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带着门徒和几位勒加布人从厄弗龙出发,往北走了约五个小时,来到建在高地上的美丽城市贝塔兰萨-尤利亚斯。途中经过一座铜矿(厄弗隆工匠所用的铜就是从这里开采的),耶稣在矿场附近做了教导。贝塔兰萨住着一些勒加布人,其中还有司祭——厄弗隆的勒加布人似乎归他们管辖。
这座城市规模很大,沿着山坡绵延展开。西边住着犹太人,东边和部分高地住着外邦人,两个区域之间隔着一条有围墙的道路和一座绿树成荫的游乐花园。高耸的山坡上有座带塔楼的美丽城堡,周围环绕着花园与树木,里面住着分封侯斐理伯被休的妻子。斐理伯把这地区的税收都划归她所有。这位贵妇是革叔尔王族的后裔,带着五个已成年的女儿。她名叫阿彼盖耳,虽然上了年纪,依然举止优雅、风韵犹存,性情更是温柔慈祥极了。
斐理伯比管辖培勒雅和加里肋亚的黑落德年长。这位分封侯虽是个贪恋享乐的外邦人,性情倒很温和。他与黑落德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最初娶了位带着独生女的寡妇。后来阿彼盖耳的丈夫奉斐理伯之命出征(或许是出使罗马,我记不清了),将妻子留在家中。斐理伯趁机引诱了她,还娶她为妻,原配丈夫因此郁郁而终。几年后,被斐理伯为阿彼盖耳休弃的首任妻子临终时,哀求他至少怜悯她的女儿。此时斐理伯已厌倦了阿彼盖耳,竟娶了继女为妻,把阿彼盖耳和五个女儿放逐到贝塔兰萨——这城为纪念某位罗马皇后,又名尤利亚斯。在这里,阿彼盖耳专心行善,对犹太人颇有好感,内心更怀着对真理与救恩的深切渴望。不过她受到斐理伯部属的严密监视,这些看守者需定期向他汇报。斐理伯与现任妻子育有一子,这妻子比他年轻许多。
耶稣在贝塔兰萨受到热忱款待。次日清晨,祂治愈了许多患病的犹太人,当晚又在会堂讲道,翌日早晨继续教导。祂的训诲围绕着什一税、长子献祭,以及《依撒意亚》第六十章的内容展开。
阿彼盖耳深受贝塔兰萨居民敬重。她特意从城堡送来礼物,嘱咐犹太人要体面地款待耶稣和门徒们。提市黎月(注:犹太历七月)初一这天,人们欢庆新年。会堂屋顶上奏响各种乐器——有竖琴,还有多管口的巨型喇叭,其中我又看见曾在葛法翁会堂见过的那种奇妙乐器:需要用风箱鼓风发声。所有房屋和公共建筑都用花果装饰起来,不同阶层的人遵循着不同的习俗。
夜里,许多人身穿长袍、提着灯笼在墓前祈祷,其中大多是妇女。我还看见全城居民都在沐浴:女眷在屋内,男子去公共浴场。已婚男子与青年分开洗浴,年长妇女也与少女分开。由于犹太人常行沐浴礼而水源有限,他们用水很节省——人们仰卧在浴盆里,用贝壳舀水浇身,这更像是冲洗而非沐浴。当天他们用彻骨冰凉的清水,在城外浴场完成了洁礼。
人们互相馈赠礼物,更不忘周济穷人:先请贫苦人享用美餐,再在长堤上堆放衣物、被褥和食物等大量赠品。凡是收到亲友礼物的人,都会分出一部分给穷人。在场的勒加布人负责督导一切,他们暗中记录施舍者的慷慨程度,将名单分为三册:一册叫"生命册",一册叫"中道册",最后一册叫"死亡册"。勒加布人素来承担这类职务,在圣殿中他们既是守门人、财务官,更是唱经员——今日庆节他们就负责唱经。耶稣在贝塔兰萨也收到了衣物、被褥和银钱等礼物,祂吩咐人全部分发给穷苦百姓。
庆节期间,耶稣前往外邦人区域探访。阿彼盖耳殷切恳请与主相见,连常受她恩惠的犹太人也代为请求。我望见耶稣带着几位门徒穿过犹太区,来到分隔两区的公共游乐园——这座绿树成荫的园子正是犹太人与外邦人日常交涉的场所。阿彼盖耳已带着随从在此等候:五位亭亭玉立的女儿、许多异邦少女和几位外邦信徒簇拥着她。这位约莫五十岁的贵妇(与斐理伯年纪相仿)身量高大、气质端庄,眉宇间却笼着愁云,眼中满是对真理的渴慕。她渴望获得指引、皈依更美善的生命,却因受监护者严密监视而不得自由。
见到耶稣,她当即伏地跪拜。主扶她起身,在园中边走边为她和随从们讲解:谈及预言的应验、外邦人的蒙召,以及圣洗的奥义。自从耶稣离开厄农,从祂足迹所至的各城,犹太人与外邦人的队伍络绎不绝地赶往那里——安德肋、次雅各伯、若望及洗者若望的门徒们正忙着为众人施洗。而被囚的洗者与门徒之间,信使始终往来不绝。
耶稣接受了阿彼盖耳按礼俗表达的敬意——她特意安排犹太仆人为祂濯足,并献上款待贵客的茶点。这位贵妇谦卑地为自己的冒昧求见致歉,倾诉道:"我渴望您的教导实在太久了。"她恳请主参加专为祂准备的宴席。耶稣以无比慈和的态度对待众人,尤其怜惜阿彼盖耳——祂的每句话、每个眼神都深深触动她的灵魂。她内心充满焦虑,却已隐约窥见真理的微光。
