里的,身子扭曲得很厉害,平时由这一带的牧人照顾。耶稣治好了他们,又给他们讲了些道理。
在这安静的山上,门徒们恳求耶稣再教他们该怎样祈祷。耶稣就又带他们念了《天主经》,一句一句仔细讲解,还用上了祂以前说过的比喻:比方有人深夜去朋友家求饼,坚持敲门直到得到饼;又像孩子向父亲要鸡蛋,父亲总不会给他蝎子——所有这些比喻,都是要人明白持续祈祷的力量,以及天主与人之间如同父亲那般亲密的关系。祂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用同样的话教导所有门徒,好让他们出去传教时,也能原原本本把这些教给别人。祂教门徒就像教小孩一样,一个个问他们听懂了没有,不对的帮着改正,不明白的再讲清楚。最后,祂又把整篇祷文带着过了一遍,还解释了“阿们”这个词的意义——就像从前在塞浦路斯时祂说过的一样。祂说这个词包含一切,是祈祷的开始,也是结束。
正讲着,从贝特赛达-尤利亚斯又来了几个人,其中还有两个法利塞人,他们也听到了一部分教导。有一个法利塞人请耶稣去他在贝特赛达-尤利亚斯的家里吃饭,耶稣答应了。
耶稣和门徒们动身往贝特赛达去,这次他们走的是约旦桥南边的路。半路上,在快到贝特赛达的一家客店旁,他们停了下来——耶稣的母亲、纳因的寡妇、利亚和另外两位妇女,正等在那里要跟祂道别,因为耶稣就要过约旦河去那边讲道了。圣母非常难过,她单独和耶稣说话,流着眼泪求祂不要为献殿节去耶路撒冷。她的话语充满慈爱,又那样恳切,让我觉得她仿佛已隐约感知到圣子将来要遭遇的事。耶稣把母亲轻轻拥在胸前,温柔地安慰她。祂对她说,祂必须完成天父交给祂的使命,这也是她成为祂母亲的意义;她要继续刚强勇敢,好能支持并坚固其他的人。之后祂也问候了其他几位妇女,给她们祝福,然后她们就回葛法翁去了,而耶稣和门徒则继续走向贝特赛达-尤利亚斯,在那里受到一些法利塞人的接待。
除了本城的,还有几个从帕涅阿斯来的法利塞人也来了,因为这一天是他们纪念撒杜塞人写的一本坏书被烧毁的日子。法利塞人又开始老调重弹,抱怨耶稣。就在耶稣要入座的时候,有一个人拉住祂的胳膊,说他想不通,一个这么会教导的人,怎么会不注意圣规,吃饭前都不洗手。耶稣回应说,法利塞人只洗杯盘的外面,里面却装满了邪恶。那个法利塞人就反问:“你怎么知道我内心怎样?”耶稣回答他说:“那造外面的,不也造了里面吗?祂的眼目看得清清楚楚。”门徒把耶稣拉到一旁,劝祂别说得太直,怕他们翻脸,但耶稣却责备他们胆怯。
那天晚上,耶稣在会堂里教导,但没有行任何治愈的神迹,因为法利塞人已经吓唬住了百姓。他们在这里还设有一所类似高等学府的机构,十分自负。
从贝特赛达-尤利亚斯,耶稣转向东北,往那次增饼的山上去。那地方离贝特赛大约一个半钟头路程。祂到的时候,看见所有宗徒和门徒都已经聚在那里,还有许多从葛法翁、凯撒勒雅-斐理伯和其它地方来的群众。祂讲论第八端真福:为人子的缘故,人若憎恨你们、迫害你们,你们是有福的。富足的人、在世间享尽安乐的人是有祸的,因为他们已得了他们的安慰;你们却要欢欣踊跃,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报是丰厚的。祂还讲到地上的盐、山上的城、灯台上的光、成全律法、隐藏善功、在内室中祈祷和守斋。关于守斋,耶稣说要欢喜地去守,头上该抹油,不要做成虚伪的虔诚表演。祂接着又讲积财于天、不要为世事焦虑、不能服事两个主人、窄门宽路、坏树结坏果子、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愚昧人盖在沙土上。这番讲话持续了三个多钟头。中间大家曾下山一次吃点东西。耶稣继续叮嘱宗徒和门徒,勉励他们在一切事上都要像从前受派遣时那样持守。祂鼓励他们要有信心、要信赖、要坚持到底。
