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耶稣基督圣传与圣经神视录·卷二(真福艾曼丽)列表
·耶稣基督圣传与圣经神视录卷二 目
·壹 从耶稣四十日严斋至首次耶路撒
·一 耶稣在旷野
·1.魔诱三番
·2.幻术之诱
·3.变石为饼之诱
·4.三退魔诱:圣殿顶与万国荣华
·二、耶稣亲临约旦河,命人广施洗礼
·三、耶稣在史罗、克贝匝因与特贝兹
·四 首次正式召叫:伯多禄、斐理伯
·五 加纳婚宴
·1.婚礼仪式·女宾的游戏·男宾的抽
·七 耶稣准许在约旦河施洗
·八 耶稣在阿杜明城与乃波山
·九 耶稣在法撒耳治愈厄色尼派雅依
·十 耶稣在葛法翁、革纳布里斯和基
·六 耶稣在葛法翁与革乃撒勒湖畔
·十一 耶稣在叔能、乌拉玛及葛法翁
·十二、耶稣在多堂与色佛黎的行程·
·十三、耶稣在纳匝肋·三少年与普陵
·十四 耶稣稣在提尔匝附近的拉匝禄
·十五 耶稣在耶路撒冷的首次逾越节
·十六 耶稣洁净圣殿·逾越节晚餐·
·贰 从首次逾越节至雅各伯井旁撒玛
·一、阿布加尔王致吾主的书信
·二 耶稣在提洛与漆冬边境
·三 耶稣在息曷尔里贝纳特
·四 耶稣在阿达玛,一位顽固犹太老
·五 不忠信管家的比喻
·六 耶稣与门徒应邀在色娄基雅施教
·七 耶稣在贝罗撒附近山上讲道
·八 耶稣途经加特赫斐尔前往葛法翁
·九 洗者若翰被捕与囚禁于玛刻鲁斯
·十、耶稣在伯达尼·为耶稣与门徒旅
·十一 耶稣在贝特曷龙·门徒们的艰
·十二 耶稣在息哈尔雅各伯井畔·撒
·十三 耶稣在基乃阿与阿塔洛特——
·十四 耶稣在恩加宁与纳因
·叁 耶稣在革乃撒勒及约旦河畔的传
·一 葛法翁百夫长的使者
·二、耶稣在葛法翁
·三 耶稣在贝特赛达
·四 耶稣在小瑟佛里斯及其周边行医
·五 耶稣在纳匝肋:法利塞人企图将
·六、主耶稣在塔里哈亚治愈癞病人,
·七 耶稣在伯多禄家中。法利塞人的
·八 耶稣在葛法翁施教医治
·九 耶稣治愈伯多禄的岳母:伯多禄的
·十 耶稣在贝突里雅温泉与耶特巴达
·十一 耶稣在多泰因的麦田及热纳布
·十二 耶稣在阿贝尔玛胡拉
·十三 耶稣从阿贝耳玛胡拉前往贝则
·十四 耶稣离开贝则克前往恩农、
·十五 耶稣在辣摩特基肋阿得
·十六 耶稣离开辣摩特前往阿尔加、
·十八 耶稣在阿彼拉与加达辣
·十九 耶稣在狄雍和约格贝哈
·十七 耶稣在贝塔兰萨-尤利亚斯:分
·肆 从第二次帐棚节到玛达肋纳的初
·一 耶稣在厄农与索苛特。稣法尼的玛利
·二 耶稣在阿克拉比(Akrabis)、
·三 耶稣在敖斐辣、撒林和阿鲁玛
·四 耶稣离开阿鲁玛前往塔纳特史罗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一 耶稣在厄农与索苛特。稣法尼的玛利亚。一位犯奸淫妇女的皈依
一 耶稣在厄农与索苛特。稣法尼的玛利亚。一位犯奸淫妇女的皈依
浏览次数:17 更新时间:2025-7-29
 
 


从约格贝哈出发,耶稣沿着一条景色宜人的道路前往厄农,途经索苛特,路程大约一个钟头。路上熙熙攘攘,满是前往受洗的朝圣者和商队的营帐,显得格外热闹。道路两旁早已搭起长长的帐篷,上面覆盖着枝叶,人们仍在忙碌地准备着,因为即将到来的安息日一结束,帐棚节就要开始了。耶稣一路上走走停停,不时教导众人。