这场对外邦人的教导持续到近午时分。随后耶稣应阿彼盖耳之邀,来到城东离异教庙宇不远之处。这里有许多浴场,正举行着公众庆典——原来外邦人今日也在以特别盛大的仪式庆祝新月节。耶稣来时走过的那条路,恰是分隔犹太区与外邦区的界道。我望见城墙凹处搭着许多栖身之所,那些病弱的外邦贫民正蜷缩在塞满糠秕的木箱中(外邦人中赤贫者甚众)。不过此时耶稣尚未治愈他们中的任何一位。
在外邦人的游乐园里,阿彼盖耳亲自斜倚在餐桌旁侍宴,而耶稣长时间地教导众人——有时漫步讲解,有时在席间训诲。祂用各种动物比喻来揭示他们虚妄无益的生活:说到蜘蛛不知疲倦却常徒劳的织网,论及蚂蚁与黄蜂的辛勤劳作,更以蜜蜂井然有序的工作与之对比。宴席上的珍馐美味,大多按耶稣的吩咐分给了穷人。
与此同时,异教庙宇正举行盛大祭礼。这座宏伟建筑有五面开放式柱廊,透过柱廊可窥见内部景象。庙顶高耸的穹窿上,安置着精妙绝伦的机械装置——缀满星辰的光球整夜缓缓旋转,既象征星辰运行与新月更替,也隐喻新年循环。当光球运行至轨道端点时,庙宇一侧的歌舞便戛然而止,而在光球转向的另一侧重新响起。
庙内各厅堂供奉众多偶像,主要的偶像达贡上身似人、下身为鱼,其余多为兽形(但远不及希腊罗马神像精美)。我看见少女们将花环悬挂偶像周身,在偶像前且歌且舞,祭司们则在三足小香炉上焚香礼拜。那旋转的星穹装置奇妙非常,无论庙内庙外皆可仰望——每当光球缓缓转至某极位,与之相对的殿角便止息欢庆,而光球所向之处则重起颂歌。
离耶稣赴宴的欢庆场地不远处,有座巨大的游乐园。园中少女们正嬉戏作乐——她们将长袍微微挽起,小腿束着绑带,手持缠满花枝的弓箭与小标枪。人们用树枝、鲜花和各色装饰巧妙搭成一条跑道,少女们沿着跑道奔跑,时而射箭攻击沿途拴着的鸟雀,时而投枪刺向围栏里的小山羊和驴驹。
跑道中央立着骇人的偶像:张着野兽般的血盆大口,垂着人类般的双臂。这空心偶像下方燃着烈火,被少女们猎杀的动物投入其口中焚烧,骨灰坠入下方火焰。那些幸免于难的动物则被视作圣物——祭司将民众的罪过转嫁其上,然后放生(颇似犹太人的赎罪羊仪式)。若不是目睹动物遭虐的惨状与那可怖偶像,少女们矫健的身姿本是十分悦目的。
庆典持续至月升时分,人们开始献祭牲畜。当夜幕完全降临,整座庙宇与阿彼盖耳的城堡都被火把照得通明。(此刻)月光与火光交相辉映,将异教祭礼的喧嚣与城堡高窗里阿彼盖耳凝望耶稣的剪影,都投在贝塔兰萨的城墙上。
宴后,耶稣继续施教,许多外邦人当场皈依,随即动身前往厄农接受洗礼。
当夜,耶稣在火炬照耀下登上山坡,与阿彼盖耳在城堡柱廊相见。斐理伯派来的官员寸步不离地监视着她,使她每个动作都透着拘谨。她向主投去意味深长的一瞥,让祂明白自己尴尬的处境——其实耶稣早已洞悉她内心的挣扎与束缚。
"我还能指望天主的宽恕吗?"她颤声问道,尤其为当年背叛亡夫之事备受煎熬。耶稣温言安慰,告诉她罪过必得赦免,嘱咐她要坚持行善、恒心祈祷。
(原来)这位贵妇是耶步斯人的后裔。这个外邦民族有弃养畸形儿的陋习,还对分娩时的异象充满迷信。
耶稣近来所经之处,人们都在为帐棚节忙碌准备。贝塔兰萨的屋顶上,随处可见运送木条的身影和用枝叶搭起的轻便帐篷。少女们忙着将花草浸入清水,存放在地窖里保鲜。由于节日前有诸多斋期,而庆典期间又需大量宴客物资,所有准备工作都得提前完成。这些活计大多交给穷人操办,他们能换取食物和工钱作为报酬。待一切就绪后,他们还会受邀参加盛宴并再次获得酬谢。
在这些地方,看不见敞开的商铺。耶路撒冷圣殿外围有些固定摊位,其他城市则主要在城门附近搭设帐篷售卖被褥。在巴勒斯坦,从不见人们聚集在酒馆——偶尔能看见墙角站着个手持皮囊或陶罐的小贩,过路人会停下将小壶灌满,但很少会坐下饮酒。街头从未出现过醉汉的身影。卖水人用扁担挑着两个皮囊,一前一后晃悠。至于铁制的器皿,人们得骑着驴子专程到作坊才能买到。
翌日,耶稣来到犹太区与外邦区之间的围墙通道,治愈了所有蜷缩在墙洞里的贫病外邦人——那些躺在草堆中奄奄一息的患者。门徒们随后向这些可怜人分发了施舍。
在离开前的日子里,耶稣继续在会堂讲道。适逢纪念依撒格献祭的庆节,祂以隐晦的方式论及"真正的依撒格",但听众未能领悟其中深意。在这些地方的所有教导中,祂都意味深长地指向默西亚,却从未明言自己就是那位应许者。(注:此处呼应《申命记》26-30章与《依撒意亚》60章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