第二天,听道的人增加到几千。耶稣又在山上讲道。因为常有商队经过这带,现场有从各地来的人,还有许多病人和附魔的。法利塞人虽然挨了些严厉的指责,倒也没有出来争辩。耶稣行的奇迹太明显,百姓对祂又那么热情,他们一句话也不敢多说。人们自己带了食物,就席地坐下吃起来。被治好的人当中,有一个是从耶里哥来的瞎子,他本来也是瘸的。有一个门徒治好了他的腿,却没有复明他的眼睛。他是玛纳恒的表亲,玛纳恒带他来见耶稣,耶稣就使他看见了。
这些天,耶稣以令人动容的耐心,像教导孩子一样,用问答的方式培育那些新门徒。这时,祂派遣他们两人一组出去,并叮嘱他们说:“我派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正说的时候,从耶路撒冷来了阿黎玛特雅人若瑟的一个侄儿,捎来拉匝禄病重的消息。
耶稣只把伯多禄、雅各伯、若望、玛窦几位宗徒和几个门徒留在身边,同他们一起先到了玛窦的税关,然后坐船往达尔玛奴塔去。之后,我又看见祂在厄德辣城里,在安息日教导人;还到了肋未人的城波兹辣,最后来到诺巴。
在诺巴城外,住着一群真诚的勒加布人。自从由巴比伦被掳之地归来,他们发现自己的故城被外邦人占去了,就奋力夺回,重新在此安家。他们极其厌恶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尽可能远远避开。他们靠放牧为生,度着简朴严谨的生活,除了几个庆节,平日绝不饮酒,并且严格按圣经字句生活。耶稣就这一点劝诫他们,并给他们讲解了文字背后的精神。他们非常谦逊,虚心接受祂的教导。许多人受了洗,当中还有几个外邦人,更有大批附魔的人得了自由。在诺巴有一所专门收留这些可怜人的疗养院。伯多禄、雅各伯和若望也在这里治病、教导。耶稣在此没有遇到任何反对,行了许许多多的善事。祂住在会堂旁边的一家客店里。诺巴是一座自由城,虽然属于十城区,却自己管理自己。
从诺巴向西南走五小时,有一个极美的牧人村落,名叫“雅各伯的平安之野”。这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当年雅各伯从哈兰回乡、被拉班追赶的时候,曾第一次在这里安营。加拉得山脉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这里的牧人是亚巴郎的仆人厄里厄则尔的后代——他曾为小主人依撒格迎娶了黎贝加。他们中间还有一些是默基瑟德从色米拉米斯的暴政中解救出来、安置在这里的人们的后代,后来和厄里厄则尔的子孙通了婚。此地有三口美好的水泉,就在一座秀丽的小山脚下,四周像翠绿的屏障般环绕着凉爽的牧人住所,远远望去,好似一层层山间的台地。最年长、最受敬重的牧主住在山上,那里也有一处用来讲道的地方。远处有用围栏圈起的牧场,分别放养骆驼、驴和羊群,各类牲畜各有自己的地方;泉边设有水槽,供牲畜饮水。牧人们住在水泉附近的帐篷里,帐棚搭在牢固的地基上。这里长着一排排的桑树,最美的是一条长长的步道,两侧的篱笆上爬满了葡萄藤,往往延伸两百步远,枝子上结满果实,有点像葫芦。这条步道从小山直通塞尔哈,仿佛一道连绵不断的廊棚。几天前,居民们刚庆祝了纪念祖先从色米拉米斯的奴役中获得自由的节日。他们平常去塞尔哈的会堂,教师也从那里来教导他们。这小村庄深受四周敬重,被看作雅各伯的纪念标志。这里的人非常好客,阿拉伯商队和其他过路人只需付很少一点,就能得到牧人的接待和照顾。
近中午的时候,耶稣和三位宗徒来到一处水泉边,最年长的牧人为祂洗脚,又献给祂水果、蜂蜜和面饼。人们早就盼着耶稣来,因此许多病人已被抬到山上的大屋子里。耶稣治好了他们。近四百个牧人,连同妇女和孩子,都聚拢来欢迎祂。妇女们的袍子比巴勒斯坦常见的要短一些。耶稣在山上给他们讲道,话说得极其朴实和亲切。祂提起三十二年前三王的队伍曾在这里休息,又讲到巴郎预言将要出自雅各伯的那颗星、贤士们寻找的新生婴孩、若翰的教导和他为默西亚做的见证,最后说:所应许的默西亚、安慰者、救主,其实已经在以色列人中间,只是人们认不出祂。耶稣还给他们讲了好牧人、撒种和收割的比喻——因为这地方不但出麦子,也结果子,麦穗长得特别饱满。祂也说起白冷附近的牧人,怎样在三王以前就先找到了婴孩,以及天神向他们报喜的经过。众人心里涌起对耶稣的爱慕,许多人甚至愿意舍弃一切跟随祂,只为能常听祂讲话。但耶稣劝他们留在本地,把自己所听见的实行出来。从北边大约一小时路程的塞尔哈,有人来请耶稣到他们的城去。祂就带着门徒去了。教师在城门口带着孩子们列队庄重地迎接祂。祂在会堂里讲道,以若翰的见证为主题,许多人听后受了洗、得到治愈。孩子们也都领受了祂的祝福。
