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达肋纳和同伴们早早抵达山脚下,发现人群已在山坡上扎营。各类病患按病症轻重,被安置在不同区域的轻便凉棚下。高处,门徒们正有序引导人群,并给予帮助。
讲道者的座位设在一道矮矮的半圆形石墙前,上方搭着遮阳篷,周围也零星支着类似的篷子。玛达肋纳和几位妇女在不远处的小丘上寻了个舒适的位置坐下,既能清楚看见耶稣,又不至于太过显眼。
约莫上午十时,耶稣带着门徒登上山坡,法利赛人、黑落德党人和撒杜塞人尾随其后。祂在讲席落座时,门徒与法利赛人分列两侧,形成环形人墙。讲道中耶稣几度停顿,让听众轮换位置——远处的上前,近处的退后,重要训诲亦反复申明。间歇时众人用些点心,耶稣也略进饮食。
这场讲道堪称耶稣迄今最震撼人心的宣讲。祂以祈祷开场,直言:"若我称天主为父,你们不必惊骇——凡承行天父旨意的,都是祂的子女。"随即以响彻山谷的祷词向天父呼求,继而如古先知般厉声疾呼悔改之道。从初始的盟约到历代预象与警告,祂将救恩史娓娓道来,指明这些正在也应验于当下。
祂引证先知预言证实默西亚已来临,谈及忠信完成使命的前驱若翰,痛斥听众的顽梗。接着历数他们的罪恶:虚伪、放纵肉欲的偶像崇拜;以犀利言辞揭露法利赛人、撒杜塞人与黑落德党的伪善;更慷慨陈词天主震怒与迫近的审判——耶路撒冷与圣殿的倾覆,及悬于家国的种种灾祸。
祂大量引用玛拉基亚先知书,阐释这些预言如何应验在前驱、默西亚、新约中饼酒的纯净祭献(我清晰领悟这正指弥撒圣祭)、恶人将受的审判,以及末日默西亚再度来临的景象,并谈及敬畏天主者在那日必得的安慰与希望。最后凛然宣告:"将从你们夺去的恩宠,必要赐与外邦人。"
耶稣转身面向门徒们,以坚定而温暖的口吻鼓励他们要有信心、持守到底。祂明确宣告:"我将派遣你们往普天下去宣讲救恩的福音。"接着严肃告诫门徒们:
"你们既不要效法法利赛人的伪善,也不要追随撒杜塞人的不信,更不可沾染黑落德党的恶行。"
说到这里,耶稣用几个生动而恰如其分的比喻,将这三类人的真面目揭露无遗。这番训诫令黑落德党人尤为恼恨——因为该党成员向来行事隐秘,最忌讳公开暴露身份。
当耶稣讲到"若你们拒绝这救恩,结局将比索多玛和哈摩辣更惨烈"时,几位法利赛人趁机打断,语带讥诮地问:"难道这座山、这城、乃至整个国家,都要与我们同归于尽吗?还有比这更可怕的惩罚不成?"
耶稣正色答道:"索多玛的城垣虽倾覆,但并非所有灵魂都丧亡——因为他们既不知默许,也无律法与先知指引。"接着说了几句关于自己日后将降临灵薄狱的话,我由此明白许多古人的灵魂终获救赎。
祂转而凛然直视这些当代犹太人:"你们是特选的民族,上主亲手缔造的国度。你们领受训诲与警戒,见证预许与实现。若仍执迷不悟——"祂的手猛然指向周围山岩,"崩裂的不会是这些顺服上主的磐石,而是你们铁石般的心肠!坠入深渊的将是你们的灵魂!这样的结局,岂不比索多玛更可悲?"
耶稣以雷霆之怒斥责罪人悔改、以凛然之威审判顽梗之徒后,忽而转作慈柔之态。祂泪眼婆娑地向众罪人伸出双臂,声声呼唤如慈母待儿:
"来罢!负罪负重的人们,都到我这里来!"
祂仰天向父祈求:"求祢触动他们的心——十个也好,五个也好,哪怕只有一个迷途的灵魂回转!"又俯首对众人哽咽道:"若能赢得一个灵魂,我愿与他分享一切,倾尽所有,甚至舍命相赎!"
