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在众人陪伴下从刻达尔向北而行,沿途地势渐渐开阔平坦。他们来到一个牧人村落,村外搭着敞开的草棚,沿途是一排排枝桠交错的树木,还有用青翠枝叶搭成的小窝棚。众人聚在一处棚下,分吃无花果、葡萄和椰枣。夜色温和宜人,天上星斗闪烁,草间露珠晶莹,他们仍安然留在那里。
待其他人散去回家,耶稣便带着三位少年在附近地区巡迴教导,第二天傍晚来到建在山坡上的小城息哈尔-刻达尔。有些人出城迎接,引祂到城里的公共厅堂——样式很像加里肋亚的加纳那种——只见里面已经聚了不少人。有几对年轻夫妇因双方父母突然离世,正在这里招待所有送葬的人。房前有座围栏围起的庭院,当中有个用枝叶巧妙编成的凉亭。院子四角各放着一个石水缸,缸中盛满清水,长着蔓生的植物;它们沿着篱栏攀爬,又顺拱架伸向院子中央,由一根雕花大理石柱支撑,形成一片葱翠的顶篷。这些植物像芦苇或莎草,能长久保持鲜绿。这番装饰,和屋里所有的花环一样,都异常精美。
在庭院边的大厅里,有人为耶稣和同伴们洗脚,并端上惯常的茶点。随后大家进入另一个房间,餐食已经备好。耶稣却坚持要亲自伺候众人。祂把饼、果子和大块的蜂巢分给每位客人,又从壶中为每个人的杯里斟上三种饮料:一种是青绿的汁液,另一种是淡黄的饮品,第三种是完全清澈的液体。耶稣一边忙碌,一边不停教导。息哈尔-刻达尔正是先前在婚宴上有人向耶稣提过的地方——那里有许多人生活在不合法的婚姻关系中。
哀悼的夫妇中,只有丈夫厄里乌得出席了丧宴。他曾参加过在厄东的婚宴,回家后却发现岳父母双双离世——原来二老因发现女儿(即厄里乌得的妻子)犯了奸淫,悲痛过度而突然去世。厄里乌得本人对此毫不知情,也不清楚岳父母猝死的缘由。餐后,耶稣允准厄里乌得带祂回家。三位少年没有随行。耶稣私下与那妻子谈话;她正沉浸在深深的哀痛中,泪流满面跪倒在祂脚前,承认了自己的罪。耶稣离开她后,厄里乌得引祂到卧房休息。耶稣离开她后,厄里乌得带祂到卧室休息。我看见主对他讲了一些严肃而感人的话。厄里乌得离开后,耶稣祈祷片刻才歇息。
第二天清早,厄里乌得端着水盆,手持一根绿枝,进入耶稣卧室。那时耶稣正用手臂支撑着,斜卧在床上。祂起身,厄里乌得为祂洗脚,并用自已的衣襟擦干。随后主却吩咐他带路去他的房间,说也要为他洗脚。厄里乌得坚决推辞,但耶稣郑重地告诉他:若不顺从,祂就立刻离开这房子;他若真想跟随祂,就不可拒绝。听到这话,厄里乌得引耶稣到自己的卧室,端来一盆清水。耶稣握住他的双手,慈爱地注视他的眼睛,就洗脚的意义讲了几句话,随后告诉他:他的妻子犯了奸淫,但已悔改,他必须原谅她。一听这话,厄里乌得扑倒在地,痛苦翻滚、失声痛哭。耶稣转身默默为他祈祷。过了一会儿,最初剧烈的痛苦过去,耶稣上前扶起他,温言安慰,并为他洗了脚。
待厄里乌得平静下来,耶稣吩咐他叫妻子进来。她蒙着密实的头巾走进来,耶稣拉起她的手,放在厄里乌得手中,降福他们,安慰他们,然后轻轻掀开妻子的头巾。随后祂让他们先离开,并嘱咐把孩子带来。孩子们到来后,耶稣一一为他们降福,再领他们回到父母身边。从那时起,厄里乌得和妻子彼此忠信,并共同发愿守贞。同一天,耶稣又探访了许多人家,引导他们离开歧途。我见祂挨家挨户走访,温和地与他们谈论生活中的各种事,渐渐赢得了他们的信任。
在息哈尔-刻达尔附近的山坡上,排列着一层层的蜂箱。山地被开垦成梯田,每层台地都依山而建,整齐地排列着许多方形的平顶蜂箱。高约七尺,顶上装饰着圆球。它们一层叠一层,蜂箱的背面不是圆的,而是尖顶如屋脊,正面则可以从顶到底完全打开。整个蜂场围着一道细芦苇编成的篱笆。蜂箱堆之间设有台阶通向各层台地,两侧的栏杆上攀着开白花、结浆果的灌木。人们可以逐层登上这些梯田,每一层都整齐地布置着同样的蜂箱。