快到厄农时,人们搭起了一座美丽的帐篷,稣法尼的玛利亚为耶稣准备了一场隆重的接待。城里许多显贵都来了,司祭们也在场,玛利亚和她的孩子们一同等候。男人们按照习俗,为耶稣和门徒们洗脚,并献上精美的点心。玛利亚的孩子们和其他同龄的孩子负责端上食物。妇女们则蒙着面纱,俯伏在地,脸贴地面,向耶稣致敬。耶稣慈祥地问候她们,并降福她们。

玛利亚满心欢喜,眼中含泪,恭敬地邀请耶稣到她家中作客。当耶稣进城时,玛利亚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以及其他同龄的孩子,手捧长长的花环和羊毛织成的彩带,走在耶稣前面和两侧,如同欢庆的队伍一般。

耶稣在门徒们的陪同下,走进了玛利亚家的庭院。院门口特意搭建了鲜花拱门,祂从下面经过时,花瓣纷纷飘落。玛利亚再次俯伏在祂脚前,泪流满面地表达感恩,她的孩子们也跟着跪拜。耶稣慈爱地抚摸了这些孩子。

玛利亚告诉耶稣,撒玛黎雅妇人狄纳曾来过这里,而她先前同居的那个男人已经领受了洗礼。玛利亚认识狄纳,因为她合法的丈夫和三个孩子都住在大马士革。她和那个撒玛黎雅妇人曾一起颂扬耶稣的德能。此刻她容光焕发,向耶稣展示了许多为司祭准备的华贵祭衣,还有一顶她亲手为圣殿制作的高耸礼冠——她在这方面手艺超群,又拥有丰厚的资财。

耶稣对她十分慈祥。祂和她谈起她的丈夫,建议她回到丈夫身边与之和好,因为她的陪伴会对丈夫有益。至于非婚生的孩子们,可以另作安排。祂还嘱咐她派人去请丈夫前来相见。

离开她家后,耶稣前往洗礼场所,登上讲台向民众施教。

拉匝禄、阿黎玛特雅的若瑟、韦罗尼加、西默盎的儿子们,还有几位从耶路撒冷来的门徒,都到这里过安息日。安德肋、若望和若翰的几位门徒仍在场,但雅各伯(次雅各伯)已经回去了。

洗者若翰又派使者来催促耶稣,恳求祂前往耶路撒冷,在众人面前公开表明自己的身份。若翰现在心急如焚——他明明受到强烈的驱使要为耶稣作证,却始终无法如愿,这让他焦虑不安。

安息日开始时,耶稣在会堂里讲道。祂以创世、洪水及人类堕落为主题,意味深长地暗示默西亚的到来。祂特别精彩地诠释了《依撒意亚先知书》42:5-43章的经文,并将这些预言与自身及犹太子民的命运联系起来。

安息日结束后,稣法尼的玛利亚在公共宴会厅为耶稣设宴。大厅和餐桌都用枝叶、鲜花和灯盏装饰得美轮美奂。宾客众多,其中不少是曾被耶稣治愈的人。女宾们坐在屏风后的区域。宴席间,玛利亚带着孩子们上前,在桌上摆满名贵香料,又将一瓶芬芳的香液倾倒在耶稣头上,随后俯伏在祂脚前。耶稣慈爱地接受了这些敬意,并讲述了几则比喻。在场无人指责玛利亚,众人都因她的慷慨大方而敬爱她。

次日清晨,耶稣治愈了几位病人后,又在会堂施教。随后祂来到一处专为已受洗和预备受洗的外邦人准备的场所讲道。当讲到荡子的比喻时,祂的语调如此真挚自然,仿佛自己就是那位迎接爱子归来的父亲。祂张开双臂呼喊道:"看啊!看啊!他回来了!快为他预备宴席吧!"这情景生动得令众人四下张望,仿佛耶稣所描述的正在眼前发生。

当提及父亲为归来的儿子宰杀肥犊时,祂的言辞充满奥秘的深意。那语气仿佛在说:"但天父为拯救迷失的子女,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圣子作牺牲,这样的爱又当如何衡量?"这番教导主要是为在场的悔罪者、已受洗者和外邦人而发——他们正如同归家的荡子。所有人都被感染,充满喜乐与彼此相爱的情怀。

这教导的果实很快在帐棚节的庆典中显现出来:犹太人以前所未有的善意款待着外邦弟兄们。下午时分,耶稣带着门徒和一大群居民出城散步,沿着约旦河畔繁花似锦的草场漫步,外邦人的帐篷就点缀其间。众人谈论着方才听到的荡子比喻,个个喜气洋洋,沉浸在相亲相爱的氛围中。

