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达肋纳也动身前往加巴辣附近的讲道山。玛尔大和亚纳·克劳法已离开达姆纳(圣妇们经营的客栈),前往玛达拉,劝说玛达肋纳去听耶稣在加巴辣郊外山上的宣讲。与此同时,韦洛尼加、约安纳·雇撒、狄纳和苏法尼特妇人仍留在达姆纳——那里距葛法翁三小时路程,离玛达拉则一个多小时。
玛达肋纳对姐姐的态度还算友善,将她引入一间靠近自己华丽闺房的偏厅,却未让她进入主室。她心中交织着真假参半的羞耻:一方面,她嫌弃这位朴素虔诚、衣着简朴的姐姐竟与那些被自己交际圈所不齿的耶稣追随者为伍;另一方面,在玛尔大面前,她又为自己的放荡生活感到难堪——正是这种矛盾心理,使她不敢让姐姐踏入那些见证她荒唐行径的房间。
玛达肋纳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却缺乏勇气摆脱现状。与她同居的男子粗俗不堪,令她心生厌恶。
玛尔大以智慧和温情劝说道:"你认识的狄纳和苏法尼特的玛利亚——两位聪慧可亲的妇人——邀你一同去山上听耶稣讲道。路程很近,她们真心盼望你作伴。你不必在众人面前为她们难为情,她们举止得体、衣着优雅。你会看到震撼的景象:如潮的人群、先知惊人的口才、治愈病人的神迹、祂直面法利赛人的胆识!韦洛尼加、雇撒的玛利亚,还有深爱你的耶稣母亲……我们都相信你会感谢这次邀请。你在这里郁郁寡欢,周围无人懂你的心。唉,要是你能来伯达尼住些日子该多好!我们每日见证奇迹,广行善事,而你向来最是慈悲……至少明天跟我到达姆纳吧,客栈里有我们的同伴,你可以独居一室,只见相识的人。"
玛尔大言辞恳切,处处避免刺痛妹妹。玛达肋纳的忧郁使她更容易接受提议。她虽稍有推拒,最终仍答应同往,当晚还与姐姐共进晚餐,数次主动去偏厅探望。玛尔大和亚纳·克劳法当夜共同祈祷,求天主使此行成为玛达肋纳蒙恩的契机。
数日前,长雅各伯也曾受悲悯之心驱使,专程来邀请玛达肋纳参加加巴辣的讲道。她在邻宅接待了他。庄严睿智的雅各伯言谈恳切,给玛达肋纳留下极深印象。他并未责备她,反而始终以尊重温和的态度相待,只说:"世上再无比耶稣更卓越者。你无需在意旁人眼光,平常装扮即可。"她虽未当即应允,却已心动,直到玛尔大等人到来促成此行。
讲道前夕,玛达肋纳骑着驴(因不惯步行)与玛尔大、亚纳·克劳法一同离开玛达拉。她衣着考究却不似日后二次皈依时那般浮华。在达姆纳客栈,她独居一室,仅与轮流来访的狄纳和苏法尼特妇人交谈。她们相处时,既有教养又亲切自然,只是两位悔改的罪妇略带尴尬——如同退伍军官遇见成为神父的旧友。但这拘谨很快化作泪水与女性间的惺惺相惜。次日,她们同往山脚客栈,其他圣妇为免玛达肋纳不自在,主动留宿未去听道。她们本希望耶稣留在达姆纳,因各地法利赛人又聚集到了葛法翁。
法利赛人已结盟驻扎在葛法翁——他们刻意选择这座耶稣常往来的中枢之城作为大本营。上次在场的撒玛利亚青年法利赛人并未现身,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人。在纳匝肋及其他地区,法利赛人也组建了类似的抗耶稣联盟。
圣妇们(尤其是圣母玛利亚)忧心忡忡,因法利赛人已公然发出威胁。她们派信使恳求耶稣:"讲道后请勿返葛法翁,可来达姆纳与我们会合,或依您之意转向左右;或许渡湖前往外邦城镇传道更为稳妥,那里没有危险。"耶稣却回信道:"不必为我忧虑,我自知当行之事。我们将在葛法翁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