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时分,我看见主耶稣仍在阿贝耳玛胡拉的学堂里。小女童们团团围住祂,有的紧紧拽着祂的衣角,有的握住祂的手不放。主对她们流露出难以言喻的慈爱,谆谆教导她们要顺从父母、敬畏天主。年长些的女孩们则恭敬地站在外围。
在场的门徒们却显得局促不安。按犹太人的传统观念,先知与孩童这般亲昵实在有失体统,他们担心这会损害师尊的威望。但主全然不顾这些世俗之见。
在给所有孩子讲完道理,又特别勉励了年长的女孩们和老师们之后,耶稣吩咐一位门徒给小女孩们分发礼物——每个孩子都得到两枚串在一起的小钱币,我记得大概是两枚"达玛"。最后,主给众人降下祝福,便带着门徒启程东行,朝着约旦河方向而去。
在前往贝则克的路上,耶稣在一片田野间停下脚步。那里有几间简陋的茅舍,许多农夫和牧人已聚集等候。主就在这露天的禾场为他们讲道。
约莫申初时分(下午四点左右),他们抵达了贝则克近郊。这地方位于阿贝耳玛胡拉东边约两小时路程处,临近约旦河。有趣的是,这城被一条汇入约旦河的小溪一分为二,宛若两座独立的城邑。四周丘陵起伏,房舍疏落有致,与其说是座城,不如说是两个相连的村落。
这里的居民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鲜少与外人往来。他们大多是勤恳的农夫,以惊人的毅力在崎岖的山坡上开垦梯田。我还看见他们打造农具贩卖,编织粗毛毯和帐篷用的帆布——那些梭子在灵巧的手指间来回穿梭的景象,至今仍历历在目。
离此地约一个半时辰路程处,约旦河突然向西拐了个大弯,乍看仿佛要直流向橄榄山,却又折返回来,在东岸形成半岛状的地形,沿岸建有一排房舍。记得主从加里肋亚来阿贝耳玛胡拉时,还需渡过一条小河。而恩农城就在约旦河对岸,距贝则克约四个时辰路程。
主在城外一家客栈讲道——这是祂离开伯达尼后,沿途遇到的首间专为祂和门徒预备的驿站。客栈主人是位虔诚正直的长者,亲自出来相迎,为客人们濯足备膳。用毕餐食,耶稣便进城去了。学堂的司祭们早已在街口恭候,主随即走访了几户人家,治愈了许多病患。
此时跟随耶稣的门徒已达三十人。从耶路撒冷及周边地区来的门徒与拉匝禄同行而至,另有几位若翰的门徒也前来相聚。其中几位刚从玛革洛斯赶来,带来了洗者若翰的紧急口信——他恳请主更明确地显示自己,公开宣告默西亚的身份。
在这些使者中,我认出了寡妇克罗帕的儿子。他应是厄玛乌的克罗帕,与圣母长姊的丈夫克罗帕是亲戚。另一位是赫贝龙匝加利亚的亲属——犹达斯·巴尔撒巴。他父母虽定居加纳,早年却住在纳匝肋。在若翰的门徒中,我还记得圣母玛利亚的长姊玛丽·赫里的儿子们。他们比自己的姐姐玛丽·克罗帕年幼许多,年纪与外甥们相仿。这些忠实的门徒追随洗者直到他殉道,之后便归入了耶稣的门下。
在贝则克经营客栈的这对夫妇,虽非厄色尼派,却因誓愿而持守贞洁,是圣家远亲。主在此停留期间,常与这对贤伉俪促膝长谈。
新落成的客栈里,众门徒与耶稣同食同宿。多亏拉匝禄和那些圣妇们未雨绸缪,早已备齐各类用品:从桌椅台布、地毯床榻,到屏风凉鞋、换洗衣物,一应俱全。原来玛尔大在耶里哥荒漠附近设有一处女工坊,专门收容贫苦寡妇和无依少女,她们在此一边修行,一边赶制这些物资。整个工坊运作得隐秘而高效——要持续为这么多驿站和人员提供补给,还要时常派人巡查照料,实在不是件易事。
