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我看见吾主耶稣离开了过夜的那间茅舍,带着门徒们向南行了约五个时辰。将近午时二刻,他们来到了一座名叫阿贝尔玛胡拉的小城——这里正是先知厄里叟的诞生地。
这座城坐落于赫尔孟山的一处高地上,层层叠叠的房舍沿着山脊向上延伸,最高的几座塔楼几乎触到了山巅。从这里到斯苛颇里城不过两个时辰的路程,向西望去便是著名的依次勒耳山谷。阿贝尔玛胡拉与依次勒耳城正好连成一条直线。离此不远、靠近约旦河的地方还有座贝则克城,而撒玛黎雅则位于西南方数时辰路程外。
虽然阿贝尔玛胡拉地处撒玛黎雅边境,但居住在此的都是虔诚的犹太子民。
我看见吾主和门徒们来到城外一处歇脚的地方,就像巴勒斯坦的旅人常做的那样,坐在那里休息。按照当地的好客习俗,城里的居民通常会邀请过路的客人到家中款待。果然,不一会儿,几个路过的人认出了耶稣——他们曾在去年的帐棚节时见过祂经过此地。他们赶忙跑回城里,把耶稣到来的消息传开了。
很快,一个家境富裕的农夫带着几个仆人匆匆赶来,手里捧着面包、蜂蜜和一些饮料,恭敬地献给耶稣和门徒们。他热情地邀请他们到家里做客,众人便随他进了城。到了他家,他亲自为耶稣和门徒们洗脚,又拿出干净的衣裳给他们换上,同时吩咐仆人把他们的外衣拿去拍打灰尘、刷洗干净。接着,他立刻命人准备筵席,还特意邀请了几位与他交好的法利塞人一同作陪。这些人很快就来了。
这位主人表面上殷勤好客,态度友善至极,可实际上却是个虚伪之徒。他不过是想在城里人面前夸耀自己曾招待过这位先知,同时也给法利塞人一个私下试探耶稣的机会。他们觉得,在饭桌上单独与耶稣交谈,总比在会堂里当着众人的面更容易试探出祂的心思。
然而,筵席刚刚摆好,城里所有的病人——凡是能走动的——都聚集到了这户人家的院子里。这情景让主人和法利塞人都很不高兴。那主人急忙出去想赶走他们,但耶稣却从席间起身说道:"我有另一种食物,是我的灵魂所渴求的。"说完便带着门徒们出去救治病人。
我看见那些被魔鬼附身的人一见到耶稣就大声喊叫。但祂只用一道目光、一句命令,就使他们痊愈了。还有许多一只手或双手残废的人躺在那里。
吾主伸手抚过那些手臂残废的人,轻轻抬起他们的胳膊上下活动。对患水肿的病人,祂将手按在他们的头和胸前。还有肺痨病人和满身长着非传染性小疮的人。祂吩咐一些人去洁净沐浴,又命令另一些人做些特定的善工,并许诺他们数日内必得痊愈。
我注意到在最远处的墙边,几个患血漏的妇人虚弱地倚墙而立。她们蒙着面纱,因着羞愧只敢偶尔偷偷向耶稣张望。每当她们掀起面纱一角时,露出的面容都写满痛苦。最后,耶稣主动走近她们,轻轻一触就治好了她们。这些妇人立刻跪伏在祂脚前,泪流满面地感谢这莫大的恩典。
这时,整个院子爆发出一片欢呼声,人们唱起了感恩的圣咏。而屋内的法利塞人却紧闭门窗,坐在筵席前又恼又恨。他们时不时跳起来,透过窗棂向外窥视。这场医治持续了很久,等到他们想回家时,不得不穿过挤满病人、痊愈者和欢呼人群的院子——这景象简直让他们心如刀割。
最后聚集的人越来越多,耶稣不得不暂时退回屋内,等众人散去。
暮色渐沉时,五位肋未人前来邀请主与门徒到他们管理的学校过夜。主向那位虚情假意的法利塞人富农辞别时,简短劝诫了几句,用了类似"狐狸"的比喻——那人表面仍维持着恭敬,我却看见他转身时嘴角抽搐。
学校的长廊已铺好地毯,用活动屏风隔成简易床榻。用罢简餐后,我注意到这建筑的特别之处:
东厢是男童学校,传来朗朗诵经声
西厢竟是为皈依犹太信仰的外邦少女设立的学堂
最令人惊叹的是,这所学校可追溯至圣祖雅各伯时代。当年黎贝加为阻止厄撒乌与异族通婚,特意在此设立女校,教导客纳罕少女学习亚巴郎的信仰。校址本是她的产业,雅各伯为躲避厄撒乌时,也曾在此牧放羊群。