当人们问耶稣从何处来时,祂总是用比喻回答,而他们也以单纯的心相信了。在公共厅堂的凉棚下,祂教导众人,讲了一个比喻:有一位国王的儿子来,要为所有臣民偿还债务。听者按字面理解了,都为此欢欣不已。耶稣又讲到那个被宽免了大笔债务的人,却坚持要把欠他微款的人告上公堂。祂还告诉他们,天父赐给祂一个葡萄园,需要耕种修剪,祂正在寻找工人来替换那些无用懒惰的仆人——祂要将他们赶出去,他们正是那些被忽略、不曾修剪的枝子的写照。接着祂解释修剪葡萄枝的道理,谈到无用的木头和过多的叶子反而结不出好果子。祂以此比喻罪进入人之后产生的有害成分,说这些必须藉克己和刻苦修剪除掉,才能结出果实。由此祂谈到婚姻及其诫命,其中当持守的贞洁与分寸,之后又回到葡萄的比喻,告诉人们他们也该种植葡萄。他们天真地回答,说本地不适合种葡萄。但耶稣说,他们应当把葡萄种在蜂场那边的山坡上,因为朝向很好;随后祂讲了一个关于蜜蜂的比喻。众人表示,若祂允许,他们愿意在祂的葡萄园里做工。但祂告诉他们,祂必须去偿还债务,必须确保真葡萄被压榨,以产出赐人生命的酒,并教导别人如何耕种制备。这些纯朴的人听说祂要离开,十分难过,恳求祂留下。祂安慰他们说,若他们信祂,祂会派一个人来,使他们成为祂葡萄园中的工人。后来我看见这小地方的居民都由达陡施了洗,并在一次迫害中全部迁走了。
耶稣在此没有引用先知的预言,也没有行任何奇迹。尽管在道德上有失序之处,这些人却单纯如孩童。耶稣使分居的夫妻和好,又向那个已娶五姐妹、正要娶第六个的男子解释,这样的结合是不合法的。
耶稣继续就婚姻作了教导。祂用葡萄栽培、园圃打理、修剪多余枝杈的比喻,以深刻的含义阐明了主题。我特别被祂非凡而清晰的话所触动:婚姻中若有不合、若未能结出善而纯洁的果子,过错主要在于妻子。妻子应当忍耐受苦,是她形成并保存婚姻的果实。藉属灵的劳苦和克己得胜,她可使自己的灵魂和腹中的果子达至完美,根除其中一切恶,因为她的一切举止行为,都关乎她子孙的祝福或毁灭。婚姻中不该追求肉欲的满足,而该注重补赎和克己,常存敬畏,常与罪恶和私欲交战,而这征战最好通过祈祷和克己来进行。母亲这样的克己和得胜,也能为她的孩子带来同样的胜利。主的这番教导言语奇妙,既深奥又简明。祂还就同一主题讲了许多清晰而精确的话。我深感这些话的真实与必要,心中不禁急切地想:为什么这些没有被记录下来?为什么没有门徒在场写下这一切,使远近的人都能知道?在整个神视中,我仿佛亲临耶稣的听众中,跟随祂这里那里。当我如此迫切地思量时,我的天上新郎转身对我说话,大意是:“我激发爱德,我在最结果实的地方耕种葡萄园。若将这些写下来,它们会遭遇许多其他文字的命运:被遗忘、被曲解、或被完全谴责。我刚才所说的,以及无数未曾落于笔墨的话语,将比任何写下的文字更能结出生命的果实。被遵守的不是成文的法律;而那信、望、爱的人,心中已写下了一切。”
耶稣教导的方式,不断用葡萄的性质说明婚姻的一切,另一方面又借婚姻巧妙阐释葡萄的栽培——这一切都无比美妙而令人信服。人们极其单纯地向主提问,祂的回答更显明祂的比喻如何完美地解释了祂的教义。
中午,一对贫寒的年轻人在会堂前举行婚礼,耶稣也在场。这对年轻人心地纯善,主便以格外的温柔待他们。婚庆队伍前往会堂时,由头戴花冠、手持笛子的六岁男童引领,白衣少女提着花篮撒花铺地,青年弹奏竖琴、三角铁和其他现今鲜知的乐器。新郎穿着近乎司祭的礼服。新郎新娘都有伴郎伴娘,在仪式中将手放在他们肩上。婚礼由一位犹太司祭在一间大厅主持,厅顶恰在新人上方敞开。仪式接近会堂。当星星开始出现在天空时,众人在会堂举行了安息日礼仪,随后开始守斋直到次日晚上。斋期结束后,婚宴在公共厅堂举行,耶稣讲了许多比喻,比如荡子回头的故事和父家宅邸的恩典。新郎没有自己的房子,他将住进岳母家。耶稣告诉他,在他得到父家中的宅邸之前,他该住在蜜蜂山葡萄园中的帐棚里。祂又就婚姻教导了很长时间。祂说,如果夫妻能贞洁谦逊地生活,视婚姻状态为补赎,他们就能引领孩子得救,婚姻就不会成为灵魂偏离终向的手段,而会为父家的宅邸收获果实。在这次教导中,耶稣称自己就是那位新娘的新郎,所有被聚集的人都要在祂内得以重生。祂提到加纳婚宴,讲变水为酒的事。祂总是以第三人称谈到自己,仿佛在说犹太地区那位祂深知、将受迫害至死的人。
