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见:主并未进入城门,而是沿着城墙外侧的小径前行,来到距南城门约一箭之遥的地方。城墙外侧有一排专为癞病人搭建的茅舍。主走近时对门徒说:"你们站远些,呼唤那些癞病人出来。告诉他们跟随我,我必洁净他们!待他们出来时,你们要退后保持距离,免得惊慌或沾染不洁。切记莫要将所见之事传扬,你们当记得纳匝肋人的愤怒。不可使任何人跌倒。"说罢,主便缓步向约旦河方向走去。
门徒们便向病人们喊道:"出来跟随纳匝肋的先知吧!祂要医治你们!"当门徒们看见那些可怜人颤巍巍走出茅舍时,就急忙退开了。主转离通往城内的道路,慢慢走向约旦河地区。五个不同年龄的男子应声而出,他们穿着宽大的白袍却未束腰带,头戴连着黑色面罩的风帽,面罩上挖着两个眼洞。他们排成一列跟随主来到僻静处。
我看见第一位癞病人扑倒在主脚前,亲吻祂衣襟的流苏。主转身按手在他头上,祈祷、降福后令他退到一旁。如此依次为第二人、第三人,直至第五位也蒙受同样恩典。这时他们揭开面罩,露出手掌——看哪!癞病的硬痂竟如蛇蜕般完全脱落了!
主告诫他们当悔改招致此病的罪过,教导他们今后该如何生活,并嘱咐切勿宣扬治愈之事。这些人却含泪答道:"主啊!您来得如此突然!我们盼望您已久,向您叹息多时,却无人将我们的苦痛转达,无人领您来到我们中间!主啊,这恩宠来得太意外!我们如何能抑制心中的喜乐?如何能对这奇迹保持缄默?"主再次叮嘱:必须先行法律的规定——让司祭检验痊愈之身,献上规定的祭品,完成洁净礼仪后,方可传扬此事。
五位痊愈者再次跪谢恩典后返回居所。主则继续前行至约旦河畔与门徒会合。我注意到这些癞病人并非完全禁闭,他们可在划定范围内活动。人们从不靠近,只远远地同他们说话。食物用廉价陶盘盛放,置于指定地点,用后便砸碎掩埋——每次送餐都用新的器皿。
耶稣与门徒渡河赴加拉阿得
我看见主与门徒们沿着约旦河畔前行,穿过几处令人心旷神怡的小树林与林荫道。他们在一处僻静地休息进食——那地方生着几丛野薄荷,门徒们采摘嫩叶就着面饼吃,主则用掌心接着山涧流水饮用。
饭后,他们用岸边的小船渡河。这一带的渡船为旅人方便,总是间隔停泊在岸边。船工们住在沿河不同地点,会及时将船只归位。同行的四位门徒是:纳匝肋的巴尔默纳斯、撒突尔宁,还有一对弟兄——塔尔索和阿里斯托布罗。后来塔尔索当了雅典的主教,阿里斯托布罗则追随巴尔纳伯(注:此处我听见"弟兄"的称呼,其实是指神昆关系)。记得他后来还与保禄宗徒同行,成了不列颠的主教。
这两个青年是拉匝禄引荐给主的。他们的父亲原是外邦人(似是希腊人),新近迁居耶路撒冷经营船运。我见他们家的几个奴仆曾随商队去听若翰讲道并受洗,正是通过这些仆人,这家人得知了若翰与主的讯息。后来全家都去受洗并行了割礼,还变卖家产迁居圣城。这两个青年身材高大,肤色微深,举止文雅——是那种能把旅途琐事都安排妥帖的能干人。他们的长袍用上等亚麻织就,行动时衣褶间会泛起珍珠般的光泽,可见家境确实殷实。
渡河时发生件动人的事:主亲自执桨,船行至河心忽有微风拂面,阿里斯托布罗的宽檐帽被吹落水中。只见那帽子在水面转了三转,竟有银鱼跃起用背鳍将它托回船边!塔尔索伸手捞起时,帽檐滴水未沾。主微笑说:"看,连受造物也渴望服务天国。"这话后来应验在这对兄弟身上——他们果真把全部才智都献给了教会。
主以万物为喻训诲门徒
主与门徒们沿着一条小溪前行,溪水在卵石间叮咚流淌。这地方先知厄里亚曾来过——当主踏过浅滩时,长袍下摆被水浸湿,在沙地上留下深色的足迹,恰似当年厄里亚用外衣击打河水的圣迹重现。
这一路上,主用眼前万物作比喻教导门徒:
指着溪边被水流磨圆的石头说:"看这顽石如何被温柔的水滴塑造,人心也当如此顺服天意"
遇见牧人赶羊过崖,便说:"善牧为迷羊舍命,岂如法利塞人只顾立法刁难?"
