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破晓,耶稣便带着六位宗徒和二十多名门徒悄然离开伯达尼。他们专拣僻静的小路,连续赶了十一个时辰,终于在日暮时分抵达革黎斤山南麓的肋波纳。这个宁静的山村对圣家有着特殊意义——童贞圣母的净配若瑟年轻时曾在这里做木匠活,即便成家后,也始终与村民们保持着深厚的情谊。
沿蜿蜒的山路向上,残破的围墙间仍可辨认出旧日屋舍的轮廓。半山腰处,一座孤零零的城堡矗立在暮色中。若瑟当年的木匠作坊,就保留在这条路上。当耶稣一行深夜叩响门扉时,这个肋未家族喜出望外,以最隆重的礼节接待了他们。山风轻拂中,隐约可见上方会堂的剪影。
次日黎明,他们再次启程。穿过阿协尔-玛黑默特时,金色的麦浪在风中起伏。在阿协尔客栈稍作休整后,队伍继续向西北方的约旦河行进。当夕阳将天边染作玫瑰色时,他们终于抵达风景如画的提尔匝。这里距约旦河仅一小时路程,离阿贝耳玛胡拉也不过两时辰。
此时的提尔匝正沉浸在节日的欢庆中。街道上,橄榄枝与鲜花编成的凯旋门在微风中轻摇。青年男子们进行着传统的跳跃比赛,矫健的身影掠过花环,引来阵阵喝彩。广场中央,新收的麦粒与鲜果堆成小山,等候分发给穷苦人家。
提尔匝城依山傍水,分为东西两厢。西城直抵约旦河畔,步行仅需半个时辰。繁茂的果园遮天蔽日,远来的客商行至近前,才惊觉绿荫中竟藏着这般世外桃源。东城屋舍零星散落花木之间,宛若大户庄园,不似寻常城郭。临河的西城保存最为完整,街巷井然有序。
西城架于山谷之上,底下石柱撑起一条穿城官道。行走其间,凉意浸人如入洞窟。透过两旁绿荫望去,远处出口透出一线天光。立于城中高处眺望,景致尽收眼底——约旦河对岸层峦叠嶂,北边耶特巴塔城隐于密林,右手边直至培勒雅地界,死海平静如镜,水面映着巍峨的玛刻鲁斯城堡,更西边是苍茫原野。约旦河在绿岸间蜿蜒如带,阳光洒落水面,恍若银链在原野闪烁。
城西山脉与多堂相连,向西北行两时辰便是阿贝耳玛胡拉,坐落于较若瑟被卖之处更南的山洼。放眼四望,提尔匝周遭尽是梯田果园:香脂木与天堂苹果树(犹太人过帐棚节必备)顺架攀爬,这些珍稀树木最需向阳沃土。百姓多以栽花种果为生,亦有专事纺织亚麻、棉花与熬糖的匠人。城中大道乃通往塔黎雅特与提庇黎雅的商旅要道,多处路段穿行山丘,形成隧道状结构,西城便建于这隧道上方的石柱之上。
城中心有片开阔地,原是古王城所在。如今唯余一座颓败的以色列王宫,墙垣厚重,庭院深深,数座圆塔内仍套着小院。宫殿半为废墟,野草丛生处辟作菜畦;另一半却收拾齐整,改为医馆兼牢房。
宫门前有口活水井,驴子拉着水车,将皮囊中的清水倾入石槽。水流顺沟渠奔向四方,滋养全城百姓——每条街巷都建有蓄水池。就在这井台边,五位从约旦河对岸赶来的门徒与耶稣相会。其中两人曾受轻微附魔,两人亲见鬼入猪群,还有一位同伴。他们遵照耶稣嘱咐,走遍格拉森乡野与十城区,传扬治病驱魔的奇迹。此刻重逢,众人相拥互洗脚尘。耶稣刚从城外借宿处过来,便闻知派往上加里肋亚的门徒已回葛法翁,四方百姓正扎帐篷盼祂归来。
耶稣带着门徒入宫求见管事。穿过重重院落,来到病患栖身的偏厢。那些铁链锁身的附魔者一见耶稣便狂呼乱叫,祂一声呵斥,邪灵顿时逃遁。最僻静的角落里还藏着几个癞病人,祂独自前往,连这般顽疾也手到病除。本地痊愈者皆被亲友欢天喜地接回,临行前还领了耶稣吩咐的饭食。穷苦人更分得从贝则克客栈带来的衣裳被褥——原是门徒为提尔匝预备的。
耶稣又去探视女病患住所。那是座高耸圆塔,中间围着天井。塔内塔外皆有石阶盘旋而上,不似现今楼宇内置楼梯。外间屋室卧着各样女病人,耶稣治愈了许多。
天井旁的数间屋子紧锁,内关押着些妇人——或因放荡,或因直言获罪,可也有不少含冤受屈。塔中还囚着众多穷苦汉子:欠债的、参与造反的、遭人陷害的,更有纯粹被强权关押禁声的可怜人。这些囚徒大多无人过问,眼看就要饿死狱中。耶稣医治病人时,常闻此等哭诉。其实祂早已知晓,此次前来正是要为这些受苦者带来解救。
提尔匝城内法利塞人与撒杜塞人众多,后者中不乏黑落德党徒。监狱由罗马兵看守,管事的是个罗马官员。狱卒皆住塔外。耶稣求得准许后,进入允许探视的区域。祂倾听囚犯诉说苦楚,派人送去食物,又开导安慰他们。多人向祂忏悔罪过,均得宽恕。对那些欠债者与其他囚犯,耶稣许诺他们必得释放;其余人等也获安慰。