雅各伯在阿贝耳玛胡拉藏身许久。每当黎贝加被问及爱子去向,她总是回答:"他在远方为外人放牧。"实际上,雅各伯时常秘密回来看望母亲,但为躲避厄撒乌,母子俩不得不小心谨慎。
我看见雅各伯在此生活的遗迹:
他在城外挖掘的水井,正是主入城前歇息之处。百姓视之为圣迹,常年加盖保护;
附近还有他开凿的长方形蓄水池,四角规整,石阶蜿蜒而下。
后来藏身之处暴露,黎贝加发现雅各伯竟也像厄撒乌那样,可能要娶客纳罕女子为妻。于是她和依撒格决定送雅各伯去帕丹阿兰——到拉班舅舅那里,这才有了后来为辣黑耳和肋阿服劳役的故事。
黎贝加的学堂
黎贝加之所以将学堂设在远离赫特人聚居地之处,是因为依撒格与培肋舍特人冲突不断——那些人千方百计要毁掉它。她将学堂托付给一位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同乡管理(我想那人可能是她乳母的丈夫)。
少女们住在帐篷里,学习游牧时期家主妻子应知的一切:从亚巴郎的信仰到希伯来主妇的特别职责。她们在园中种植各种藤蔓作物——南瓜、甜瓜、黄瓜,还有一种特别的谷物。她们饲养着体型硕大的绵羊,取奶制酪。识字课对她们尤为艰难,那时的文字是刻在厚厚的棕色木板上(后来才用羊皮卷)。我看见她们剥下树皮,用烧红的金属烙字。
她们有个精巧的匣子,里面分格装着各种金属符号。写字时,先把符号在火焰中烧红,再烙在树皮上。那火焰既用于书写,也用来烹煮、烘焙和照明。照明装置尤为奇特:一个黑色容器(形状像外邦神像的头饰)中央有透气孔,周围环绕着空心小塔,可放置食物。炭盆上方倒扣着锥形带孔罩子,四周设有可推拉的小窗——需要光线时就推开朝向无风处的窗格(这在帐篷里格外重要)。炭盆下层可烤薄饼,上层浅锅烧水,既能沐浴炊煮,又能炙肉烧烤。这种轻便炉具随迁随行,那些烙字的金属符号正是在这样的炉火上烧红的。
客纳罕人与以色列女子的服饰差异
我看见客纳罕女子与以色列女子的装束截然不同。那些客纳罕女子皮肤黝黑,乌黑的长发映衬着她们琥珀色的眼眸——与亚巴郎家族红润的橄榄色肌肤形成鲜明对比。
客纳罕女子的装束颇为奇特:
她们身着及膝的黄色羊毛宽袍,由四片布料组成,膝下用束带收紧,形似灯笼裤。
不同于犹太女子紧裹下肢的穿着,她们的袍子从腰间自然垂落,前后衣褶如波浪般散开。
上半身围着对折的宽幅布片,像敞开的无袖罩衫般搭在胸前背后,肩头用搭扣固定,腰间以皮带束紧,活像个收口的麻袋。
双腿交叉缠绕着皮条凉鞋,肌肤若隐若现。
手臂裹着透明薄纱,金属环将布料箍成袖筒。
头戴羽饰尖帽,帽顶垂下的翎毛如同军盔冠缨。
她们虽体态婀娜,却远比以色列子孙蒙昧无知。少数人还会披着上窄下宽的斗篷。
以色列女子的装束则庄重得多:
先以绷带般的布条缠绕身躯,再套上长款束腰内衣。
最外层是前襟带纽扣的长袍。
头缠层层叠叠的纱巾,那褶皱的样式竟与现今人们颈间的蕾丝飞边颇为相似。
丽贝卡时代的宗教教育
我看见古时丽贝卡时代的孩子们如何学习圣祖亚巴郎的信仰。他们首先学习的是天地万物的创造:天主如何造了原祖亚当和厄娃,如何将他们安置在伊甸乐园里。那时,我看见撒殚怎样诱惑了厄娃,我们的原祖又是怎样违背了天主命他们禁食的诫命。当他们吃了禁果后,罪恶的欲望就在人心中滋生了。
那些年轻的女孩子们还学到:魔鬼曾向我们的原祖撒谎说:"你们将如同天主一样知道善恶。但犯罪后,他们的眼睛反而被蒙蔽了——原先拥有的属神眼光消失了。从此,男人必须汗流满面才能糊口,女人要在痛苦中生产子女,就连获取知识也变得困难重重。不过,她们也学到那个充满希望的预言:女人后裔要踏碎毒蛇的头颅。