有野葡萄藤缠绕无花果树,主抚触叶片道:"婚姻连结当如这两株,同沐甘霖共结果实,谁也不能拆散"
门徒们问起在瑟佛里斯和纳匝肋的遭遇。主谈到曾与法利塞人辩论离婚之事,声音忽然沉重:"梅瑟允许休妻,是因你们心硬。但起初并非如此——婚姻是天上地下共同见证的盟约。
经过一片芦苇荡时,风把芦花吹得纷纷扬扬。主接住一朵说:"人心若像这芦花随风倒,怎能守护神圣誓约?"这时阿里斯托布罗腰间的钱袋松脱,银币滚落溪中。主却微笑:"看,世俗财富易逝,而忠信之德永存。
论爱近人之真谛
门徒们终于问起那个刺痛人心的问题:"主啊,纳匝肋人指责您不爱近人——他们说您连本乡人都不医治,这算什么邻人之爱呢?"我看见主停下脚步,仿佛万物都在等待这个答案。
主指着远处隐约可见的城镇,一句一景地教导:"世人所谓的爱近人,不过是爱那缴重税的钱袋。"那些匠人给客商织华美帐幔,自家穷人却露宿街头——
忽然有牧童赶着羊群经过,最小的羔羊瘸了腿落在后面。主弯腰抱起它说:"真正的近人,是这牧人宁肯耽误行程也要找回的迷羊。
关于故乡纳匝肋,主的话像橄榄油敷在伤口上:"当优先爱慕派遣我的天父。若本乡人拒绝真道,就似儿子离家流浪——父亲依然爱他,却要尊重他的选择。"
最后主拾起三片落叶:一片枯黄蜷曲如自私的心,一片被虫蛀得千疮百孔如虚假的爱,唯有第三片青翠完整。"看,"主将绿叶放在塔尔索掌心,"真正的近人之爱,是为他灵魂的永生付出。"
我见主弯腰从路边拾起一只破损的凉鞋——"看哪,"主将鞋举起,"纳匝肋人的赞美就像这华而不实的鞋饰,他们追捧先知不过为满足新奇,转眼就会把真理踩进泥里。"
这时我们正经过一座以制鞋闻名的小镇。主指着作坊里堆积的彩色鞋履说:
"这里的匠人把青年赶去异乡学艺,等孩子带着新式青绿染皮的技艺归来,又像迎接贵宾般簇拥他们。"
主转向门徒发问:"若有旅人买鞋时弄坏一只,匠人会白送另一只吗?"撒图尔宁脱口答"不会",主却拾起两根橄榄枝交叉绑好:"真正的爱,是给赤足者一双鞋。"
接着主又举了三个活生生的比喻:
渔夫的网:岸边老渔夫正在补网,主取过梭子道:"世人如这破网上的窟窿,只顾自己漏洞却指责他人残缺。"
建筑师的水平仪:路过半塌的房舍时,主抚着歪斜的门框说:"他们用歪曲的标准量度我的言行,就像这用弯曲量尺盖起的危房。"
葡萄园的嫁接:园丁正把野枝接到家藤上,主轻触愈合处:"真正的近人之爱,是把罪人接回生命之藤而非折断。
暮色渐浓时,主取细沙在石板上画了双简朴的草鞋:"当学这旷野洗者的鞋——不慕华丽,只为走真理之路。"
门徒们问主打算在何处定居,是否要在葛法翁(Capharnaum)建造房屋。主回答说:"我不会在沙土上建造。"祂还提到另一座必须建立的城。当他们行走时,我未能完全听清耶稣与门徒的对话;但当他们坐下时,我能听得更真切。不过我记得主确实表达了这样的心意:祂渴望拥有一艘小船,以便在湖上往来航行。祂愿在水面上宣讲,正如在陆地上教导一般。
进入加拉阿迪提斯·耶稣预言葛法翁的接待
他们现在进入了加拉阿迪提斯(Galaaditis)地区。我记得亚巴郎和罗特曾在此居住,早在远古时期就已划分地界。主向门徒提起这段往事。
主特别叮嘱门徒:"为避免使人跌倒,切莫提及最近治愈癞病人的事。你们要格外谨慎,不可引起骚动,因为纳匝肋人必会煽动恐慌与仇恨。"祂又预告说:"安息日我将在葛法翁教导,那时你们将亲眼见证什么是真正的爱近人与知恩图报——这次人们对我的欢迎,将与上次治愈百夫长之子时大不相同。"
