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耶稣基督圣传与圣经神视录·卷二(真福艾曼丽)列表
·耶稣基督圣传与圣经神视录卷二 目
·壹 从耶稣四十日严斋至首次耶路撒
·一 耶稣在旷野
·1.魔诱三番
·2.幻术之诱
·3.变石为饼之诱
·4.三退魔诱:圣殿顶与万国荣华
·二、耶稣亲临约旦河,命人广施洗礼
·三、耶稣在史罗、克贝匝因与特贝兹
·四 首次正式召叫:伯多禄、斐理伯
·五 加纳婚宴
·1.婚礼仪式·女宾的游戏·男宾的抽
·七 耶稣准许在约旦河施洗
·八 耶稣在阿杜明城与乃波山
·九 耶稣在法撒耳治愈厄色尼派雅依
·十 耶稣在葛法翁、革纳布里斯和基
·六 耶稣在葛法翁与革乃撒勒湖畔
·十一 耶稣在叔能、乌拉玛及葛法翁
·十二、耶稣在多堂与色佛黎的行程·
·十三、耶稣在纳匝肋·三少年与普陵
·十四 耶稣稣在提尔匝附近的拉匝禄
·十五 耶稣在耶路撒冷的首次逾越节
·十六 耶稣洁净圣殿·逾越节晚餐·
·贰 从首次逾越节至雅各伯井旁撒玛
·一、阿布加尔王致吾主的书信
·二 耶稣在提洛与漆冬边境
·三 耶稣在息曷尔里贝纳特
·四 耶稣在阿达玛,一位顽固犹太老
·五 不忠信管家的比喻
·六 耶稣与门徒应邀在色娄基雅施教
·七 耶稣在贝罗撒附近山上讲道
·八 耶稣途经加特赫斐尔前往葛法翁
·九 洗者若翰被捕与囚禁于玛刻鲁斯
·十、耶稣在伯达尼·为耶稣与门徒旅
·十一 耶稣在贝特曷龙·门徒们的艰
·十二 耶稣在息哈尔雅各伯井畔·撒
·十三 耶稣在基乃阿与阿塔洛特——
·十四 耶稣在恩加宁与纳因
·叁 耶稣在革乃撒勒及约旦河畔的传
·一 葛法翁百夫长的使者
·二、耶稣在葛法翁
·三 耶稣在贝特赛达
·四 耶稣在小瑟佛里斯及其周边行医
·五 耶稣在纳匝肋:法利塞人企图将
·六、主耶稣在塔里哈亚治愈癞病人,
·七 耶稣在伯多禄家中。法利塞人的
·八 耶稣在葛法翁施教医治
·九 耶稣治愈伯多禄的岳母:伯多禄的
·十 耶稣在贝突里雅温泉与耶特巴达
·十一 耶稣在多泰因的麦田及热纳布
·十二 耶稣在阿贝尔玛胡拉
·十三 耶稣从阿贝耳玛胡拉前往贝则
·十四 耶稣离开贝则克前往恩农、
·十五 耶稣在辣摩特基肋阿得
·十六 耶稣离开辣摩特前往阿尔加、
·十八 耶稣在阿彼拉与加达辣
·十九 耶稣在狄雍和约格贝哈
·十七 耶稣在贝塔兰萨-尤利亚斯:分
·肆 从第二次帐棚节到玛达肋纳的初
·一 耶稣在厄农与索苛特。稣法尼的玛利
·二 耶稣在阿克拉比(Akrabis)、
·三 耶稣在敖斐辣、撒林和阿鲁玛
·四 耶稣离开阿鲁玛前往塔纳特史罗
·五 耶稣在默洛兹讲道并收纳犹达斯
·六 耶稣在默洛兹山上的讲道 (关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十六 耶稣离开辣摩特前往阿尔加、阿左及厄弗龙
十六 耶稣离开辣摩特前往阿尔加、阿左及厄弗龙
浏览次数:26 更新时间:2025-7-25
 
 