耶稣离了牢房,便去见罗马守将。这位将领品性不恶。耶稣恳切与他谈论囚犯处境,主动提出代偿债务并为之作保。祂特别要求会见关押多年的重刑犯。守将对耶稣甚是恭敬,但解释这些囚犯皆属犹太人,案情特殊,须先与本地法利塞人及犹太首领商议。耶稣说待祂在会堂讲道后,将携犹太首领再来拜访。
回到女牢那边,耶稣劝慰那些妇人。多人向祂坦白过错,立誓改过。祂宽恕其罪,分发救济,并答应助她们与家人和解。
从清晨九时至下午四时,耶稣始终在这苦难之地奔波,为此处带来喜乐与安慰。全城欢庆之际,唯这监狱冷冷清清、愁云密布。此日正是撒罗满为纪念舍巴女王献礼而增设的庆节首日。昨夜在贝则克,耶稣已见人们开始守此安息日。街道张灯结彩,粮堆如山待济贫民,处处欢声笑语,唯独狱中无人问津。耶稣却心系这些可怜人,为他们带来真正的喜乐。
在城外住处,耶稣与门徒简单用了些面包、鲜果与蜂蜜。随后祂遣几个门徒往监狱送去各样食物,自带余人前往会堂。
耶稣治病救人之事,早已传遍大街小巷。那些蒙祂治愈的病人,正赶往会堂。会堂外也聚集众多百姓,等候耶稣与门徒施恩医治。
会堂之内,法利塞人、撒杜塞人座无虚席,其中混着不少黑落德党徒。好些从耶路撒冷来度假的法利塞人,见耶稣行善积德,反衬得自己无所作为,个个气得咬牙切齿。
从贝则克一路跟随的百姓,将会堂挤得水泄不通。耶稣讲道时说:“过节不单为自己欢喜,更要温暖他人心肠,多行善举。”祂又阐述“哀恸的人有福了”之理,并将方才给囚犯讲的浪子回头故事重述一遍。说到那些被遗忘的病人与囚徒之苦,说到有人连济贫之款都要贪占,耶稣当场训斥主管官吏——其中几人正坐于法利塞人之中,听得面色青白交错。讲到浪子回头时,特为那些因过被囚却已痛悔者求情,盼在场亲属与之和解。众人闻之,无不拭泪。
最后,耶稣又讲一比喻:有位仁慈君王免了仆人巨债,那仆人转头却逼同伴偿还小数。这正是讥讽那些为小债逼死穷人,却不想想天主宽恕他们多少罪过之人。
那些依附黑落德的党徒暗中作恶,设计陷害许多无辜百姓入狱。耶稣曾意味深长地对法利塞人说:“诸位想必比谁都清楚若翰的结局。”此言如利刃直刺其心。法利塞人恼羞成怒,私下交头接耳:“他靠着几个妇人资助,带着她们招摇过市,就凭这些‘乌合之众’,能成什么气候?”
然而耶稣坚持要官员与法利塞首领同往罗马典狱长处,为最困苦的囚徒赎身。在众目睽睽下,他们只得勉强应允。沿途百姓簇拥耶稣,欢呼此起彼伏,场面热烈。
典狱长倒是明理之人,远胜那些法利塞人。恶徒故意夸大囚犯债务,有的甚至索要四倍赎金。耶稣取出一枚特殊三角钱币作抵押——此币每边约三寸长,中间刻着面值,上系金属链环,链环拴着羊皮字据,写明可从玛达肋纳变卖的产业中支取款项。原来玛达肋纳早与拉匝禄商议,要将价值连城的产业变卖,所得用于济贫、助债、释囚。须知玛达肋纳的产业,比伯达尼的更为珍贵。
手续办妥后,典狱长立即下令释囚。耶稣与门徒协助狱卒,从阴暗地牢扶出一个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可怜人。法利塞人见此情景,只得灰溜溜离去。
这些获释囚犯大多骨瘦如柴,病容满面。他们跪伏耶稣脚前,痛哭流涕。主亲自安慰劝勉,又忙着张罗沐浴更衣、安排食宿,连办理复籍手续也一一过问。因赎金未全数付清,他们还需在监狱医院暂住数日。女囚同样得此恩待。用饭时,耶稣与门徒亲自侍奉;餐后,主更为他们讲述浪子回头比喻,字字句句如甘霖,滋润他们干渴的心灵。
这座阴森监狱头一次充满欢声笑语。此情此景,仿佛预示古圣所中的先祖即将获救——若翰死后曾向他们宣告救主来临。当夜,耶稣与门徒仍宿于提尔匝城外住处。
正是提尔匝此事传到黑落德耳中,引起他特别关注。他惊疑道:“莫非若翰从坟墓复活了?”自此,黑落德便渴望见到耶稣。先前虽从传闻与若翰口中听说过耶稣,却未曾留意。如今良心不安,倒叫他开始关注这些曾被忽视的事。当时他正住赫舍朋,身边簇拥所有士兵,其中还有些雇佣的罗马军队。
从提尔匝到葛法翁约十八小时路程。耶稣带门徒启程后,未取道约旦河谷,而是沿基耳波亚山脚前行,穿过阿贝兹山谷,将大博尔山留于左侧。他们投宿于贝突里雅附近的湖畔客栈,次日抵达姆纳。耶稣在那里见到圣母玛利亚与几位圣妇,她们已先期抵达。其他六位宗徒与一些门徒也到了达姆纳。拉匝禄派来的两位玛刻鲁斯士兵,则在阿匝诺特附近加入了耶稣的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