途经加玛拉·耶稣预言城邦的毁灭
他们沿着湖岸向东北方行了约几个时辰,来到加玛拉(Gamala)城南边的加拉阿德(Galaad)附近。这地区的城镇大多住着外邦人和犹太人,门徒本想进城。但主对他们说:"若我去见本城的犹太人,他们必不欢迎我,也不会施予什么;若去见外邦人,犹太人又会因我而跌倒,更要用毁谤追击我。"主预言这城将完全毁灭,说:"此城恶贯满盈了。"
注:该城确于公元66-70年犹太战争期间被罗马军队摧毁。犹太历史学家若瑟夫斯(Flavius Josephus)在《犹太战记》中记载,加玛拉地区(含周边城镇)因参与反抗罗马的起义,于公元67年遭第五军团系统性屠城,其毁灭程度与耶稣预言的"完全毁灭"高度吻合。
先知阿加伯的预言与身世
门徒们提起一位名叫阿加伯(Agabus)的先知,当时正居住在阿尔哥布(Argob)城——那是本地区的一座城镇。这位先知长久以来多次在神视中看见主及其作为,最近更发表了若干关于主的预言。后来阿加伯确实加入了门徒团体。
主向我们透露:"阿加伯原是黑落德党人的子弟,自幼被灌输异端思想,但他最终摒弃了那些谬误。"我记得主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那些派别就像粉饰华美的坟墓,外表光鲜,内里却满是腐朽。"
揭露黑落德党人的真面目
在约旦河西岸的培勒雅、特拉可尼提斯和依突勒雅地区,生活着一群特殊的黑落德党人。他们表面上:
严格遵守法利塞人的宗教规矩
热心帮助穷人(许多贫民找他们都能立即得到救济)
但暗地里:
组织严密神秘,成员互相包庇
真实目的是推翻罗马统治
与黑落德王秘密勾结
耶稣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人就像"粉饰的坟墓",外表光鲜亮丽,内里却充满腐朽。用今天的话说,他们就像打着慈善幌子谋取私利的秘密组织。他们伪装得圣洁高尚,实则尽是伪君子——就像当今的共济会成员一般。
两种洗礼的教导
耶稣和门徒们在一家税吏常住的客栈休息时,遇到许多正在收税的税吏。虽然他们互不相识,但耶稣还是向他们传道:
1. 用"家主派儿子去葡萄园"的比喻,暗示自己就是天父派来的圣子
2. 强调"遵行天父旨意的人都是天父的儿女"
3. 劝勉他们接受洗礼
现场许多税吏深受感动,问是否该去找若翰的门徒受洗。耶稣让他们耐心等待,说祂的门徒很快就会来施洗。
后来门徒们问耶稣:"您的洗礼和若翰的有什么不同?我们都受过若翰的洗礼了。"耶稣明确区分:
若翰的洗礼:是为悔改
祂的洗礼:将带来更完全的救恩
这个教导让门徒们开始明白,耶稣带来的救恩比若翰的洗礼更为深远。
关于三位一体与厄色尼派的教导
耶稣在教导税吏时,虽然没有直接说出"三位一体"这个词,但祂的话语中暗示了圣父、圣子和圣神本质上是一体的真理。门徒们在税吏面前表现得自然大方,毫无拘束。
当门徒们问起耶稣在纳匝肋时住在厄色尼派中而遭到法利赛人批评的事,耶稣用反问的方式称赞了厄色尼派。祂列举各种可能违背正义和弟兄之爱的行为,然后一一问道:"厄色尼人会这样做吗?厄色尼人会那样做吗?"每一个问题都暗示这个团体确实坚守着圣洁的生活。
