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见主耶稣在多泰因的麦田里教导众人收割、拾穗和捆扎麦束的奥秘。这片田地正是后来祂与门徒掐麦穗的地方。祂在田间缓步而行,时而驻足,指着砂石地上的麦种讲解比喻。祂说:"我来是为收割饱满的麦穗。"又详细解释收割时薅除莠子的喻道。祂将丰收比作天国的景象,在劳作间歇与转场途中不断施教。
奇异的是,麦秆仍笔直挺立,惟独麦穗被剪下,以十字形捆扎成束。收获季的傍晚,耶稣站在山岗上向劳作者们讲道。祂指着附近潺潺的溪水作喻:说那清泉如同善人温良的生命,又论及恩宠之水的流淌,以及如何将这活水引到自家田里等等。最后祂派遣若翰的两位门徒前往恩农,嘱咐他们通知当地的追随者速去马盖鲁斯安抚民众——原来主早已预知该地爆发了骚乱。
当时渴望受洗的群众蜂拥至恩农,庞大的队伍络绎不绝。当人们得知先知被捕,便浩浩荡荡向马盖鲁斯进发,沿途人数愈聚愈多。他们怒喊着要求黑落德释放若翰,好能继续施洗教导,甚至向王宫投掷石块。卫兵们慌忙封闭所有通道,黑落德竟佯装不在宫中。
当晚,耶稣在热纳布里附近的另一处农舍过夜,再次以芥子为喻讲道。农舍的主人向主诉苦,说他的邻居长期侵占他的田地,屡次侵犯他的权益。耶稣便随主人来到田间,让他指出所受的损失。由于这情况已持续多时,造成的损害不小,主人抱怨说拿这个侵占者毫无办法。
耶稣问他:"你和你的家人是否仍有足够的粮食度日?"主人回答说是的,他的生活还算宽裕。主便对他说:"既然如此,你其实并未失去什么,因为严格说来,世上没有什么是真正属于我们的。只要足够维持生计,便是富足。"主又劝田地的主人当以更大的宽容对待那贪心的邻人,满足他对世俗之物的渴求。凡人为和睦而甘心舍弃的,在天父的国里必得百倍的赏报。
至于那个霸占田地的邻人,若按世俗的眼光看,他或许觉得自己做得对,但耶稣说:"贪婪的人虽暂时得利,却失去了灵魂的平安。唯有以善胜恶,方能赢得真正的产业——天国的福分。"
那贪心的邻人,既然他的国度属于这世俗,自然要竭力增加地上的财富。但在耶稣的国度里,他将一无所有。耶稣对田主说:"你倒该向这邻人学习'聚财'的功夫——不过要用来积攒天上的产业。"
主又以河流为喻:河水冲刷此岸,却将泥沙堆积在对岸。这训诲与"不义管家"的比喻相似,都是要人明白:世人处世的精明与贪财的手段,正可作我们处理神修事务的借鉴。祂将世间的浮财与天上的宝藏两相对照,令人豁然开朗。
这番道理中有些地方在我看来略显晦涩,但对当时的犹太人而言,因着他们的观念、宗教背景和思维方式,一切都显得清晰明了。在他们眼中,万事万物都蕴含着象征意义。耶稣的教导如同种子落在他们心田,虽然此刻尚未完全领悟,但终将在恩宠的滋润下结出果实。
主以亚巴郎的榜样教导我们
就在这附近,有一块田地,里头有若瑟井。主借着刚才那件事,给我们讲起旧约中一个相似的故事。
"你们记得亚巴郎和罗特的事吗?"主温和地说,"亚巴郎主动让给罗特的土地,比罗特所求的还要多得多。"主接着问他们:"你们可知道罗特的后代如今何在?而亚巴郎不是重获了全部的产业吗?"