耶稣与七位门徒及几位辣摩特居民,在接受了肋未人的饯别宴后,便向北渡过雅波克河。西行登山约三小时,他们抵达古老的巴商王国,来到一座两侧群峰耸立的城池——阿尔加。此城属阿尔哥布地区,是默纳协半支派的领地。

阿尔加东行一个半至两小时,靠近敖格溪源头处,坐落着大城革辣撒。由此向东南方的高地远眺,可见雅贝士基肋阿得。这一带多石少木,远望似无林木,实则遍布低矮绿丛。巴商王国由此起始,阿尔加正是其首邑。默纳协半支派的家族领地稍向南延伸。在雅波克河北岸约一小时路程处,我看见以木桩标明的疆界。

耶稣与同伴们在距城半小时路程的大道客栈过夜——这条要道自东方直通阿尔加。门徒们随身带着干粮。夜深人静时,主独自起身到户外祈祷。

阿尔加是座人口稠密、异常洁净的大城。与多数杂居异教徒的城邑相似,街道呈星形放射状,宽阔笔直。此地生活方式与犹太、加里肋亚迥异,民风更为淳朴。耶路撒冷等地会派遣肋未人到此施教,若不称职,居民有权要求更换。行为不端者会被拘禁在惩戒所。

这里不兴私家炊事——居民都在公共厨房烹制食物,可带回享用,也可在附设餐厅进食。夜间人们睡在屋顶帐篷下。城中染坊闻名遐迩,尤以紫染工艺精湛;地毯织造与刺绣技艺更胜辣摩特。城墙与城区间帐篷连绵,妇女们在绷紧的长幅布料前劳作。阿尔加人因工种精细,自古以极致洁净著称。

周边盛产优质橄榄油,成排橄榄树整齐攀附棚架。约旦河谷地带骆驼成群、牧草丰美。此地还生长着珍贵木材——当年制约柜与陈设饼桌的原料:树皮光洁,枝条垂柳般摇曳,叶片似梨叶而更大,正面翠绿,背面覆灰白物质,结的浆果比野蔷薇硕大。木质极硬韧,可劈出薄如树皮的细条,晒干后坚固美观近乎不朽。匠人会剔取树髓,使最内层木板仅留纤细红纹。此木多制小桌,亦用于镶嵌工艺。

虽然没药等香料非本地所产,但商队常在此卸货休整数周。居民将香料压制成球,供犹太人殡葬之用。阿尔加的牛羊体型格外硕大。

次日清晨,当耶稣与门徒们临近阿尔加时,城中的肋未人和长老们恭敬相迎,将祂引入帐篷,为祂洗脚并奉上茶点。几位门徒已先行入城通报。

耶稣先在会堂施教,随后治愈众多病患——其中包括许多肺痨病人,又亲往多处病家探望。约午后三时,公用餐厅备好筵席,耶稣与肋未人共进由公共厨房送来的餐食。傍晚适逢安息日开始,祂再次在会堂讲道。

翌日清晨,耶稣详述梅瑟在曷勒布与西乃山的事迹,以及约柜与供桌的建造过程。因听众的祖先曾为此奉献,主便以这些器物为象征,劝勉他们在预象实现的今日,当以心灵作补赎与皈依的祭献。祂阐明先祖奉献与当下境遇的关联,可惜我未能牢记其详。这场讲道的要旨如下:

耶稣讲道时,我目睹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详尽异象:看见梅瑟的岳父耶特洛带着女儿漆颇辣和两个外孙、一个外孙女住在阿尔加。后来耶特洛携梅瑟妻儿前往曷勒布山与梅瑟团聚。梅瑟欢欣迎接,讲述天主为拯救选民在埃及所行的奇迹,耶特洛遂献上祭品。

当时梅瑟亲自裁决以色列人的所有纠纷,耶特洛建议他设立下级法官。岳父返乡时,留下漆颇辣母子与梅瑟同住。我看见耶特洛在阿尔加讲述所见奇迹,许多人因此敬畏以色列的天主。后来阿尔加居民用骆驼给梅瑟送去礼物和祭品:包括日后在会幕前焚烧的极品橄榄油、用于编织帐幔的精细驼毛线,以及制作约柜杠杆与供桌的珍稀金合欢木。我记得他们还送去一种制供饼的谷物——那是一种芦苇髓制成的粉,早年我曾见圣母用类似原料制作纸莎草纸。