众人以孩子般纯朴的信心聆听着这一切,对这些单纯的心灵来说,耶稣所讲的每个比喻都是真实发生的事。那位新郎似乎是位学堂老师,因为耶稣教导他应当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耶稣还提到了依市玛耳,因为刻达尔和周边地区住的都是他的后代。他们大多以放牧为生,自觉比不上犹太地区的人,谈起后者时总带着敬意,视他们为蒙拣选的伟大民族。这里的人仍保持着古老的传统:拥有大量牛羊的主人住在壕沟环绕的大宅里,牧场周围散居着帮工牧人的小屋。只有主人的牲畜能饮他井里的水,不过若和邻居有约定,他们的牛羊也可以同饮。这样族长式的聚落在这里很常见,虽然地方本身并不起眼。
受耶稣话语的感动,大家决定在息哈尔-刻达尔附近那片设有大量蜂箱的山坡上为这对新婚夫妇搭一所轻便的住处,日后那里还要开辟成葡萄园。当地每位朋友都出力编造柳条墙,上面盖上兽皮,再涂上一层粘稠的涂料。每完成一部分,就运到选定的地方。众人按自己的能力帮忙,有的多有的少,彼此分享所需的一切。主亲自指导他们该怎么做,他们见祂连这些事都如此熟悉,不禁感到惊讶。在婚宴上,祂曾教导他们:老人和穷人该坐上席。耶稣还带着众人走到蜂山前的小丘上,亲自为葡萄园选定最好的位置。帐棚的后部将倚着葡萄园的缓坡搭建。
由于新月庆节刚刚开始,大家都随耶稣回到了公共厅堂。祂知道当自己吩咐大家为新婚夫妇盖房时,有人私下议论:“也许祂自己没有房子,没有固定住处。会不会祂想住在这对新人家中?”所以耶稣此时明确告诉他们:祂不会长住在这里,祂在世上没有久居之地,祂的国还没有到来;祂必须去耕种天父的葡萄园,并且要在加尔瓦略山上以自己的血浇灌它。祂说,他们现在虽然还不明白这些话,但等祂浇灌了葡萄园之后,他们就会懂得。那时,祂要从一个幽暗之地回到他们中间,派遣使者来召唤他们,他们就要离开这里去跟随祂。而当祂第二次再来时,祂会把所有在葡萄园中忠信工作的人都带进祂父的国。他们在此只是暂时居住,所以现在盖的房子应当轻便,更像一顶容易拆移的帐棚。
接着,耶稣又长篇讲述了彼此相爱的道理。祂说,他们应当把锚抛在近人的心中,这样世上的风浪就不能把他们吹散。祂再用葡萄园作比喻,说祂只停留足够的时间,替新婚夫妇规划好葡萄园、教他们种葡萄,之后就要离开,去耕种属于祂父的那片园子。耶稣用极其朴实又恰到好处的语言讲述这一切,使众人越发相信祂的话是真的,同时又保持了单纯的心。祂教导他们:在万物与生命的最深处,仍可辨认出一条法则——它虽被罪损毁,却依然神圣而隐藏。
这番教导一直持续到深夜。耶稣想告辞时,众人却挽留祂。他们搂着祂说:“再给我们讲一遍吧,让我们更明白!”但耶稣回答:他们应当去实行已经听见的道理;祂答应会派一个人来,把一切为他们解说明白。聚会期间,大家简单用了些点心,同饮一个杯中的饮料。
主吩咐众人帮忙建房的那位青年名叫撒拉提尔,新娘的名字意为“秀丽”,也有人叫她“褐发姑娘”。他们和当地大多数居民后来都由宗徒达陡施洗。福音作者马尔谷也曾在这一带停留传教。