主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收割工人,语重心长地说:"我们不该效法亚巴郎的榜样吗?天主应许给他的国度,他不是确实得到了吗?不过,这个地上的国度只是天主神国的预像。罗特与亚巴郎相争,正是世人彼此争斗的写照。"
主引用圣经上的话,详细讲述了这段往事。他的声音在暮色中显得格外清晰:"但人应当像亚巴郎那样,以追求天主的国为目标。凡为和睦而舍弃的,在天父那里必得百倍的赏报。"
不义的农夫与天国的比喻
那时,我也看见那不义的农夫带着他的同伙站在远处,沉默地听着主的训诲。他早已吩咐他的朋友,要不时用各种刁钻的问题打断耶稣。其中一人高声问道:“祢这样讲道,究竟要持续到什么时候?最终又能成就什么呢?”
主的回答却充满智慧,使他们捉摸不透。祂的话大致是这样的: “对某些人来说,我的宣讲似乎太长;但对另一些人,却还太短。”祂接着用比喻讲论收割、播种、打谷、分辨莠子和好麦子,以及那赐人永生的生命之粮。
那接待耶稣的善良农夫,以谦卑的心聆听主的教导。他不再控告他的仇人,后来甚至将全部家产献给了初兴的教会,他的儿子们也跟随了门徒们。
主谴责黑落德党人的伪善
在这里,人们纷纷议论着黑落德党人的所作所为。百姓们抱怨这些人到处窥探,无孔不入。就在不久前,他们在多堂和葛法翁逮捕了几名犯奸淫的人,押送到耶路撒冷受审。
多堂的居民虽然乐见这些罪人被清除,但对这种无处不在的监视感到十分厌恶。主毫不避讳地谈论黑落德党人,告诫百姓要远离罪恶,也要提防虚伪和论断他人。祂说:"人在指责邻人之前,应当先承认自己的过犯。"
主引用上安息日在会堂里诵读的依撒意亚先知的话,描绘了黑落德党人的行径:"他们就像不吠叫的哑狗,对罪恶视而不见,却在暗中撕裂人。"主提醒众人,那些犯奸淫的人虽被送审,但包庇控告者的黑落德本人却公然犯着同样的罪。主还给了百姓一些辨识黑落德党人的标记。
我看见附近几间草棚里,躺着几个在劳作中受伤的工人。主耶稣前去探望他们,以祂的大能治愈了这些可怜人,并嘱咐他们:“去听道吧,然后平安地回去工作。”他们便满心欢喜地去了,一路唱着赞美天主的圣歌。
那时,主又派遣几位来自多堂的牧羊人前往玛革洛,带给圣若翰的门徒一个劝告:“要劝导百姓散去,不可聚众反抗,否则只会使若翰的监禁更加严厉,甚至可能加速他的殉道。”
蒙主恩赐,我得以目睹一幕令人痛心的景象:黑落德王与他的妻子当时正在玛革洛。黑落德下令将洗者若翰从监牢提出来,带到一个靠近监狱的华丽大厅。王高高在上地坐着,四周簇拥着卫兵、官员、经师,以及许多黑落德党人和撒杜塞人。
圣若翰被押解着穿过一条长廊,来到大厅门口。他被卫兵团团围住,站在敞开的巨门前。这时,我看见黑落德的妻子傲慢无礼地从若翰身边经过,脸上带着轻蔑的冷笑。她走进大厅,坐在高处的座位上。这妇人的相貌与寻常犹太女子大不相同:她的脸型尖削,连头颅都是尖的,表情变幻不定。虽然她刻意装扮得身段婀娜,衣着艳丽夸张,束腰紧得惊人,但在贞洁之人眼中,她这副刻意招摇的模样实在令人不齿。她的一举一动都在卖弄风骚,恨不得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我看见黑落德开始审问若翰,用命令的口吻说:"你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你对那个在加里肋亚闹事的耶稣有什么看法?祂究竟是谁?莫非是来夺我王权的?"王接着说,他确实听说过若翰曾为耶稣作证,但当时并未在意。"现在,你要坦白告诉我你的真实想法。那人(耶稣)总说什么天国,还用比喻自称是君王之子...可祂不过是个穷木匠的儿子罢了。"
这时,圣若翰突然提高声音,仿佛在对众人宣讲一般,为耶稣作证。他宣告说:"我只是祂的前驱,为祂预备道路。与祂相比,我算不得什么。自古以来,连先知中也没有一位能比得上耶稣,将来也不会再有。祂是天父之子,是默西亚、万王之王、救世主,是重建天国的那一位。没有任何权能高于祂。祂就是那要承担世人罪过的天主羔羊..."