安息日,耶稣在会堂依循《依撒意亚》和《申命纪》21:26施教,并谈及巴拉克与先知巴郎的事迹。关于这些,我虽目睹许多细节,如今却难以尽述。当晚的安息日训诲中,祂根据方才诵读的梅瑟法律,讲述了彼乃哈斯刺杀祚曷黎与米德杨女子的史实。(户籍纪25:7)

(此时,真福艾曼丽竟以惊人的准确性复述了《申命纪》21:26记载的梅瑟法律条文——尽管她从未听闻或阅读过这些。这些律法特别契合她童年境遇及相关劳作观念:比如禁止掏鸟窝时连母鸟一并取走;规定收割时需为穷人留下遗穗;不可向贫者索取抵押或借贷等等。耶稣着重讲解了不得克扣工钱的律法,因阿尔加居民多以劳力为生。当被告知这些律法确载于圣经时,修女欣喜不已,惊讶自己竟能如此准确地复述。)

安息日结束后,耶稣应异教徒恳切邀请,前往他们的客栈——此前门徒们已多次代为转达这份热切期盼。他们以极度的谦卑与爱戴接待了主。耶稣向他们宣讲外邦人的蒙召,说明自己来正是为收服当年以色列人未能征服的子民。他们询问关于"权杖不离犹大"的预言应验之事,主的回答充满启迪。

这些善良的异教徒熟知三王来朝的故事,如今恳求受洗。耶稣解释洗礼是为让他们预备迎接默西亚的国度。这五户约三十七人原是商旅,为等候 caravan 已在阿尔加停留两周。因怕错过商队,他们无法前往恩农受洗。当询问未来定居处时,耶稣亲自为他们指明。我从未听主对外邦人提割损礼,但始终强调节德与一夫一妻的义务。

撒突尔尼诺和犹达·巴尔撒巴当即为他们施洗:受洗者踏入浴池,俯身于耶稣祝圣的大盆上,水三次倾注头顶。注:此处caravan保留英文,因中文"商队"无法完全传达古代近东大型骆驼商队的文化意象。

众人皆着白衣。礼成后,他们向耶稣献上金镯耳环充作门徒的公用钱箱——这些首饰本是他们的主要商品。按主吩咐,这些财物被变卖后周济了穷人。耶稣继续在会堂施教、治病,并与肋未人共餐。

餐后,耶稣在众人陪同下北行两小时,来到名为阿左的小镇。当地居民正聚集庆祝纪念基德红胜利的节日。肋未人在城外恭迎耶稣,为祂洗脚进食后,主便进入会堂施教。

在依弗大时代,阿左本是设防城池,却在托布战役中被毁。到耶稣时期,这里已成为洁净的小镇——房屋整齐排列成行。镇上没有异教徒,居民格外虔诚、勤劳且品行端正。他们在城外梯田精心种植橄榄树,也从事布料织造与刺绣。生活方式与阿尔加相同。阿左人自视为血统纯正的犹太人,因他们完全与异教徒隔绝。这里处处纤尘不染。小镇坐落于缓坡山谷,西侧倚靠山峦。

当德波辣统治以色列、息色辣被雅厄耳击杀的年代,玛斯法城长期住着一位女扮男装的奇人。她是本雅明支派劫后余生的后裔。这位女子身着男装,隐藏性别之巧妙从未引人怀疑。她常得神视、发布预言,屡次为以色列人充当密探——但每逢受此差遣,以民必遭败绩。

当时米德杨人正驻扎在阿左附近,这女子扮作高级将领前往敌营,自称"阿彼诺厄姆"(取自击败息色辣战役中的英雄名)。她穿梭营区刺探军情,最后竟进入统帅帐内,扬言要将以色列人一网打尽。平素滴酒不沾、谨言慎行的她,这次醉酒暴露女儿身,敌军将她的手足钉在木板上扔进深坑,敌人诅咒:"愿她的名字与她同葬!"

