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耶稣和跟随祂的人一同登上一座高山。山在小苛辣匝因东北方向,约莫一小时路程。这座山比第一次增饼的那座还要偏僻些,坐落在苛辣匝因右边的荒野里,离地势更高的勒加巴差不多两个半钟头的路程。
耶稣讲道的地方是一片宽阔平坦的台地,离祂前些日子从凯撒勒雅-斐理伯去勒加巴时走的路不远。这里常有过路人扎营休息,地上还能看到古时堡垒的遗迹,一道长长的岩石台地横在那里——过往的旅人常在这儿铺开食物,坐下歇息用餐。早年,这一带还完全是荒野。平台下面散着几处小山谷,驴和其他驮兽正在那儿安静地吃草。这时,平台上已聚了不少人,还有更多人正从四面八方不断涌来。
就是在这片山野之间,耶稣讲完了真福八端,为那篇震撼人心的“山中圣训”收了尾。祂的声音比平时更低沉,字字都沉甸甸地落在人心上。人群里有许多外乡人和外邦人,不算妇女和孩子,就有四千多人。
天色渐暗时,耶稣停下讲道,对若望说道:“我心里实在怜惜这些人——他们跟着我在这儿已经三天,吃的早已没了。我不忍心看他们饿着肚子晕倒在回家的山路上。”若望犹豫地说:“这荒郊野外,上哪儿找饼呢?或许该采些树上剩下的野果?”耶稣没有直接回答,只让他去问宗徒们还有多少食物。他们回答说:“只有七个饼和几条鱼。”那些鱼有手臂般长短。
问明之后,耶稣让人把空篮子和食物都放在那岩石祭台似的石台上。祂又继续讲了将近半个时辰,明明白白地宣告自己就是默西亚,还预言了即将来临的迫害与囚禁。祂说:“到那一天,这些山都要震动——”祂的手轻抚着石台,“这块见证了真理被拒的石头,也必会裂开。”
接着,祂用沉痛的声音责备葛法翁、苛辣匝因和这一带的城镇:“当我被捆绑的那天,你们终会明白,自己当初拒绝的是怎样的恩典。”说到此地曾蒙的恩宠,祂的声音充满了痛惜:“我在这里擘开生命之粮,反倒被路过的外乡人得去。这家的儿女把粮食丢在桌下,而外邦人——就像那位客纳罕妇人说的‘小狗’——却捡起碎屑,这些碎屑,本足以让整个城镇都得饱足。”
最后告别时,耶稣恳切地呼唤众人悔改更新,用最是痛心的话再次警告:“这是我在这个地方,最后的教导了。”百姓听了,无不落泪。他们虽然不能完全明白,却都因这些话心里发颤。
耶稣吩咐大家在山坡上按次序坐下。宗徒们照往常的规矩整理队伍,当祂擘开饼和鱼时,夕阳正给山野镀上一层金光。分食结束后,七篮碎屑被仔细收起来,分给了路过的穷苦人。
耶稣讲道时,一群法利塞人一直躲在人群里。有些人在结束前就偷偷溜下山谷,另一些则留下来听完了耶稣所有的警告,甚至亲眼看见了增饼的奇迹。然而,当群众还沉浸在感动中、没有散去时,这些法利塞人已经匆忙下山,和同伙商量怎么在半路拦阻下山的耶稣。
这伙人大约有二十个,假借“视察会堂”的名义,分成几个小队,从凯撒勒雅-斐理伯、诺贝、勒加巴一路跟着耶稣直到苛辣匝因。他们派人送信或亲自传话,不断把耶稣的言行和奇迹报给葛法翁和耶路撒冷,一心要找茬控告祂。
当耶稣和百姓告别时,大家哭声一片,感恩和赞美的声音在山谷间久久回荡。祂好不容易从人群中脱身,和门徒来到湖边,准备渡湖到东南边的玛达拉和达尔玛奴塔地区。就在他们在玛窦税关上方的岸边快要上船时,那些法利塞人突然出现——正是在第一次增饼的同一座山脚下,强硬地要求耶稣显个“从天上来”的征兆。原来耶稣刚才讲道时提到过大地震动和其他末后的景象。
耶稣照着福音上记的回应了他们。我清楚听见祂说出一个明确的期限——几个星期之后,会给他们“约纳的征兆”,这个数字正好精准对应祂受难和复活的日子。说完,祂就留下那些愣在那儿、哑口无言的法利塞人,和宗徒们登上了伯多禄的船。
门徒们早已备好了船。他们驶到湖心,顺着约旦河的水流前行,只需掌稳舵就行。整夜他们在船上照常祈祷,天亮的时候,静静到了玛达拉和达尔玛奴塔交界的地方。
第二天早上离开水流区域后,他们划回湖的西岸。直到这时,才发现船上只剩下一个饼。
船走得很慢,耶稣就趁着这段安静,细细地教导门徒。祂用前所未有的清晰口吻,预告自己即将遭受囚禁、苦难和迫害,并郑重宣告:祂就是基督——默西亚。门徒们虽然相信祂的话,却实在没法把这些启示跟平常的日子联系起来,只能按自己的理解暗暗琢磨。但他们把这话默默存在心里,当作是藏着深意的预言。