若翰如此高声为耶稣作证,自称是祂的前驱、预备道路的仆人中最卑微的一个。他整个人都笼罩在超性的光辉中,言语中充满圣神的感动。黑落德听得心惊胆战,甚至捂住了耳朵。最后王对若翰说:"你知道我对你心存善意。但你煽动百姓反对我的婚姻,若你肯收敛这种偏执,在民众面前承认我的婚姻合法,我就释放你,你仍可自由传道施洗。"
若翰闻言,再次义正词严地斥责黑落德,当着所有朝臣的面说:"我清楚你的心思!你明知正义何在,却在审判前战兢!但你的灵魂已沉溺于罪恶的享乐,被放荡的罗网紧紧束缚!"这番话激起黑落德妻子难以形容的狂怒,王也惊慌失措,急忙下令将若翰押回监牢。这次他被关进一个完全与外界隔绝的地牢,以防百姓听到他的声音。
我看见黑落德之所以举行这次审判,实因他内心惶恐不安。那些前来要求受洗的群众引发的骚动,以及黑落德党人不断禀报耶稣所行的种种奇迹,都使他坐立难安。
王在宫中来回踱步,面色阴晴不定。他的谋臣们不断进言:"那个木匠之子在加里肋亚行了许多奇事,百姓都跟随祂。现在连若翰的门徒也在玛革洛附近聚集,恐怕会生乱子..."我看见黑落德时而皱眉,时而咬牙切齿,最后终于拍案道:"把若翰带上来!我要亲自问个明白!"
当时,整个地区都在议论耶路撒冷处决几名加里肋亚通奸者的事件。这些人是被黑落德党人告发的。百姓们窃窃私语:"为何只惩治平民罪人,权贵却逍遥法外?"更讽刺的是,这些控告者自己就效忠于犯奸淫的黑落德王——正是他因若翰指责其罪恶而将先知下狱。
我看见那些被定罪的加里肋亚人被带到一个阴森的地牢。狱卒当众宣读他们的罪状后,将他们推入一个特制的刑具:那是个边缘装有锋利刀刃的深坑,犯人跌落时便被斩首。地牢下方的密室里,几个行刑者正等着拖走无头的尸身。后来圣长雅各伯殉道,也是在这同一地点被斩首的。
黑落德王听闻民间议论,终日心神不宁。他在宫中来回踱步,时而揪扯自己的衣袍。我见他站在窗前,望着玛革洛监狱的方向发呆——那里关押着曾指责他奸淫罪的若翰。王的脸色在烛光下显得格外惨白,仿佛已经看见自己将要遭受的天谴。
次日清晨,主耶稣仍在麦田间为收割的工人讲道时,安德肋、雅各伯和若望前来会合。纳塔乃耳则留在根纳布里郊外的家中。主告诉门徒们,接下来祂要取道撒玛黎雅,前往约旦河畔的洗礼之地。就在这片讲道的麦田不远处,还能望见当年若瑟被兄长出卖的多堂古井。
当地百姓向主请教:"我们常年接济那些因伤残无法劳作的老弱工人,这样做是否合乎正义?"主温和地回答:"你们履行了应尽的本分,但切莫以此自夸,否则便失了天上的赏报。"祂的目光扫过金黄的麦浪,"真正的慈善,左手做的连右手也不该知道。"
随后,主走进田间简陋的草棚,为患病的工人覆手疗愈。祂对每个痊愈的人都说:"去听道吧,然后平安地回去工作。"这些被治愈的工人眼中含泪,立刻加入听道的人群,口中不断赞美天主。有个驼背多年的老人直起腰时,竟像少年人般雀跃,他抓起镰刀就要下田,被主含笑制止:"先去领受天父的圣言,麦子可以明天再割。"
安息日清晨,主耶稣带着门徒前往根纳布里的会堂。这座城池规模堪比明斯特,坐落在东向的缓坡上,距离祂昨日讲道的高山麦田约有一个时辰路程。坡地上星罗棋布着花园、浴场和游乐场所,西面入口处则有深阔的护城河环绕。