安息日的仪式今日比往常提早结束。耶稣在结束前再次施教并治愈了几位病人。随后众人出城——更准确地说,是来到城郊一片区域。这座城的建筑布局很不规则,开阔的广场和花园将街道分割得有些错落。

此刻盛大的庆典开始了。帐棚分三列排开,装饰着鲜花、翠枝、各色果实拼成的图案、彩带和数不清的灯盏。中央的帐棚里坐着耶稣、门徒们、司祭们和城中的显要,众人分成若干小组。一侧的帐棚是妇女们的区域,另一侧则是学堂的孩童、青年男女,他们自然地分成三个群体。老师们坐在学生中间,每个班级都有专属的咏唱者。

不一会儿,头戴花冠的孩子们手持长笛、铃铛和竖琴,环绕着餐桌奏乐歌唱。我看见男人们一手持棕榈枝——枝上挂着叮当作响的小铃球,还有细长叶片的柳枝,以及一种我们常栽在盆中的灌木枝条(后来知道是桃金娘);另一手握着金黄色的厄斯洛格香橼果。他们随着歌声三次挥动枝条:分别在宴会开始、中途和结束时。这种香橼并非巴勒斯坦本土所产,它来自更温暖的地区。虽然在阳光充足处偶有生长,但果实总是小而酸涩,难以完全成熟。商队从热带地区运来的果实则金黄饱满,形似小甜瓜,顶端带着冠状突起,表面有棱纹,略显扁平。果心处的果肉泛着红丝,里面整齐排列着五粒小核,却没有籽囊。弯曲的果梗上曾开着洁白如接骨木花的簇状花朵。这种植物的大叶下侧枝容易生根入土,新枝由此萌发,渐渐长成凉棚般的结构,果实就从叶腋处结出。

外邦人也参与了这场庆典。他们同样搭建了青枝帐棚,那些已受洗的外邦人被热情地安排在犹太人身边就座——众人仍沉浸在荡子比喻带来的感动中。这场欢宴持续到深夜,耶稣穿梭于各桌之间施教,并吩咐门徒们随时补上欠缺的用品。谈笑声与欢歌此起彼伏,不时穿插着祈祷与圣咏。整个会场灯火通明,厄农城的屋顶上布满了帐篷,居民们夜间便睡在其中。而城外帐棚区里,当宴席散尽、众人安歇后,许多穷人和仆役仍留守夜巡。

耶稣在门徒和众多追随者的陪同下,从厄农返回不远的索苛特。沿途大部分道路都搭满了节日的帐棚和帐篷——周边地区的居民都聚集在此庆祝,往来商队也暂停行程加入庆典。整条道路宛如凯旋的游行队伍,帐棚后方支着遮阳篷的货摊供应着各类食物。

耶稣花了数小时才走完这段路,因为沿途不断有人向祂致敬,祂也时常停下脚步施教。直到傍晚时分,祂才抵达索苛特的会堂。这座位于雅波克河北岸的美丽城市,拥有极其宏伟的会堂建筑。除了帐棚节,当地今日还在庆祝雅各伯与厄撒乌和解的纪念日——根据犹太传统,两位先祖正是在这一天冰释前嫌。来自阿贝耳玛胡拉孤儿院的孩子们也出现在庆典中,他们先是在厄农参加活动,如今又来到索苛特参与这场年度盛事。整座城都沉浸在双重节日的喜乐里,各地访客络绎不绝,会堂内外回荡着纪念先祖和感恩天主的诵唱声。

这座会堂是我见过最华美的建筑之一,今日更因无数花冠、彩带与璀璨灯盏的装饰而愈显辉煌。高耸的穹顶由八根立柱支撑,建筑两侧的回廊连通着肋未人的住所和学堂。会堂尽头的地势略高,中央矗立着一根雕饰精美的圆柱,柱身环绕着层层搁架——里面安放着 Torah 经卷。

圆柱后方设有供桌,近旁的帷幔可将圣所与会堂其他区域隔开。再往后两级台阶,是呈弧形排列的司祭座席,正中的高座属于讲道者。座席后方安放着香坛,正上方的穹顶开有天窗;而会堂最深处,几张长桌陈列着信徒们的献仪。

