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过午,耶稣就带着门徒从达贝勒特出发,往北走了约三小时,来到伯突里雅附近不到一小时路程的基斯卡拉平原和城邑。启程时,东边有个地方(大概是雅非亚),西边正对着大博尔山的方向还有个村落。
基斯卡拉坐落在一处高地上,不过没有伯突里雅那么高。这是黑落德王雇佣外邦士兵驻守的军事要塞。犹太居民则聚居在离城堡约一刻钟路程的独立街区。这城邑风貌很特别:开阔的广场、围着木栅栏的大型建筑(像是用来拴马匹的),环城还有带塔楼的城墙,守军可在多层塔楼里布防。最醒目的是某座塔楼旁矗立着异教寺庙。
当地犹太人与外邦驻军相处融洽,专门为他们制作皮具、马具和军械装备。他们还是周边肥沃土地的共有人和管理者。极目远眺,能望见通往葛法翁的革乃撒勒富饶平原。
要塞建在高处,铺石道路沿着梯田般的台地盘旋而上。犹太街区就散布在这处高地的斜坡上。街区前有口井——其实是用管道从远处引水的蓄水池。耶稣和门徒们刚到,就在这水池边坐下休息。
此时,犹太居民区正在举行节庆活动,男女老少都在果园和田间欢聚。城里来的外邦孩童也在一旁,不过自觉地与犹太人保持着距离。
当人们看见耶稣一行人来到蓄水池边,城中的长老们立即带着那位博学的经师前来迎接。他们为耶稣和门徒们行洗脚礼,又献上新鲜水果。耶稣就坐在池边讲道,用当地正在进行的第二次葡萄丰收作比喻——这时节,人们正忙着采收第二季葡萄和各种瓜果。
随后,耶稣走到外邦孩童聚集的地方。他先与母亲们交谈,为孩子们祝福,还治好了其中几个患病的孩子。
那天,基斯卡拉的犹太人正在庆祝一个纪念日——为纪念他们摆脱撒杜塞派创始暴君的奴役。这位暴君生活在基督降生前两百多年(可惜我记不起他的名字了),曾是耶路撒冷公议会的一员,专门负责监督成文律法之外的信仰条款。
他用极端严苛的思想折磨百姓,甚至宣称:"侍奉天主不该指望赏报,要像奴隶服侍主人那样无条件顺从。"基斯卡拉虽是故乡,乡亲们却对他的暴政深恶痛绝。今日的节庆,正是为欢庆他的死亡。
他有个撒玛利亚门徒叫撒杜克,此人不仅否认肉身复活的教义,更继续散播创始人的谬论。撒杜克师从安提哥努,还有个撒玛利亚同伙帮他传播异端邪说。
耶稣和门徒们住在会堂长家中,并在会堂前院讲道治病。他们带来许多患者求治,其中有位患水肿病的老妇人。这位会堂长是位博学正直之士,因当地百姓厌恶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特意推举了这样一位贤者。为使他增广见闻,众人甚至筹款送他远游至埃及求学。耶稣与他长谈时,会堂长照例谈及若翰,盛赞其德能,并问耶稣:"您既拥有如此大能,为何不设法解救这位真正伟大的先知?"
在会堂前院讲道时,耶稣向门徒预言了基色辣将要兴起的三个狂热分子:
第一位是犹太人正在庆节的先烈;
第二位是恶名昭彰的基色辣人若望,他曾在加里肋亚煽动叛乱,围攻耶路撒冷时犯下暴行;
第三位就是当下将要诞生的扫禄——他虽生于基色辣,后随父母迁居塔尔索,将从仇恨转为挚爱,为真理奋不顾身,引领多人归主。
保禄(即扫禄)皈依后,在前往耶路撒冷途中,曾满腔热忱地在基色辣宣讲福音。他父母的旧居仍矗立在城郊尽头,如今租给外人居住。这房子不远处有几处围着栅栏的场院,还有几间类似漂白作坊的小屋,几乎延伸到城区边缘。想必保禄的父母当年是经营亚麻布生意,或开设纺织工坊的。如今租住这房子的,是个名叫阿希雅的外邦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