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吾主从 偶像的堡垒出来,带着四位同伴一路西行。他们步履轻快,几乎未曾停歇。先走过一片沙地,费力攀上陡峭的山脊,又经过草木葳蕤的野地,穿过一片杜松似的矮树丛——枝条在上方交缠,搭成一条天然的荫棚。随后进入乱石遍布之地,常春藤四处缠结,再穿过草场与树林,终于抵达一条河边。河水深而平稳,他们撑着木筏渡过。午夜时分,来到 埃及境内的第一座城 。此城部分跨河而建,部分倚靠支流与运河。耶稣与门徒悄然躲进殿廊下——那里专为过路人设有歇脚处。我看这城墙多处坍塌,厚墙大屋虽在,但穷苦人随处可见。我心想:主此刻所行的,正是昔日以色列子民出埃及时走过的路。
次日清晨,耶稣与门徒离城时,孩童们在后面追喊:“圣人来啦!”城内顿时喧嚷起来:因前夜许多 偶像从台座上摔下,孩子们皆做了异梦,纷纷传说有“圣人”入城。主与门徒迅速离开,躲进沙地深处的山谷。日暮时分,见他们靠近一城,在溪水源头歇脚进食——门徒已为主洗过脚。旁边有块大圆石,上趴一兽像,形似犬而首如人,面容慈和,头戴当地风帽,帽带垂穗末梢开叉。石像大如牛犊。城外树下还立着一尊 偶像:牛首,身上满布窟窿与多条手臂。
五条路从城门通向大城,耶稣择右边第一条。此路紧贴城墙而行——城墙如高堤,顶上辟为园圃车道;墙根处挖出居所,以柳条编的轻巧小门遮掩。主与门徒趁夜色穿城而过,无人察觉。城内 偶像、庙宇林立,高大建筑已破败不堪,百姓挤在墙缝中居住。
离城远处,有座巨石桥跨过大河(即尼罗河),为此行所见最宽的水流。河水自南向北奔涌,分出多道支流向四方散开。地势低平,望见远方有极宏伟的殿宇,形似观星台,却是石砌的,更为高耸。土地肥沃,但仅限于沿河一带。
距耶稣幼年与圣母居住过的黑里奥波里约一小时路程,主重走当年圣家进城的老路。城紧邻尼罗河第一道支流(流向犹太地方向)。沿途见百姓修剪篱笆、扛抬梁木、在深沟中劳作。近黄昏,主来到城郊——此时主与门徒皆 放下衣襟(我从未见他们此前这样做过)。有些干活的人看见主,便折下树枝,赶上前跪迎,献给主。主接过树枝后,他们便将树枝插在路旁。他们或是从犹太衣饰认出,或是早盼救主到来。但也见有些人面带怒容跑回城去。约二十人簇拥着主进城,城前树木繁茂。
进城前,主在一棵歪倒的树旁停下:树根半露,四周积着黑水洼,围着高密的铁栅——栅栏密得连手都伸不进去。当年圣家带着婴孩耶稣逃埃及时,此地的 偶像沉陷,树也被轰然连根拔起。众人引主进城。城前有块四方平整的石板,刻着许多名字,尾音带“波里斯”,似与城名相关。城内见大庙,围两重庭院,许多上细下粗的高柱刻满雕像,又有许多巨大人首卧犬石像。城里一派衰败景象。百姓引耶稣到庙对面厚墙的屋檐下,召来附近居民。许多犹太人围拢来,留长胡子的老者不少。妇人中有一位年高个长的,令我倍感欣慰。众人皆恭敬迎接主,因当年圣家在此居住时,他们曾是邻里好友。墙后凹处如今装饰得如过节一般,那便是圣若瑟为圣家准备的居所。幼时与主为邻的人引主重入此屋,屋内挂灯已点亮。
当夜,一位犹太长老陪主到学堂(这学堂办得极好)。妇女们站在后方带格子的廊上,自有灯盏照明。主祈祷并讲道,众人皆谦让请主在先。次日,又见主在会堂教诲众人。