忽又转向法利赛人与仇敌,双臂大张:"你们也来罢!哪怕只来一个!悔改罢!信从福音,与我同享天国!"那哀恳之声,令山风为之凝噎。
玛达肋纳初时端坐在妇女群中,强作贵妇人的镇定姿态,实则心潮翻涌。当耶稣开始讲道,她的目光与灵魂便再无法从祂身上移开。那些劝人悔改的箴言、描绘罪恶的生动比喻、审判的严厉警告,如利箭般穿透她的心。在面纱之下,她浑身颤抖,泪流不止。
当耶稣含泪呼唤罪人归向祂时,人群中爆发出强烈骚动。玛达肋纳不由自主向前迈步,却被同伴拉住衣袖低语:"且慢!"这细微举动无人察觉——因众人都凝神聆听着耶稣专为安慰她而说的话语:"若因我的话,有悔改的种子落在迷途者心中,我必亲自浇灌,使它生长,呈于我父台前。"这话语如蜜又如刃,使她痛哭着退回人群。
约莫午后六时,夕阳已沉入山脊。耶稣面西而立——讲经椅正对这个方向,身后空无一人。祂祈祷完毕,降福遣散群众,并命门徒采买食物周济贫苦。"凡有余粮的,当分给或低价卖给穷人。"祂如此吩咐。
门徒们立即行动。多数人慷慨解囊,也有人欣然接受微薄补偿——因门徒在此地素有名望,穷人们都领受丰厚,无不感念主的慈爱。
与此同时,其他门徒随耶稣医治聚集的病患。法利塞人却带着震惊、恼怒与难以言喻的触动返回加巴辣。会堂长西满·则步隆提醒耶稣赴宴之约,耶稣应允前往。下山的路上,这些经师不断挑剔耶稣的言行教义——人人都羞于承认内心的触动,待回到城中时,他们已重新筑起自以为义的藩篱。
玛达肋纳与同伴们紧随耶稣而行。她主动走近患病的妇女们,佯装要帮忙照料,实则内心深受震撼——眼前的苦难更触动她的心弦。
耶稣先为男患者治病,许久才转向女患。当治愈者的感恩歌声随风飘远,拥挤的人群却迫使玛达肋纳和圣妇们不得不退后。她不断寻找人缝想要靠近,耶稣却始终避开她。
当那些附魔者被带到耶稣和门徒面前时,他们开始剧烈挣扎反抗——魔鬼正疯狂折磨着他们。凄厉的嚎叫声中,他们的身体扭曲成可怕的姿态。
耶稣转身,一声令下:"静下来!得平安!"霎时间,他们如雕像般僵立不动。耶稣上前解开束缚,命他们跪下。祂按手祈祷时,附魔者突然昏厥片刻,只见黑雾般的邪魔从他们口中窜出。
当这些被治愈者由侍从搀扶起身时,个个掩面啜泣,向耶稣深深鞠躬感恩。祂郑重告诫:"当洗心革面,勤行补赎,免得遭遇比先前更可怕的灾祸。"
暮色四合时,耶稣与门徒在人群簇拥下启程前往加巴辣。玛达肋纳抛却矜持,紧跟着耶稣挤在门徒行列中,四位同伴只得随行。她不顾女子体统,竭力贴近耶稣,有门徒提醒道:"这不合规矩!"耶稣却转身说:"由她们去!与你们无干。"
抵达载伯德的西满设宴的大厅时,前院已挤满闻风而来的贫病者。耶稣立刻驻足施治,西满却带着法利赛人催促:"今日已够辛劳,让这些人改日再来吧!" "耶稣正色道,"你既请我,便是请了他们。若不先安顿他们,我断不赴宴。"法利塞人只得在院中另设筵席。当灯火点亮时,痊愈的穷人们与主同席而坐。
玛达肋纳与同伴们站在连通宴会厅的廊庑间。当耶稣吩咐门徒将内厅佳肴分给院中穷人时,她突然疾步闯入——