主升天三十五年后,撒拉提尔带着妻子和三个已成年的儿子迁往厄弗所。我在那里见过他与金匠德默特琉在一起——这人曾煽动群众反对保禄,但后来皈依了真道。德默特琉向他详细讲述了保禄的事迹和归化的经历。那时保禄并不在厄弗所,撒拉提尔便带着三个儿子,与德默特琉一同启程去与保禄会合。他的妻子则留在厄弗所的一所房子里,许多同乡前来与她同住。那时,厄弗所的犹太人几乎都已离开。撒拉提尔与三个儿子,还有德默特琉、息拉和一位名叫加约的人,都与保禄同船出行,途中在默里达岛附近遭遇船难,一同上了岸。保禄后来身系罗马狱中,去信指派撒拉提尔的三个儿子,分赴不同区域传教。
当耶稣与众人前往蜂山指导葡萄种植时,帐棚的地基已经划定,支架也搭了起来。大家告诉耶稣,这一带种的葡萄总是酸的,耶稣回答说,那是因为品种不好——根种不良,又未经修剪、任意蔓生,所以空有葡萄的外形,却没有甘甜的滋味。但祂接着说,如今祂要种的葡萄将会是甜的。祂再次回到婚姻的主题,教导说唯有通过克己、苦修和节制,加上辛勤的付出,婚姻才能结出纯洁而甜美的果实。
耶稣从带来的幼苗中选出五株,亲手松土栽下,并示范如何以十字形将枝条绑在支架上。祂借着葡萄的特性和栽培,处处指向婚姻的奥迹与果实的圣化。在会堂继续教导时,祂谈到为怀胎结果而守贞的必要,并以人类在这方面堕落的深度作为佐证。祂说,在这方面,人应当向大象学习(当地就有几只这种动物)。教导结束时,耶稣再次说祂必须很快离开,要去加尔瓦略山上种植并浇灌葡萄;但祂会派人来继续教导他们一切,引领他们进入祂父的葡萄园。
当耶稣同时谈到父的国与父的家时,众人问祂为什么没有从那国带来什么,为什么穿得如此朴素。耶稣回答说,那国是留给跟随祂的人的,不配得的人得不到。祂说:“我乃一位客旅,为寻找忠信之人,召他们入我的葡萄园。我之所以将新郎的屋宇造得如此轻简,是因这世界不过是一座暂居的帐房,不应贪恋,而是期盼那永恒的婚宴。身体既是脆弱器皿,又何须为其修筑坚垒?它作为灵魂的居所与圣殿,既要爱护净化,亦不可玷污,既不可偏袒灵魂而令其过度负重,也不可娇养溺爱。
谈及此处,耶稣的话锋转向了天父之家、默西亚的使命以及所有指向祂的征兆。祂提及自己将生于显赫家族,却由朴素虔诚的父母抚养;并指出,依照时代的征兆,默西亚本应早已降临。最后,祂劝诫众人,当紧紧依附祂,并恪守其教导。
接着,耶稣教导关于爱近人和立善表。祂转向新郎撒拉提尔,告诉他要让家门敞开,要完全信靠祂所说的话,并度虔诚的生活;如果他这样做,天主自会为他守护家宅,什么也不会遗失。撒拉提尔为新房收到的馈赠远超过实际所需,因为耶稣曾痛斥自私。祂说,人必须愿意为天主和近人牺牲。
耶稣与这些人的交流越来越亲密。为救他们脱离所陷的无知,祂用多种比喻教导婚姻中应有的贞洁、谦逊和克己,这些比喻都指向播种与收获。祂甚至亲自探访了两对有意结婚的男女,他们之间的关系属于禁婚亲等(其中一对甚至是血亲)。耶稣召他们前来,出面劝阻,指出他们结合的真正意图是贪恋世财,这在神律之下是不合法的。他们发现祂竟知道他们的心思,十分害怕——因为从未有人向祂提过这事;于是他们放弃了原来的打算。
在这里,他们彼此洗脚,新娘用头纱或外氅的衣角为耶稣擦脚。这对男女从耶稣的教导中认出祂不止是先知。他们归化了,并开始跟随祂。
耶稣随后去了乡下一所房子,那里住着一位想嫁给继子的继母,虽然儿子还不完全明白她的意图。耶稣向儿子指明他所处的危险,吩咐他离开那里,去撒拉提尔那里工作。他顺从地照做了。主也洗了他的脚。那位被耶稣严责其罪的继母十分恼怒。她没有做补赎,最终丧亡了。
这地区的人想必通过祖先与约柜有某种特殊的联系。他们问耶稣,约柜中的圣物去了哪里。祂回答说,人类已领受了那么多恩宠,如今圣物已进入他们中间;从圣物不再可见的事实,他们可以推断:默西亚已经诞生。此前,当地许多人曾以为默西亚已在诸圣婴孩中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