她们继续学习亚伯尔和加音的故事。我看见加音的子孙如何堕落成邪恶的一族。那些"天主子民"被"人的女儿们"的美貌迷惑,与她们结合后,生下了孔武有力却背弃天主的巨人族。这些巨人精通邪术魔法,发明并传授各种享乐之道和虚妄的智慧,使灵魂深陷罪孽、远离天主。这族人的罪恶滔天,以致天主决定除诺厄一家外,要毁灭所有人类。
在异象中,我特别看见这些恶人主要居住在一座高耸的山脉上,他们不断往更高处攀爬。但在大洪水时,整座山都被淹没,如今那里已是一片汪洋。
孩子们还详细学习了洪水灭世的故事:诺厄如何造方舟得救,闪、含、耶斐特的典故,含的罪过,以及人类在巴贝尔塔重蹈覆辙的傲慢。他们了解到人们如何建造通天高塔,天主如何变乱语言、使人分散四方。这些故事让年轻学子们想起那些居住在高山上的邪恶巨人——正是这种违背天主旨意的结合,带来了可怕的后果。
我特别注意到,在巴贝尔塔那里,人们同样盛行招魂术和偶像崇拜。这些事都清楚地显明:凡背离天主的道路,终将招致灾祸。
通过这些教导,那些皈依的外邦少女们被警醒:不可与拜偶像者结合,不可沉迷于招魂术和隐秘邪术,要远离世俗的诱惑、肉体的享乐和虚浮的装饰——简而言之,凡不能引人归向天主的事都要远离。她们学到,这些恶习正是当年天主毁灭人类的缘由。
相反地,她们被教导要常存敬畏天主之心,恪守服从与顺命之德,在牧人生活的本分上忠信朴实。她们学习天主赐给诺厄的诫命,比如禁食生肉。她们得知天主特选亚巴郎一族,要使他的后裔成为特选的子民,救世主将从这民族中诞生。为此,天主曾将亚巴郎从乌尔地召叫出来,使他与不信的异族分离。
她们还听老师讲述:天主曾差遣发光的白衣人显现给亚巴郎。这些白衣人将天主祝福的奥秘托付给他——正是因这祝福,他的后裔要在普世万民中成为至高。关于这奥秘的传承,她们只学到概括的启示:这是一个将要孕育救赎的祝福。
她们同样得知:默基瑟德也是如同显现给亚巴郎的那般发光的白衣人。他举行了饼酒的祭献,并降福了亚巴郎。课程中也包含天主惩罚索多玛和哈摩辣的史实,作为警世的范例。
当耶稣来到学堂时,我看见那些少女们正在推算默西亚降临的年代表。她们的计算结果都指向同一个结论——默西亚降临的时期就在当下。就在这奇妙的一刻,耶稣带着门徒们走了进来,这情景在孩子们心中激起强烈的震撼。
主耶稣接过她们正在讨论的话题,用最清晰明了的话语向她们解释:默西亚已经来到人间,只是尚未被人认出。祂谈到那位尚未被世人认识的救世主,列举了那些已经应验的预兆。当提及"童贞女将怀孕生子"的预言时,主用含蓄的方式讲述——因为这些少女年纪尚小,还不能完全领会其中深意。
祂勉励孩子们要欢欣踊跃,因为她们正活在古圣祖和先知们翘首期盼的时代。主详细讲述了默西亚将要承受的迫害与苦难,并为此解释了几段相关的先知预言。祂嘱咐她们要特别留意即将到来的帐棚节期间,在耶里哥将要发生的奇事。主谈到将要显的奇迹,尤其是治愈盲人的神迹。
耶稣亲自为她们梳理了默西亚来临的年表,讲到若翰和洗礼的事迹,还亲切地询问她们是否也愿意接受洗礼。最后,主给她们讲述了"遗失的银钱"的比喻,那温柔的声音字字句句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我看见学堂里的少女们盘腿而坐,时而单膝竖起。每人面前都有一张兼具书桌与座椅功能的木台——她们可以侧身倚靠,书写时则将羊皮卷轴平铺其上。听讲时,她们常常恭敬地站立。
主耶稣寄宿的房舍里还设有男童学堂。那其实是座收容所,专门教养被父母遗弃的孩童。有些犹太血统的孩子是从奴隶生活中被解救出来的,他们自幼失学,对祖先的信仰一无所知。