行约半个时辰,他们抵达城墙下。高耸的城门前已聚集了许多从乡间赶来的门徒,主选了十二人随行入城。会堂内早已坐满法利塞人、撒杜塞人和黑落德党人——他们正低声密谋,要用诡诈的言语设局陷害主。"在小地方难以得手,"一个黑落德党人阴险地笑道:"但在我们地盘上,定要叫祂进退维谷。"他们得意地举杯预祝成功,浑然不觉天主的智慧岂是凡人能测度的。
百姓们被这些权贵震慑,当主进城时竟无人敢出声迎接。门徒们在会堂外为主洗去脚上尘埃,而殿内经师们仅以虚伪的礼数相待,勉强容祂诵读圣经。主展开《依撒意亚先知书》第五十四至五十六章,洪亮的声音震彻殿堂:
"看哪!上主要以苦难为代价建立祂的圣殿。凡口渴的,都要到水泉来!没有银钱的,也要来饱食生命之粮!"主的指尖划过经卷,目光如炬:"你们在会堂里饥渴寻求,却找不到真正的食粮。而从天主圣口发出的圣言——默西亚——必要完成祂的工程。"
当论及外邦人时,主说他们虽不像圣祖们参与救恩史的血脉,但只要怀着信德,在天国里同样能开花结果。突然,祂话锋一转,直视那些黑落德党人:"如今的导师,恰似又哑又贪的恶犬!不知守护羊群,只顾填饱私囊!"这话如晴天霹雳,那些潜伏在暗处、专事偷袭牧人的撒杜塞人顿时面如死灰。
讲道将近结束时,主耶稣翻开《申命记》第十一章二十九节,诵读关于革黎斤山降福、厄巴耳山降祸的经文。祂的声音在会堂中回荡:"看哪!这两座山不仅是地理的分界,更是人心的抉择——顺从圣言者得享祝福,背离诫命者自取诅咒。"
这时,一个黑落德党人佯装恭敬地上前问道:"请问,能进入祢天国的究竟有多少人?"这问题暗藏杀机:若主说"许多人",便可指责祂违背割礼的盟约;若说"少数人",又可控告祂否定先祖的应许。
主智慧地反问:"当年出埃及的百姓,有多少人真正进入了福地?他们不是都过了约旦河吗?可曾完全征服那地?最终不还是与外邦人共处?"这席话如利剑出鞘,刺穿他们虚伪的虔诚。接着,主以温柔而坚定的声音说:"人除非经过'新郎之门',由窄路进入,绝不能到我的国里。"
我蒙主光照,明白这"新郎之门"正是指圣母玛利亚和圣教会——在圣教会内,我们藉圣洗重生;而新郎基督正是藉圣母降生,为引领我们经过她进入教会,再经由教会归向天主。这奥秘与主在十字架上将圣母托付给圣若翰的深意一脉相承——祂以死亡完成的救赎工程,正是人类重生的源泉。
那日傍晚,主的敌人未能如愿以偿地设下圈套,只得悻悻决定将阴谋推迟到安息日结束。这实在是件奇妙的事!我亲眼看见,当这些人在暗处策划时,总是夸口说:"这次定要叫祂在道理上自相矛盾,非抓住祂的把柄不可!"可一旦主真站在他们面前,那些精心准备的刁难却总说不出口。
他们面面相觑,手足无措。主的言语带着天上来的权柄,竟使这些人心神震动,几乎要被说服。我看见几个法利塞人听着听着,不自觉地点头称是,随即又惊觉失态,慌忙板起面孔。黑落德党人更是坐立不安——他们明明满腹诡计,此刻却像被夺去了言语的能力。
主耶稣安然离开会堂,被邀请到一位法利塞人家中赴宴。那些本想伺机刁难祂的人,此刻竟找不出丝毫破绽。席间,主讲述了一个寓意深远的比喻:
"某家主人大设筵席,事先明定了入席的时辰。时辰一到,大门紧闭,迟来的人任凭如何叩门哀求,也再不得进入。"
祂的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威严:"天国的筵席也是如此。那邀请的恩典已经发出,但入席的时机不容错过。此刻向你们敞开的门,或许转瞬就要关闭。"