翌日清晨,耶稣在城中央的山丘上发表了一篇精彩绝伦的讲道——当地居民特意在那里为祂安放了讲席。现场人头攒动,其中有十来位法利塞人,专程从邻近城镇赶来,企图在祂的话里找把柄。
因着洗者若翰先前在此施洗传道的缘故,这里的百姓心地纯良。主的训导格外温和慈爱,充满牧者的柔情。祂劝勉众人要安贫乐道、勤勉劳作、慈悲待人;又深入浅出地讲解恩宠的国度、默西亚的奥迹,且比以往更明确地指向自己。
吾主谈及洗者圣若翰及其为真理所作的见证,论及这位先知因谴责罪恶而遭受囚禁与迫害。祂更直言谴责那个犯下通奸罪的王权者:"在耶路撒冷圣城,那些与黑落德同样犯下奸淫之罪的人,只因他们行事不如那王权者般明目张胆,却已被公会定罪并处决;而那公然违背天主旨意的王权者,肆无忌惮地将兄弟的妻子公然迎娶入宫,至今仍仍高坐王位——可悲的是,最终受惩罚的,反而是揭露这罪恶的先知!"每字每句都切中要害。祂还按不同身份、年龄、性别,给予针对性的劝谕。
当一位法利塞人阴阳怪气地问:"您是要取代若翰呢?还是他所说的那一位?"主洞悉其奸,不正面作答,反而直指他设套陷害的歹念。
随后,耶稣给孩子们上了一堂感人至深的课。祂教导男童们要彼此包容:"若有同伴打你、推倒你,不要还手,要默默走开,宽恕对方,还要用加倍的善意待他——是的,连对敌人都要存着爱心。"
说到财物时,主用孩子们能懂的比喻谆谆教诲:"若有人贪图邻人的笔砚、玩具或果子,不仅要把对方想要的东西给他,还应主动多给些。只要父母允许,就要满足贪心者的索求——因为在天国里得座位的,正是这些忍耐、仁爱又慷慨的人。"
说到这里,主眼中泛起温柔的光芒,祂俯身用手在地上画了个圈:"看,天国的宝座就像这样金光闪闪,上面缀满珍珠。谁能坐在上面呢?
耶稣接着教导孩子们要舍弃世俗的珍宝,才能获得天上的财富。祂特别叮嘱女童们:"不要攀比争胜,莫要羡慕他人的华服;要温良柔顺,孝敬父母,敬畏天主。"
公开讲道结束后,主转身面向门徒们,以超乎寻常的温柔安慰他们:"要与我一同忍耐,别为世俗琐事忧心。"祂许诺说:"天父必厚报你们,你们将与我共享天国。"又预先警示将要面临的迫害:"若法利塞人、撒杜塞人或黑落德党徒夸奖你们,反倒证明你们偏离了我的教诲。"说这话时,主用了意味深长的别称来指代这些派别。
祂特别称赞当地百姓的仁爱——他们常收养阿贝耳玛胡拉学堂的孤儿,又合力新建了会堂(连葛法翁的一些热心教友也出资相助)。随后,主治愈了许多病患,与门徒们在客栈共用晚餐。安息日伊始,便前往会堂祈祷。
耶稣在会堂中宣讲《依撒意亚先知书》第五十一章第十二节:"是我,是我亲自安慰了你们。"祂痛斥世人的畏惧:"看你们战战兢兢的样子!为何要像受惊的羊群般畏惧那些法利塞人?不要害怕法利塞人和压迫者,要记住是天主创造了你们,并护佑你们至今。"
耶稣宣告自已是默西亚
主解释"我将我的话放在你口中"的深意:"天主已派遣了默西亚——这默西亚就是天主在子民口中的圣言,是传达天主圣言的使者。而你们,就是天主的子民!"这番话如此明确地指向祂自己,法利塞人不禁交头接耳:"这人竟敢自称是默西亚!"
"耶路撒冷啊,该从醉梦中醒来了!义怒的时刻已过,恩宠的时辰来临。不结果实的会堂未能培育振兴民族的领袖,如今轮到伪善者和压迫者受审判了。熙雍应当觉醒!"