头纱低垂,手捧白瓷小瓶(瓶口塞着一束香草代替瓶塞)。她如清风般掠过惊愕的人群,在耶稣身后站定,将瓶中香膏倾倒在祂头上,又用面纱轻拭发间溢出的膏油。这一切不过转瞬之间。
满室骤寂。香膏的芬芳中,宾客们面面相觑,西满更是面露愠色。耶稣打破沉默:"西满,我知道你所想的。你以为这罪妇不该为我傅油?但你错了——她用爱补上了你待客的疏忽。"转向玛达肋纳时,祂的话如清泉淌过:"平安回去吧!你的罪已得赦免。"
她退场时,耶稣向宾客称赞她是"满心慈悲的善女子",并斥责那些苛责他人小过、却隐藏内心大恶的伪善。这场充满馨香与震动的夜宴,终成为玛达肋纳生命彻底转变的序章。
玛达肋纳被所见所闻深深震撼,内心彻底降服。她天性中那份炽烈的奉献精神与灵魂的高贵,促使她渴望以行动尊荣耶稣。当她发现这些法利赛人竟未给这位最神圣的导师、最慈悲的救主行任何待客之礼时,便决意要做那件事。耶稣"哪怕只有一个灵魂归向我"的呼唤,仍在耳畔回响。
她随身携带的雪白小瓷瓶(约一掌高),如同现今贵妇常备的香氛瓶。那日她身着白袍,绣着大红花朵与翠绿小叶。宽大的袖口用金镯束起,后摆飘逸垂落,前襟至膝上处用丝带收束。前后衣襟皆饰以珠宝璎珞,肩部如肩衣般交叉系带,内衬彩纹长衫。进入宴厅前,她将平日绕颈的纱巾抖开,如云霞般笼住全身。
玛达肋纳身量修长,较其他女子更为高挑,体态丰盈却步履翩跹。她十指纤纤如削葱,玉足玲珑,云鬓逶迤,一举一动皆带着与生俱来的威仪。
回到客栈后,玛尔大带着玛达肋纳前往一小时路程外的贝突里雅浴场附近,圣母与众圣妇正在等候。当玛达肋纳复述耶稣的训诲时,两位女伴则激动地描述了她敷抹香膏的经过。
众人力劝她同返伯达尼,她却坚持要先回玛达拉处理家务——这决定让虔敬的亲友们忧心忡忡。然而她眼中闪着新的光芒,不断诉说耶稣的威仪、大能与奇迹,坦言自己卑劣的生活必须改变。时而沉思,时而哽咽:"我这样的生命配不上祂",时而又因想到能追随祂而眼含希望。
最终她仍带着婢女踏上归途。玛尔大陪行一段后,转身汇入前往葛法翁的圣妇队伍。
玛达肋纳虽比其他女子更高挑美艳,但狄纳却更显灵动——她手脚麻利,性情欢快如少女,待人热忱又谦逊。然而,至圣童贞玛利亚的美超越所有人。
若论外在容貌,圣母或许与玛达肋纳各有千秋,甚至某些明艳之处稍逊一筹;但她那难以言喻的质朴、端庄、热忱、温良与柔美,却令她如折射天主荣光的活圣龛般光彩夺目。世上唯有她的圣子与她气质相仿。
她的面容凝聚着无与伦比的纯净、天真、庄重、智慧、平安,以及虔诚的柔美。整体仪态既高贵如王后,又纯真似孩童。她时常静默沉思,泪珠滑过安详的面庞时,非但不减其美,反为那神圣容颜添了几分动人光辉。
然而玛达肋纳很快又重蹈覆辙。那些惯常讥讽耶稣及其追随者的男人们再度登门,他们嘲笑她去加巴辣的经历是"荒唐的杜撰",却又谄媚道:"你比从前更美了。"这些甜言蜜语如毒蜜般,将她初萌的灵性嫩芽尽数腐蚀。
她沉沦得比以往更深。这次堕落给了魔鬼可乘之机——当魔鬼察觉即将失去这个灵魂时,反扑得愈发凶猛。她开始被邪魔附体,时常痉挛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