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都在此任教。连年幼的女童也被收留,由年长的女孩们负责启蒙教导。她们学习时,时而跪坐,时而俯身在矮几上书写,那专注的模样令人动容。年长的女孩们教导幼童时,总是先温柔地示范正确的跪坐姿势,再手把手教她们在羊皮上描画字母。
当耶稣步入这所学堂时,男童们正在演算与约伯有关的数题。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主便亲自讲解,并用希伯来字母将演算过程书写下来。我还看见祂解释某种度量单位——大约是两小时的路程或时辰,如今我已记不真切了。主为他们详细讲解了《约伯传》的奥义。
当时有些经师质疑约伯事迹的真实性。因为黑落德所属的厄东族人常讥笑犹太人,说他们竟相信一个厄东贤人的故事,可当地从未有过这样的人物。他们认为这不过是古人编造的寓言,为鼓励以色列人在旷野中忍受苦难。
但耶稣向孩子们讲述约伯的历史时,却如同亲历者一般。祂以先知和教理导师的口吻娓娓道来,仿佛亲眼看见往事重现,又好似约伯亲自向祂倾诉过一切。听讲的孩童们又惊又喜——这位讲述者究竟是谁?是约伯同时代的古人?是天主的使者?抑或就是天主本身?不过孩子们很快就确信,眼前这位定是先知,他们不由得将祂与神秘莫测的默基瑟德联系起来。
主还用比喻阐释"盐"的象征意义,并讲述了荡子的寓言。正当耶稣讲道时,法利塞人突然闯入。当他们听见耶稣将有关默西亚的预兆和预言都引证在自己身上时,顿时勃然大怒。
那天傍晚,我亲眼看见耶稣同肋未人和孩子们一起出城散步。小女童们由大女孩们照应着,走在队伍最后。主耶稣让男孩子们走在前面,自己却不时停下脚步,等那些年幼的女童赶上来。
多么动人的场景啊!主指着周围的万物给她们讲解:树木怎样结果实,花朵如何绽放,蜜蜂采蜜的勤劳,小鸟筑巢的智慧,太阳普照大地的恩泽,水土滋养万物的奥妙,羊群觅食的温顺,农夫耕作的艰辛——每一处受造物都成了活的教理课本。
随后,主用难以言喻的美妙言辞,为男孩子们讲述雅各伯曾在此地挖掘水井的往事。祂说:"活水即将倾注在你们身上。"又痛心地提到,昔日雅各伯的仇敌如何填塞水井,这正如同法利塞人妄图扼杀先知们的训诲与奇迹。
次日清晨,耶稣前往会堂时,发现当地所有的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已聚集在那里,还有许多民众。主展开经卷,开始讲解先知们的预言。有些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顽固地与祂争辩,但主以智慧使他们哑口无言。
这时,我看见一个双臂瘫痪的男子正艰难地向会堂门口挪动。他费尽周折才挪到耶稣必经之处。一位法利塞人不悦地瞪着这可怜人,厉声呵斥他离开。见他不从,他们竟要强行驱赶。那人却死死抵住门框,含泪望向远在会堂深处、被人群重重阻隔的耶稣。
主突然转向他,温声问道:"你愿意我为你做什么?"那人哀求道:"师傅,求您医治我!您若愿意,必定能治好我!"耶稣答道:"你的信德救了你。现在,举起你的双手吧!"话音未落,那人就在远处痊愈了。他高举双手赞美天主,耶稣却嘱咐:"回家去吧,不要声张。"但那人大声说:"师傅,这么大的恩典,我怎能闭口不言?"他跑出去,逢人便诉说这奇迹。
转眼间,大批病人聚集在会堂外。耶稣出来时,一一治愈了他们。之后,祂仍与法利塞人共进午餐——尽管他们心怀不满,表面却始终彬彬有礼。这正是他们的诡计,为要伺机陷害主。当天傍晚,耶稣又治愈了许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