此城居民头缠白布带,身穿短衫,仅遮部分肩胸。房屋格外宽大厚重,以大石块砌成,刻满图像。还见有巨型石像扛着大石:或扛于颈上,或顶于头上。此地拜 偶像】之风尤盛:随处可见牛形 偶像、人首卧犬像及其他在各处被特别崇拜的兽像。
耶稣离开黑里奥波里时,许多居民出来相送。主带上一位同城青年,作为第五门徒,名叫德奥达多,其母名米辣。正是前夜在廊下迎主的那位高个子老妇。当年圣母居此时,米辣尚无子嗣;因圣母代为祈求,后来才得了这儿子。青年年约十八,身材瘦高。送行者回城后,见主与五门徒行于旷野,所择路线比圣家逃埃及时更靠东边。刚离开的城名“赫里奥波里斯”——“赫”与“里”字母背对背相连(我此生首见,故疑心形如X)。
傍晚,主与门徒到了旷野小城,住着三种人:犹太人住坚固房屋;阿拉伯人住兽皮覆于树枝搭成的棚屋;还有别族之人。这些人是在安提约古蹂躏耶路撒冷、驱赶居民时逃至此地的。我看见整个过程:一位虔诚的老司祭玛塔提雅,杀了一名上前向 偶像 献祭的犹太人,推倒祭坛,召集所有心志坚定者,勇敢持守天主的律法与盟约。这些忠信者便是在此次迫害中逃来的。也见他们最早安家的地方。阿拉伯人曾与他们联手,故一同被逐;后来却又陷于 偶像崇拜。主如常来到泉边,受一些人欢迎,被请入家中。主就在那里讲道(因他们无会堂)。主告诉他们回归天父的时候将至,犹太人将要折磨祂——凡此途中所言,必将应验。众人几乎不敢置信,很想留住主。
主离开此地时,玛塔提雅的后人中有二人跟随祂,成为新门徒。众人走入旷野深处,日夜兼程,只稍作歇息。见他们来到一处可爱的、围着香脂树篱的美地,在泉边休息——此泉即圣家逃埃及时涌出之处,圣母曾以此水滋润自己并为圣婴擦洗。主返程之路与圣母当年绕行沙漠西侧的路线在此交汇:主今取东侧直路。主从阿拉伯往埃及来时,右边能远望西乃山。
主到贝尔舍巴,在会堂讲道,清楚申明自己的身份,并谈及即将来临的苦难。离去时亦带上几名青年同行。距息哈尔的雅各伯井(主与宗徒约定重聚之处)约四日路程。安息日前,主来到玛默勒山谷,在会堂守礼、讲道,也到人家中医治病人。距雅各伯井至多二十小时。主多趁夜行路,以免返回犹太的消息引发民间骚动。取道耶里哥附近的牧羊谷抵达雅各伯井,于黄昏时分到达。此时随行者已有十六人——因另有青年从玛默勒谷跟来。井旁有家客店,旅宿用品齐备并锁于屋内,有管事开门供水。从耶里哥到撒玛利亚的乡野,美不可言:沿途多绿树,田亩草场碧绿,溪水潺潺。雅各伯井四周芳草萋萋,绿树成荫。宗徒伯多禄、安德肋、若望、雅各伯、斐理伯已在此等候。见主归来,喜极而泣,并为主及众徒洗脚。
主神色肃穆,言及苦难将至、犹太人的忘恩负义及其将受的惩罚。此时距主受难仅余三月。我常见复活节总在晚春时节,那光景正相宜。主带十六新门徒去探望厄里乌德、息拉、厄勒孟则尔的父母——他们住在附近牧人村中;宗徒们则往息哈尔守安息日。
注:
1、艾曼丽见HL连字如X形;
2、老司祭即《玛加伯上书》2:23-25所载之玛塔提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