用毕晚餐后,主耶稣带着门徒们来到另一位法利塞人的家中过夜。这位名叫狄诺库斯(也称狄诺图斯)的法利塞人是安德肋的旧识,为人正直。当年逾越节事件后,他曾勇敢地在法庭上为安德肋等门徒辩护。他不久前丧偶,年纪尚轻,后来也加入了门徒行列。他十二岁的儿子名叫约沙法特。
狄诺库斯的宅院位于城西郊外。主是从南面来到格纳布里斯的——祂先经过位于城南的多堂丘陵地带,然后悄然折返进入该城。正如我先前所说,这位法利塞人的家在西边,而纳塔乃耳的住宅则在城北靠近加里肋亚的方向。
那是个宁静的夜晚。狄诺库斯恭敬地将主迎入家中,亲自为祂洗脚。他的儿子约沙法特好奇地打量着这位传说中的拉比。主温柔地将手放在孩子头上祝福,预言这孩子将来也要事奉天主。夜深时,主在特意准备的洁净房间里,与门徒们一同安歇。
我看见,黑落德在审问若翰后,派官员去安抚骚动的人群。那些差役奉命温和地劝说:"不必为若翰担忧,他一切安好,王待他甚厚。虽换了牢房,却是为让他离王更近。你们若抗命不散,反会连累你们的老师,加重他的刑罚。"他们再三保证,若翰不久就能重操洗礼之职。
正说话间,耶稣和若翰派来的使者相继赶到,带来同样的劝告。人群这才渐渐散去。但黑落德却如坐针毡——耶路撒冷处决通奸者的消息,让百姓又想起他自身的淫乱婚姻。人们窃窃私语:"若翰只因维护真理就被下狱,而那些罪人倒被依法处决了!"
更令王恐惧的是,他听闻耶稣在加里肋亚行了许多奇迹,又风闻主将到约旦河施教。他生怕民心动荡,急忙召集法利塞人和黑落德党人密谋。最终决定派八名使者,以看似礼貌实则威胁的口吻,要求耶稣:"请祢将行奇迹和施教的范围,限定在加里肋亚北部和湖对岸,切勿进入本王直辖的约旦河地区。"他们更暗示:若翰的囚禁就是前车之鉴。
当日,这队使者便火速赶往加里肋亚。我看见黑落德在宫中来回踱步,不时望向玛革洛监狱的方向——那里囚禁着指责他罪行的先知,而此刻,他正用沾满鲜血的手,试图扼杀另一位更伟大的先知。
次日清晨,主耶稣再次在会堂讲道。出乎意料的是,祂的敌人们竟未多加阻拦——原来他们暗中约定,要等到下午的集会时再群起而攻之。主仍交替引用《依撒意亚先知书》和《申命记》的经文,特别详细阐述了应如何虔守安息日的真谛。可悲的是,根纳布里的病人们因惧怕黑落德党人的威胁,竟不敢前来求主医治。
会堂中,主突然提起黑落德派来的使者:"当他们到来时,你们可以告诉那些狐狸:让他们的主子不必为我费心。他大可以继续作恶,对若翰实施他的阴谋。至于我——"主的声音如雷霆般震撼,"我绝不会受他限制。无论何时何地,甚至在耶路撒冷,我都要完成父派遣我的使命。"
这番话令敌人暴跳如雷。下午,主与门徒们从虔诚的法利塞人狄诺克家中出来散步。行至城门口纳塔乃耳的住处时,安德肋进去将他唤出。纳塔乃耳带着一位少年亲戚来见主,那是他选定的产业继承人。我见主郑重地将双手放在少年肩上,眼中闪烁着决然的光芒——这一刻,他彻底放下了世俗的一切羁绊,决心永远追随基督。
归来时,主与门徒从会堂所在的城门入城。只见十二个因劳苦贫病交加而奄奄一息的短工,听说耶稣曾在麦田治愈类似病症,便相互搀扶着从乡间赶来。他们瑟缩在会堂外的墙根下排成一列,只盼主经过时能求得医治。
主走近时,温言安慰他们:"放心吧。"见他们仍哀声恳求,便嘱咐道:"且忍耐片刻。"这时尾随在后的经师们勃然大怒——他们好不容易才阻止城中病人来求治,岂容这些外乡人坏了规矩?便假意劝诫道:"莫要在城中惹是生非!"实则粗暴地驱赶这些可怜人:"主有要事与我们商议,岂能为你们耽搁?"