男信友们按阶层站立在会堂中央。左侧略高的平台上,栅栏隔出的区域是妇女们的席位;右侧则按班级排列着学堂的孩童——男孩与女孩分区而立。

今天的庆典以"天主与人和好"为主题。众人依照个人意愿,或公开或私下地进行集体告罪仪式。他们环绕香坛献上赎罪祭品,从司祭手中领受补赎,并自发许下誓愿——这仪式与我们今日的告解圣事有着惊人的相似。

讲经师从导师座上宣讲雅各伯与厄撒乌如何在今日与天主及彼此和好,也谈及拉班与雅各伯重修旧好并向主献祭的事迹,恳切劝勉听众悔改。许多在场者因着若翰和耶稣连日来的教导早已心有所感,正等待这个盛大节期来践行补赎。

几位自觉罪孽深重的男子,穿过讲经师座旁栅栏的小门绕到祭坛后方,将赎罪祭品置于长桌上由司祭接收。随后他们回到安放律法经卷的圆柱前,或向聚集的司祭们公开告罪,或自行选择一位司祭私下忏悔——这时司祭与悔罪者会退到帷幔之后,低声告明罪过。司祭在指定补赎的同时向香坛投香,若烟柱以特定方式升起,民众便视为悔罪者痛悔真诚及罪赦的征兆。其余犹太人在告解过程中始终咏唱祈祷。

悔罪者们作出一种信仰宣誓,承诺忠于梅瑟律法、忠于以色列、忠于至圣所。接着他们伏地痛哭告罪。妇女们随后进行类似仪式:先献祭品,再退到栅栏后请司祭听告解。

当耶稣抵达会堂时,补赎仪式已然开始。祂在会堂入口受到迎接,随后静立于经师们所在的讲道台上——此刻正有一位经师在宣讲。约莫申初时分,祂的身影出现在圣殿。

悔罪者们的献仪琳琅满目:各色鲜果、银钱、为司祭准备的衣袍、布料、丝质流苏与缨络、腰带等物,但最珍贵的还是成匣的乳香——部分当即被投入香坛焚烧。

这时,我目睹了一幕感人至深的场景。当众人正在告解献仪时,一位仪态高贵的妇人坐在靠近补赎处的专属席位——她的座位被栅栏与其他区域隔开。只见她神色焦虑不安,身旁的使女刚将盛满献礼的篮子放在矮凳上。妇人急切等待着自己的时刻,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渴望,突然起身拉上面纱,命使女捧着祭品在前引路,径直穿过栅栏走向司祭们所在的禁区。

守卫试图阻拦,但那使女高喊着:"让开!给我家夫人让路!她要献祭,她要补赎!"硬是闯了进去。满面忧伤的妇人跪倒在司祭面前恳求和解,却被要求退下。这时一位年轻司祭握住她的手说:"我为你行和好礼!你的身体虽不该在此,但悔罪的灵魂理当被接纳!"随即转向耶稣请示:"老师,您看如何?"

妇人俯伏在耶稣脚前,祂宣告:"她的灵魂确有权留在此处。允许这亚当的女儿补赎吧!"司祭便带她进入帷幔后的告解亭。当她再次出现时,泪流满面地伏地哭喊:"请用脚踏我吧,我是个淫妇!"司祭们轻轻用足尖触碰她。

毫不知情的丈夫被请来。耶稣坐上导师座,一番话直击这男子心灵。当蒙着面纱的妻子在他脚前痛悔认罪时,丈夫热泪盈眶。耶稣对妇人说:"你的罪赦了。起来吧,天主的女儿!"丈夫深受感动,向悔过的妻子伸出手。司祭用妻子的面纱与丈夫的长巾将两人手腕系在一起,降福后又解开——这宛若重缔婚约的仪式。获得宽恕的妇人喜极而泣,先前献祭时她曾不断呼喊:"求你们祈祷!焚香献祭,好使我的罪得赦!"此刻她被司祭搀回座位时,仍颤抖着反复咏诵圣咏片段。

她的献仪包括帐棚节特用的名贵果实——那些果实被精心摆放在篮中,彼此间垫着软布以防磕碰。还有为司祭祭衣准备的绣边、丝穗与流苏。同时她将几件华美的绸缎衣裙投入火中焚烧,那些曾是她为取悦情人而穿的虚荣装束。

这位体态丰盈、气质高贵的妇人,以炽烈的痛悔和自愿的告罪赢得了宽恕。她的丈夫——一位虔诚的男子——真心与她重修旧好。值得注意的是,这段不正当关系并未留下子嗣,且是她主动断绝了罪孽的羁绊,甚至引领情人悔改。不过她既未向司祭也未向丈夫透露对方身份,因为按规矩丈夫不得追问,而她也不可指名道姓。