在加拉阿德城外的荒野中,有几个被社会抛弃的附魔人到处游荡。他们非常暴力,靠近的人不是被抢劫就是被杀害,还犯下各种可怕的罪行。当这些人看见耶稣时,突然发出可怕的尖叫声。
耶稣转身看着他们,举手祝福。奇妙的是,他们立刻安静下来,邪魔瞬间离开了。这些人赶紧跑到耶稣面前,跪伏在祂脚边。耶稣劝他们悔改并接受洗礼,但要等到祂的门徒去艾农施洗时再进行。
我记得那一带都是白色易碎的岩石,地形非常崎岖难行。
前往革辣撒的预言之路
耶稣带着门徒翻山越岭——加玛拉城就在南边山脚下——朝着西北方向的湖泊前进。经过革辣撒时,我看见这座城夹在两座山之间,相距大约两小时路程。附近有一片沼泽,是溪流被阻断形成的,湖水只能通过一个峡谷流出。
耶稣对门徒讲起这个地方的往事:"革辣撒人曾经因为一位先知长相丑陋而嘲笑他。先知就警告说:'听着,你们这些嘲笑我残疾的人!当比我更伟大的那一位来这里教导和医治时,你们的子孙仍然顽固不化。他们只会为失去不洁净的猪群而烦恼,却不为得到的救恩欢喜。'"这个预言正是指向将来耶稣在这里把魔鬼赶入猪群的事迹。
耶稣预言在葛法翁将面临的反对
耶稣告诉门徒们,他们在葛法翁将会遇到麻烦:瑟佛里斯的法利赛人因为耶稣关于离婚的教导非常生气,已经派人去耶路撒冷告状。现在,来自耶路撒冷、纳匝肋和瑟佛里斯三地的法利赛人正组成大队,要来葛法翁监视耶稣,准备和祂公开辩论。
这时,他们遇到几支庞大的外邦商队,带着骡子和牛群。这些牛有着宽大的下巴和粗壮的牛角,低着头慢慢走着。这是从叙利亚去埃及的商队,有的坐船,有的从约旦河上游的桥过来,刚进入革辣撒地区。很多人是专门来听先知讲道的。
有人问耶稣:"先知会在葛法翁讲道吗?"耶稣回答:"你们不用去葛法翁,可以在革辣撒北面的山坡扎营,先知很快就会去那里。"耶稣说话的方式很特别,让这些人忍不住说:"老师,您也是一位先知啊!"他们看着耶稣,心里开始怀疑:这位难道就是我们要找的那位救世主吗?
当耶稣和门徒们来到革辣撒城外的客栈时,发现里面挤满了外邦人和旅客。耶稣转身离开,但门徒们留下来,继续给外邦人讲先知的事迹和真理。
革辣撒城的情况
革辣撒城建在山坡上,离湖边约三小时路程。比葛法翁更大更干净,住着外邦人和犹太人。外邦人有自己的神庙,犹太人虽然有会堂和经师,但生活贫困,常受欺负。
这里商业发达,是从叙利亚和亚洲去埃及的商队必经之地。城门外有个很长的工坊,专门制作铁条和铁管。工匠们先把铁条打扁,再焊成圆管,也做铅管。他们不用木柴,而是用一种地下挖出来的黑色物质当燃料。用的铁料都来自阿尔哥布地区。
商队扎营的情况
外邦商队在革辣撒城北面的山坡扎营。一些当地的外邦人和少数犹太人也来了,但犹太人自己站在一边。外邦人穿着很短的袍子,只到大腿中部。
我看到几个富人:妇女们把珍珠编进头发,盘成漂亮的发冠;有的还在面纱上用珍珠做成小篮子形状的头饰。
山间的救恩之训
耶稣慢慢走上山坡,在人群中边走边教导。祂不时停下脚步,与远道而来的旅人们交谈。祂用问答的方式引导他们思考:
"你们从哪里来?"
"是什么让你们踏上这段旅程?"
"你们期待从先知那里得到什么?"
然后,祂亲自解答,话语中充满智慧:
"那些不怕艰辛、千里迢迢来寻求救恩的人,是有福的!"
"但那些明明活在救恩之中,却拒绝接受的人,真是可悲!"
