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与门徒们沿着山谷前行,来到阿贝兹城东面一刻钟路程的一处美丽水泉旁。几位正在打水的妇女看见他们,急忙唤来邻里。人们捧着水盆、毛巾,篮子里盛着面饼和野果,为耶稣和门徒洗尘接风。聚集的群众越来越多,耶稣便在泉边讲起道来。
进城时,手执花环的孩童们从城门涌出。男孩女孩们欢笑着将耶稣团团围住,每经过一个街角,加入的孩子就更多。门徒见状想阻拦,耶稣却张开双臂说:"退后些!让这些小孩子们到我跟前来!"(玛19:14)孩子们闻言更雀跃地簇拥着祂。祂把孩子们搂在怀中,一一降福。父母们站在庭院门廊下含笑观望。
在挤满人的会堂讲道后,耶稣又到病患家中行了治愈奇迹。当晚,人们在住棚节留下的凉棚下摆设筵席,全城许多居民都来共享。
多默已从恩多尔返回阿费卡。在阿贝兹,我见到几位患血漏的妇女——她们混在人群中,悄悄贴近耶稣,亲吻祂衣袍的繸子,便痊愈了(玛9:20)。若在大城市,这些妇女必会远远回避;但在小地方,人们不太拘泥礼数。
加纳城派来的使者正恳求耶稣去医治执政官病危的儿子,耶稣却安抚道:"再等候片刻。"这时,又有两位从葛法翁赶来的犹太使者——他们受一位外邦人所托,此前已通过门徒向耶稣求助。使者急切哀求:"请立刻随我们回去!那仆人快要死了。"耶稣从容回答:"时候到了我自会去,那人不会死的。"使者闻言便留下听道。
阿贝兹居民多是雅贝斯的基肋阿得人后裔。当年大司祭厄里时期,因基肋阿得部族内乱,经裁判官裁决迁居至此。撒乌耳王曾在阿贝兹泉附近负伤,最终在南面山岗上气绝(撒上31:4),此泉因而得名"撒乌耳泉"。这里的百姓多属中等阶层:他们用沼泽芦苇编织篮席,以柳条搭建轻便棚屋,兼营农牧。凉棚下那些待客的筐篮,正是他们最拿手的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