在场民众虽未看清细节,但都注意到仪式的中断,听见她呼喊"求你们祈祷献祭"的哀恳。众人热切为她祈祷,并为这悔罪的灵魂欢喜。约旦河东岸的居民素来保持着先祖时代的淳朴民风,此刻他们眼中闪烁的,正是那种传承自亚巴郎的慈悲之光。

耶稣继续以优美动人的语言施教。我清楚记得祂提及先祖之罪与我们自身罪过的关联,并纠正了一些听众对此的误解。祂引用了一句古谚:"你们的祖先吃了酸葡萄,而你们的牙齿酸倒了。"(注:参看耶肋米亚先知书31:29)

随后,学堂的师长们被问及学生们的过失,而孩子们则被提醒:只要诚心认错悔改,必得宽恕。

此时,会堂外的走廊上聚集着许多病人——虽然按照帐棚节的惯例,病人通常不得进入圣殿区域,但耶稣却吩咐门徒将他们带到会堂与经师住所之间的连廊。当节庆活动临近尾声,整座会堂早已被无数灯盏照得通明,耶稣便来到连廊,治愈了众多患者。

就在耶稣步入连廊的瞬间,那位刚获宽恕的妇人派来使者,恳请主与她稍作交谈。耶稣应允后与她独处片刻,妇人立即伏拜在祂脚前泣诉:"老师,那个与我一同犯罪的人,求您使他与天主和好!"耶稣承诺将在宴席结束后,在同一地点会见那人。

治愈病人后,全城在露天广场举行了节庆宴席。耶稣与门徒们、肋未人及城中显要坐在中央的大凉棚下,男女分席而坐——但穷人们并未被遗忘,每桌都将最好的菜肴分送给他们。

耶稣挨桌巡视,连女宾区也不例外。那位重获新生的罪妇满心欢喜,女伴们也都围着她真诚祝福。但她始终坐立不安,频频向耶稣投去焦急的目光——因为她知道,那个曾与她一同犯罪的人,此刻正在约定的连廊处等候。当耶稣经过她身旁时,轻声安抚道:"我知道你忧虑什么,放心吧,时候到了自会成全。"

宴席散后,耶稣前往会堂附近的住所。那个在连廊等候多时的男子突然现身,跪倒在祂脚前痛陈罪过。耶稣告诫他"不要再犯罪了",并指定补赎:每周秘密向司祭捐赠善款,不必公开献祭,只须在静默中哀悼自己的罪。(注:这种私下补赎的方式,与当时公开认罪的习俗形成鲜明对比,预示了后来告解圣事的仁慈本质)

耶稣从索苛特返回厄农后,先在洗礼处施教、治愈病人,并探望了外邦信友。几批新皈依者在此受洗——这里仍保留着若翰最初在敖难附近约旦河施洗时的布置:一座帐篷和浸礼石台。慕道者们扶着栏杆俯身,将头探向洗礼池上方。耶稣亲自听许多人告罪并赦免其罪,祂已将这权柄授予几位资深门徒,比如安德肋;而年轻的若望尚未施洗,只作见证人和代父。

临行前,耶稣专程到稣法尼的玛利亚家中与她深谈,给予她有益的指引。此时的玛利亚已焕然一新:满溢爱心、热忱、谦卑与感恩,终日照料贫病者。原来先前耶稣在辣摩特和巴商一带传教时,曾派门徒到伯达尼报信,将玛利亚皈依的喜讯告知圣妇们——韦罗尼加、约安纳·雇撒及玛尔大为此专程前来探望过她。

离开厄农时,耶稣接受了玛利亚和许多民众馈赠的丰厚礼物,随即全部分发给穷人。出城的拱门装饰着鲜花与彩带组成的凯旋门,群众咏唱着赞美诗欢送祂。刚出城门,又有妇女儿童献上花环——这是帐棚节的古老习俗。不少市民一直送祂到城界之外。

南行的道路沿着约旦河东岸延伸两小时,随后向西蜿蜒半小时,再折向南方,直达坐落于山脊上的阿克拉彼斯城。

 


上一篇:肆 从第二次帐棚节到玛达肋纳的初次皈依
下一篇:二 耶稣在阿克拉比(Akrabis)、史罗(Silo)和哥拉汛(Korea)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版权所无 2006 - 2025 xiaodelan 我们的域名: Www.xiaodelan.Love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粤ICP备07010021号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