祂详细解释关于默西亚(救世主)的预言,告诉他们,外邦人同样蒙受天主的召叫。祂还提起三王来朝的故事——这些外邦人都听说过这件事——并讲述三位贤士如何听从天主的指引,不畏艰难,踏上寻找真光的旅程。
在这支商队里,有些人来自埃德萨城(Edessa)——就是那位带着耶稣圣容画像和书信返程的阿布加尔王(Abgarus)使臣曾经路过的地方。(还记得吗?那位使臣曾在砖窑附近过夜。)
这些异乡人大多怀着善意而来,但也有人开始后悔这趟旅程。他们原本期待先知会说些更动听、更符合他们想象的话,而不是现在听到的这些教导。他们想要的是能立刻满足自己的"神迹",而不是需要信德和改变的真理。
耶稣知道他们的心思,但仍以慈悲的目光注视着他们。因为真正的救恩,不是迎合人的欲望,而是引领人走向光明。
耶稣讲完许多比喻后,带着四位门徒去赴宴——有位住在城外的法利塞人,是个精通犹太律法的学者,特意邀请祂吃饭。其实,这人心里骄傲,根本不屑听耶稣对外邦人的教导,只是假装热情好客。席间还坐着几位城里的法利塞人,他们表面上对耶稣客气,心里却充满虚伪。
吃饭时发生了一件事,让耶稣有机会揭露他们的真面目:一个外邦仆人端上一盘精美的甜点,是用香料捏成小鸟和花朵的形状,盛在彩绘的瓷盘里。突然,有位宾客厉声呵斥,说这盘子不洁净,粗暴地推开仆人,还辱骂他,让他退到最卑微的仆役位置。
耶稣立刻制止道:"不洁的不是盘子,而是里面的东西!"
主人连忙辩解:"老师,您误会了,这些甜点很洁净,而且很珍贵。"
耶稣却严厉地说:"这才是真正的不洁!这些奢侈的食物,是用寡妇的眼泪、孤儿的苦难、穷人的血汗换来的!"
接着,耶稣毫不留情地指责他们的挥霍、贪婪和伪善。这些人被戳穿后,又羞又怒,却无法反驳,只能悻悻地离席。只有主人勉强留下,假装客气——原来他设宴的真正目的,是想套耶稣的话,好向葛法翁的宗教审查团提供指控祂的把柄。
耶稣继续教导外邦人
傍晚时分,耶稣又来到山坡上,教导那些外邦听众。他们问祂:"我们该不该接受若翰的洗礼?"还有人表示想在巴勒斯坦定居。耶稣建议他们先别急着受洗,等接受更完整的教导后再决定。祂让他们先渡过约旦河,去上加里肋亚和阿达玛(Adama)地区,那里已经有一些善良的人和受过教导的外邦信徒。耶稣还说,祂自己也会再去那里教导他们。
天黑了,耶稣借着火炬的光继续讲道。结束后,祂独自走向湖边,伯多禄的工人们已经准备好小船在等候祂。夜深时,三位船夫点着灯,在贝特赛达-尤里亚斯(Bethsaida-Julias)下游约半小时路程的地方靠岸。
这艘小船是伯多禄和安德肋专门为耶稣打造的,他们不仅是渔夫和水手,还是技艺精湛的造船匠。
伯多禄的渔船与耶稣的小舟
伯多禄是经验丰富的渔夫,拥有三艘渔船。其中最大的一艘像房子一样宽敞,能载很多人和货物。另外两艘稍小一些,但也很结实,适合在加里肋亚湖上捕鱼或载客。
伯多禄和安德肋特意为耶稣造了一艘特别的小船,形状像一颗鸡蛋,圆润平稳,能坐十个人。船头和船尾有封闭的储物舱,可以用来放东西,船中央立着一根桅杆,左右伸出横杆,帆布就绑在上面。桅杆周围摆着长凳,耶稣常常坐在这里教导门徒。
这艘小船轻便灵活,耶稣经常用它来往于湖岸之间,或者在众多渔船中穿行。有时候,祂会划到湖中央,让群众站在岸边听祂讲道,湖水就像天然的扩音器,让声音传得更远。
伯多禄的大船结构很巧妙。桅杆下面有好几层平台,由柱子支撑,站在上面能清楚看到四周的情况。船上挂着帆布帘子,可以拉起来隔出小房间,方便休息或存放东西。桅杆的柱子上嵌着踏脚木,船员可以轻松爬上去调整船帆。
船的两侧装有像浮筒一样的箱子,遇到大风浪时,可以往里面灌水增加船的重量,让船更稳;风平浪静时,再把水排出去,让船行驶得更快。这些箱子有时也用来存放渔获。
船头和船尾都有活动的跳板,可以伸出去装卸货物、连接别的船,或者收放渔网。在不是捕鱼的季节,这些大船就用来运送旅客和商人。伯多禄的船队里还有一些外邦人做水手,他们有的是雇工,有的是仆人,负责日常的划船和搬运工作。
耶稣常常乘坐这艘船在加里肋亚湖上往来,用它传道、休息,甚至在大风浪中显奇迹。这艘小船,成了祂行走水面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