我看得真切:有个双腿浮肿的老农被推搡倒地,另一个咳血的青年被拽着衣领拖行。他们枯瘦的手指在石板路上抓出几道血痕,却始终望着主的背影喃喃祈祷。最令人心碎的是,这些被强行架走的病人们,眼中竟无半分怨恨,只有深不见底的哀伤与顺服。
在会堂内,主耶稣正深入讲解安息日的真义。当日诵读的《依撒意亚先知书》中,明确记载着有关安息日的诫命。讲道中途,主忽然指向城外环绕的深壕——那里有几头驴正在吃草。
"倘若你们的驴在安息日跌入壕沟,"主的目光扫过在场的经师们,"你们可会在安息日拉它上来救它性命?"会堂内鸦雀无声。"若是人掉下去呢?"主的声调提高了,"你们可会施以援手?"死一般的寂静笼罩全场。"你们可会在安息日接受身心的救赎?可会容许在安息日施行慈悲之举?"
见众人依旧沉默,主坚定地说:"既然你们无言以对,便是承认我的教导无可指摘。那些在会堂外求治的可怜人在哪里?带他们进来!"见无人动弹,主正色道:"既然你们不肯,我只好差遣门徒去寻。"这话终于让那些反对者慌了手脚,急忙派人去找。
不多时,十二个病人蹒跚而入。他们中有的跛足,有的患水肿浑身浮肿,连手指都肿胀得无法并拢。多么令人心酸的景象!方才被经师们驱赶时,他们是何等绝望;此刻重回会堂,眼中却焕发着希望的光彩。
主命病人们排成一列。令人动容的是,病轻者主动将更严重的患者让到前面,好让他们优先得到医治。主走下台阶两阶,召唤第一位病人上前。他们多数是手臂瘫痪的患者。
主举目向天,默祷片刻,随后以温柔的动作抚过他们萎缩的肢体。祂的手指如春风般轻触那些扭曲的手臂,自上而下缓缓抚过。当主帮他们活动关节时,我听见骨骼发出轻微的响声。每治好一位,主便嘱咐:"退后去,感谢天主吧!"那些原本僵硬的手臂,此刻已能自由活动。
患水肿的病人肿胀得几乎无法行走。主将手按在他们的头顶与胸口,生命的力量立刻涌入他们体内。有个原本像灌满水的皮囊般的老者,竟能轻快地转身退下。虽然积水尚未完全消退,但不出数日,这些病人都将完全康复。
当主施展治愈奇迹时,人群如潮水般涌来。许多原本躲藏的病患者也壮着胆子加入,与得治愈的人一同高声赞美天主。这声势如此浩大,那些原本趾高气扬的经师们,此刻却满面羞惭地退到角落,有几个甚至灰溜溜地溜出了会堂。
主继续教导群众直到安息日结束。祂讲述天国的临近、悔改的必要,声音如清泉滋润人心。那些曾夸口要难倒主的经师们,此刻竟哑口无言,场面颇为讽刺——他们先前私下如何嚣张地夸口,如今就如何狼狈地沉默。面对主最简单的质问,他们竟连半句反驳都说不出。
安息日结束后,城中的一座花园里举办了盛大的丰收庆典。耶稣与门徒们受邀参加,宾客尽是当地显贵、远客,甚至还有几位富农。长桌上堆满五谷百果,新酿的美酒在铜壶中泛着琥珀光,刚出炉的面包散发着麦香。
我看见各色丰收之物在此汇聚:金黄的麦穗编成花环,葡萄串垂在银盘边缘,石榴裂开露出红宝石般的籽粒。烤全羊在炭火上滋滋作响,旁边还摆着待烹的禽鸟——这些都是丰收的象征。主落座时,有位老农颤巍巍地献上第一筐无花果,眼中闪着泪光。