耶稣和跟随祂的人从塞尔哈动身,沿着人称“达味之路”的小径走了一个半时辰。这条路顺着山谷蜿蜒而下,一直通到约旦河边。道路凹陷如沟,偶有溪水流过,穿过荒凉的山丘地带,沿途好几处设有水槽、贮着草料,还有拴骆驼用的铁环。
古时亚巴郎行经此地,曾在这路上见过超性的光,得了异象;后来达味听从约纳堂的劝告,护送父母到玛斯法避难时,也曾带着三百人藏在这儿——因此这路就被称为“达味之路”。达味在这里蒙天主赐下预言的异象,望见三王的队伍前行,并听见仿佛从天敞开的深处传来美妙的歌声,颂赞以色列所盼望的安慰者。玛拉基亚在一次战败后被迫逃亡,也是追着一道神秘的光来到这地,同样在此躲藏过一段时日;而三王当年离开塞尔哈边境、踏上这条路时,曾放开骆驼缰绳,一路唱着感恩的诗歌欢然前行。他们后来沿着河岸一直走,到对面科勒亚的地方渡过约旦河,再穿过阿纳托特之外的荒漠,才抵达耶路撒冷。他们进圣城所经过的城门,也正是当年玛利亚从白冷上来行取洁礼时走过的同一道门。
耶稣从“达味之路”转往一个叫坦提亚的小地方,一进城就进了会堂教导众人。祂讲论巴郎的预言、雅各伯之星、米该亚先知的某些经文,还有白冷厄弗拉大的奥秘。之后,祂亲自到许多病人家里探望,治好了他们的病,其中还包括几个门徒没能医好的人。坦提亚本来没有照顾病人和穷人的组织,门徒虽然努力过,但最终是耶稣亲自带来了众人渴望的转变。许多人都从门徒手中领受了洗礼。
坦提亚的百姓和经师都很虔心,他们常到“达味之路”去朝圣,在那里守斋祈祷,呼求默西亚快快来临。他们满心渴望,盼望在那里得见异象,亲眼看见默西亚显现——他们甚至以为,默西亚会亲自沿着那条路来到他们中间。耶稣讲道的时候,他们不止一次彼此低声说:“祂说话的样子,好像自己就是默西亚!但这怎么可能呢?”因为他们原本以为,默西亚会像天神一样隐形地降临以色列,所以猜想耶稣或许只是祂的前驱和报信人。耶稣对他们说:“也许等到你们认出默西亚的时候,一切都太迟了。”后来我看见,坦提亚有许多人,在耶稣被钉十字架前后,都加入了信徒的团体。
耶稣从坦提亚再往东行四小时,到了一座已经荒废的城堡——达特曼。附近有座山,就是当年依弗大的女儿带着十二个年轻女伴哀悼的地方。山上住着一些先知和隐修的人,有点像厄色尼人。巴郎当年就是在这座山上独居静默时,被摩阿布王召去的。他出身高贵,家境富裕,从小就充满先知之神,属于那个一直期待星象应验的民族——三王的祖先也是这民族的人。巴郎虽然后来堕落,却不是什么术士。他像外邦人中蒙光照的人一样,只敬拜真天主,只是方式不完整,在真理中掺了许多错误。他年纪很轻就隐居深山,尤其在这座山上住了很久。我想他身边还有其他先知或学生。他从摩阿布王巴拉克那里回来以后,本想再回到这座山居住,却被天主阻止。因为他给摩阿布人出了那个恶毒的主意,便失去了恩宠,后来在绝望中流浪荒漠,最终凄惨地丧了命。
这地方的居民深深相信“达味之路”是神圣的。他们对耶稣说,他们不愿住在约旦河对岸的那边,因为在那里,根本不敢提起以往在“达味之路”上所看见、所发生的一切事。
注:
1. 参见《宗徒与门徒的使命》
2.引用《旧约》的《创世纪》第31章25节及其后的章节。
3. 列王纪上 22:3。
4. 户籍纪 22:2, 25:10;米该亚 5:2, 6:9。
5. 户籍纪 22:5。
6. 户籍纪 31:16。
说明:引用《户籍纪》第31章16节。该节指出,正是这些妇女,因了巴郎的计谋,使以色列子在丕敖尔的事上背叛了上主,致使灾祸降于上主的会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