祂将这一切灵性地诠释:虔诚者、悔改者藉着约旦河——即圣洗——进入预许的福地,天父的国度。那些未受割礼的、淫乱的、罪恶的,再不能玷污子民。祂宣讲救赎的奥迹,宣告天主圣名即将彰显。
接着,主引用《申命纪》第十六至十八章,痛斥判官受贿、官吏枉法的恶行,字字如利剑直指法利塞人。讲道结束后,祂在会堂外治愈了许多病患。
第二天,耶稣又来到会堂教导众人。祂引用《依撒意亚》第51章、52章,以及《申命记》第16章到21章的内容,讲论若翰洗者和默西亚(救世主)的事。
这一次,祂明确地告诉大家,自己就是默西亚,因为许多人已经通过若翰的教导做好了准备。祂引用《依撒意亚》52:13-15,说:
“默西亚要来聚集你们,祂充满智慧,终将被高举、得光荣。你们曾为耶路撒冷被外邦人践踏而哀痛,但你们的救主也要同样被人轻视、迫害。祂在世人眼中毫无地位,却要洁净外邦人,教导君王。那些从未听过祂的人,也将亲眼看见祂。”
接着,耶稣列举了自己受洗以来所做的一切:祂行的奇迹、在耶路撒冷和纳匝肋遭受的迫害、法利塞人的嘲笑和监视。祂提到加纳的婚宴变水为酒、治愈盲人、聋哑人、瘸子,还使雅依洛的女儿复活。祂指着法萨厄尔的方向说:“那儿离这儿不远,你们可以去问问,看我说的对不对!”
然后,祂谈到若翰洗者:
“你们都见过若翰。他自称是默西亚的前驱,是预备道路的人。若翰是个贪图享乐的人吗?他住在王宫里吗?吃山珍海味吗?穿华美衣服吗?说话阿谀奉承吗?不,他住在旷野,穿骆驼毛的衣服,吃蝗虫野蜜。可他说自己是默西亚的前驱——难道仆人会比主人更尊贵吗?如果你们期待的默西亚是一位富足、荣耀、有权势的君王,那祂的前驱怎么会是若翰这样的人呢?”
耶稣的声音带着悲伤:
“看啊,救主就在你们中间,但你们却认不出祂。因为祂不符合你们的期待,祂不像你们想象的那样,所以你们不肯接受祂!”
耶稣接着转向《申命记》18:18-19的经文:"我要从他们弟兄中间兴起一位先知......凡不听从他奉我名所说的话的,我必亲自追讨。"祂就这些经文展开了一篇强有力的讲道。没有人敢反驳祂的教导。
祂说:"若翰独自生活在旷野,不与世人往来,你们就批评他的生活方式。而我四处奔走,教导众人,医治病人,你们也同样指责!你们究竟想要怎样的默西亚?每个人都想按自己的心意塑造一位救主!"
"你们就像街上的孩童玩耍,各人拿着自己喜欢的乐器。有人用树皮卷成号角吹出低沉的音调,有人用芦苇做成笛子吹出尖锐的高音。"耶稣列举了各种儿童玩具作比喻,说听众就像那些玩玩具的孩子,各人只想按自己的调子歌唱,只满意自己手中的玩具。
傍晚时分,耶稣走出会堂时,看见外面聚集了一大群病人等着祂。有些人躺在搭着遮阳棚的担架上。耶稣带着门徒们挨个走到病人跟前,医治他们。
这时有几个附魔的人突然冲出来,疯狂地叫喊着追赶耶稣。祂边走边驱除他们身上的恶魔,并命令他们安静下来。在场的有瘫痪的、肺痨病人、聋哑人,还有颈部肿胀的水肿病患者。耶稣挨个为他们覆手治病,不过对不同的人,祂的触碰方式各有不同。有些人立刻痊愈,只残留些许虚弱;有些人则先得到很大缓解,随后很快完全康复——这取决于病情轻重和病人的信心。
被治愈的人们唱着达味的圣咏渐渐散去。但病人实在太多,耶稣一个人忙不过来。门徒们就帮忙搀扶病人,替他们解开绷带和盖布。最后,耶稣把手按在安德肋、若望和犹达斯·巴尔撒巴头上,握着他们的手,吩咐他们奉祂的名去医治其他病人。他们立刻照办,果然治好了许多人。
随后,耶稣和门徒们回到客栈用餐。饭前,耶稣亲自祝福了食物。他们用餐时没有外人在场,剩下的食物很多,耶稣就让人送去给贝则克城外扎营的外邦穷人,还有当地其他贫苦人。门徒们之前已经给那些商队的外邦人讲过道理。
约旦河两岸都有大批群众涌到贝则克来。所有听过若翰讲道的人,现在都渴望聆听耶稣的教导。那些原本要去厄农的外邦商队,也特地绕道来这里听祂讲道。贝则克城距离约旦河大约三刻钟的路程,建在一条湍急的溪流两岸,河水将城分成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