耶稣谈到自己必须去耶路撒冷,以及随之而来的迫害:“你们会因我而跌倒,甚至被人扔石头、遭追赶。”祂强调,凡是舍不得放下家业、亲人,不在我受难时紧紧跟随的,都算不得我的门徒。祂还提到在被捕前必须完成的旅程和加倍的劳苦,并预言许多暂时离开的人,最终还会回来。
门徒问起那个要“先埋葬父亲”的年轻人会不会回来,耶稣愿不愿意接纳他——因为他们觉得那人心肠不坏。但耶稣却点破那人惦记着家业的真相:“‘埋葬父亲’不过是个托词,其实是要料理家产。”原来那青年是想和老父亲分家,确保自己拿到该得的那份之后再来跟随。当耶稣指出他贪恋世俗时,伯多禄激动起来说:“感谢主,我跟随祢以来,从没想过这些!”却遭到耶稣的责备:“在没人问你之前,合该保持沉默。”
到了贝特赛达,他们到安德肋家里休息。因为大家不知道耶稣去了哪儿,人群渐渐散了,他们得以享受几天清静。当地有一位生来就失明的老人,耶稣之前一直没医治他。就在耶稣和门徒正要上船离开时,老人放声呼求。耶稣拉着他的手走出城外,在宗徒和门徒的注视下,用唾沫抹他的眼睛,把手按在他身上问:“你能看见什么了吗?”老人睁眼望了望,说:“我看见人在走动,样子却像树木。”耶稣再次把手按在他身上,叫他仔细再看。这一次,他完全看清了。耶稣吩咐他回家感谢天主,但切莫在城里声张。
暮色四合,耶稣和宗徒们默然划向湖对岸。上岸后,他们沿着约旦河东岸走,朝贝特塞达—尤里亚斯去。路上,那些从凯撒勒雅-斐理伯被派往东方传教的宗徒和门徒,正从山间下来,和耶稣一行碰了个正着。大家汇在一处,结伴往前走,脚步沉重,仿佛都感到了那迫近的阴影。
路上,耶稣又一次说起那临近的逮捕和危险,话里带着前所未有的沉重。宗徒们眼里噙着泪,哀声求道:“求祢别再遣我们离开了……让我们在祢最艰难的时候,能守在祢身边。”
在贝特赛达-尤里亚斯,有人为他们准备了一处客栈。快到城门时,几个居民来迎接——因为之前去守安息日的人早已传开耶稣要来的消息。他们虽然受到款待,被引到客栈洗尘用饭,但一种说不出的寂静笼罩着他们。城里住着许多外邦人,他们远远站着,安静地向耶稣致意。
耶稣在会堂里讲道。来自萨菲特的经师和法利塞人也在场——那里有一所学校,专攻人学与神学。大家见耶稣突然到来,虽然脸上露出喜色,但祂心里明白:这是祂第一次,也恐怕是最后一次在此行走了。普通百姓真心想见祂一面,而那些经师,多半是出于虚荣,想亲耳听听这位在葛法翁声名鹊起的导师如何讲话,好自行评断。他们面子上客气,却藏不住学究式的冷淡和傲慢。他们引用律法和先知和耶稣辩论,不全是出于恶意,更多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并在人前显显自己的学问。
耶稣诵读并讲解了安息日的经文。祂特别谈到第四诫:“要孝敬你的父亲和母亲,好使你在上主你的天主赐给你的土地上,享得长寿。”关于“享得长寿”,祂的话里带着深切的哀伤,好像预见了什么:“那自行断绝了源头的江河……终必干涸。”
教导之后,有一场筵席,学童们也坐在另设的桌旁。席间,耶稣讲解了葡萄园工人的比喻——话里话外,仿佛有告别之意,静静地渗入每个听见的人心里。
尤里雅斯是一座尚未全然建好的新城,美丽却陌生,按外邦风格建起层层拱门和石柱。它沿着约旦河伸展,东边靠着渐渐高起的山岭,许多房屋的后墙,是从坚硬的岩石里直接凿出来的——仿佛要把什么,牢牢钉在这片土地上。
耶稣在会堂教导完,缓缓向城外走。有几个居民拦住祂,问什么是真正的教义,他们该做什么。祂轻声回答:我就算告诉了你们,你们也不会去行。祂说,你们只是好奇。这一带,你们已经多次听过我的教导,难道还想听点别的吗?——祂甚至在会堂里,也已明说这一切了。
他们带耶稣去看那些新建的房子,看堆满建材、木头和石料的场地,夸耀那新颖漂亮的样式。耶稣望着他们,就借这个由头,讲起了“盖在沙子上的房子”和“盖在磐石上的房子”的比喻。祂提到匠人丢弃的那块房角石,并预言他们的华美建筑终必倾颓。路上,祂还是停下来,治好了几个病人:瘸腿的、患水肿的,还有两个被恶魔缠身、心神俱乱的人。
从贝特赛达-尤里雅斯,耶稣带着十二宗徒和大约三十名门徒,走到离凯撒勒雅还有一个半钟头路程的乡村——索加内。祂在那里施教、医病。有几个贝特赛达的居民一路送祂和门徒,直到约旦河流进默龙湖的地方。
索加内的百姓围着耶稣,求祂教导。祂一直施教、医治,直到暮色深沉。之后,祂和门徒往回走了大约一个小时,登上一座山,在那里祈祷了大半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