席间,主指着满桌佳肴说:"看这些土地的出产,岂不提醒我们天国如农夫撒种?有的落在好地里,结出百倍果实。"祂拿起一枚麦穗,"人若只满足于今世的丰收,却不知为永生积蓄粮食,岂非愚昧?"这话让几位正夸耀仓廪充实的富商面露惭色。
主教导谦卑与仁爱的真谛
宴席开始前,主人特意将首位安排给主耶稣和祂的门徒们。不料一位傲慢的法利塞人却抢先占据了首席。主轻声问他:"你是如何得到这个位置的?"那人倨傲地回答:"按本城尊师重道的传统,饱学之士理应居首。"主平静地说:"凡在世上争高位的,在我父的国里必无立足之地。"那法利塞人顿时羞愧难当,虽强作镇定装作自愿让座,终究灰溜溜地退到了末位。
席间,主谈到安息日的真义,特别引用《依撒意亚先知书》第五十八章第七节:"应将你的食粮分给饥饿的人,将无地容身的穷人领到你的家中。"主问道:"在这样感恩丰收的宴席上,按传统不是该邀请穷人同乐吗?"祂环顾四周,继续说:"那些穷人现在何处?既然你们尊我为上宾,奉我为宴席之主,我就有权决定哪些人应当入席。去把那些我医治过的病人,还有街头的穷苦人都请来吧!"
见众人踌躇不前,门徒们立刻起身到各街道召集穷人。很快,衣衫褴褛的人们络绎不绝地到来。主和门徒们主动让座,而那些经师们则一个个悄悄溜走了。主带着门徒和几位明理的宾客,亲自为穷人端菜斟酒。餐毕,又将剩余的食物全部分给穷人,他们个个欢天喜地。
事后,主带着门徒们回到城西法利塞人狄诺图斯的家中安歇。那夜,主对门徒们说:"今天你们看到的,正是先知预言的实现:真正的斋戒就是与穷人分享你的饼。"
翌日清晨,根纳布里城内外的病患如潮水般涌向狄诺克的家。整个上午,主耶稣都在医治他们——那些手臂瘫痪的、浑身水肿的,一个个在主的抚触下重获新生。有个特别动人的场景:一位老妇瘫痪多年的手指,在主温暖的手掌中渐渐舒展,像枯枝逢春般恢复了知觉。
狄诺克十二岁的儿子约沙法特穿着典型的犹太男童长袍——那是一件前襟系扣、两侧开衩的衣裳,下摆垂至脚踝。孩童们平日任衣袍自然垂落如宽松罩衫,偶尔在腰间束带便形成优雅的褶裥。待年岁稍长,他们就会换上与成人相似的短袍,并穿上类似裤装的束腿下衣。
临别时分,主将狄诺克紧紧拥入怀中,这位新门徒流下了许多泪水。
主耶稣与纳塔乃耳、安德肋、雅各伯、撒图尔尼诺、阿黎斯托布罗、塔尔息索、帕尔默纳及另外四位门徒,向南穿过山谷行走了约两三个时辰。夜幕降临时,他们在两座城之间的斜坡上,找到了一间收割者留下的空草棚过夜。
左边那座城叫乌拉玛,右边的我想是叫雅非亚。从乌拉玛到塔黎哈雅的距离,与从格纳布里斯到提庇黎雅差不多远。右边那座城比贝突里雅地势低些,离得也远。但从远处看,由于中间的山丘遮挡,贝突里雅仿佛就矗立在雅非亚的正后方。这地方看似离主所行的路很近,但道路很快转弯,就看不见了。
主先前教导收割工人的那片田地,正是当年若瑟遇见牧放羊群的兄长们的地方。那个长方形的深井,也正是他们把若瑟放下去的那口井。(注:若瑟被卖到埃及却拯救了全家,人子也要被交在罪人手中,为拯救万民。)
1. 《创世记》3章7节及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