基德红正是从阿左出击米德杨军营的。这位默纳协支派的勇士相貌堂堂、力大无穷,原本与父亲住在史罗附近。当时以色列危在旦夕——米德杨等异族肆虐国土,毁田掠粮。身为厄兹黎人约阿士之子的基德红,住在厄弗辣,既英勇又慷慨。他常早早打谷分给穷人。

黎明前,我见他踏着露水,走向一棵遮天蔽日的巨橡。树冠笼罩着岩石凹地,四周垒起的矮墙与枝干相接,形成天然拱洞,人在树下全然隐蔽。树干由许多分枝盘绕而成,坚硬石地上凿有树洞储藏树皮桶装的谷物。打谷机具是带木槌的转轮,绕树碾压穗粒。树上高处设有瞭望台。

米德杨人的营帐从巴商延伸到约旦河对岸,直至依次勒耳平原。约旦河谷骆驼成群——这恰为基德红所用。他侦察数周后,率三百壮士潜行至阿左。我曾见他潜入敌营窃听帐内对话,正听见士兵说:"我梦见面包从山上滚下,砸塌了咱们的帐篷!"同伴惊呼:"凶兆啊!基德红必率以民来袭!"

当夜,基德红与勇士们一手执火把,一手持号角突袭。其他小队同时从侧翼包抄。敌军自相残杀,溃不成军。而士兵梦中滚下面包的山,正是阿左背后的主峰——基德红亲自率军从此处冲锋。

我看见,阿左城正在举行基德红胜利的周年纪念。城外小山上有一棵大橡树,树下是用石头砌的祭坛。在这棵橡树和那座山之间——就是士兵看见面包滚下来的那座山——埋着那位乔装改扮的女先知。 

这棵橡树和我们平常看见的不一样。它结的果子很大,外面包着绿色的壳,硬壳底下有个特别坚硬的果核,长在小杯子里,就像我们常见的橡果那样。阿左城的犹太人喜欢用这些果核装饰手杖顶端。 

 

为了方便众多前来参加庆典的人,从橡树到城里搭了一整排用枝叶编成的棚子,上面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果子。

 

我看见,耶稣和门徒们跟着肋未人列队走向约柜。队伍最前面走着五只小公山羊,脖子上都戴着红色花环。 

 

当他们来到那棵橡树下时,人们把山羊关进山坡上挖出来的小石洞里——这些石洞围着橡树,洞口都装着栅栏。人们还带来了祭献用的小饼,吹响了号角。 

 

有人展开羊皮卷,诵读基德红生平的事迹,大家齐声高唱胜利的赞美诗。接着宰杀了那些山羊,把肉切成块,连同一部分小饼一起放在祭坛上,四周洒上羊血。 

 

有个肋未人用管子把火吹进祭坛栅格下的木柴里——这是在纪念当年天使用棍子点燃基德红祭品的神迹。

 

我看见,耶稣向聚集的群众讲道,整个上午就这样过去了。到了下午,祂和肋未人以及城里的显要一起,来到城南的山谷。那里有一处清泉,四周建着公共浴场和游乐园。 

 

在另一处园子里,妇女和少女们正在游戏作乐。人们在这里准备了筵席,按照古老的传统,上座都留给了穷人。耶稣就在其中一桌坐下。祂讲了荡子的比喻,说到父亲为归来的儿子宰杀肥牛犊的故事。 

 

那夜,耶稣睡在会堂屋顶的帐篷里——这地方的人习惯在屋顶上过夜呢。

第二天,庆典仍在继续。那些用枝叶搭成的棚子,也是为再过十四天就要开始的帐棚节准备的。 

 

清晨,耶稣在会堂里讲道,又在学堂外治愈了许多盲人、肺痨患者,还驱除了几个附魔者——不过那些魔鬼倒是安安静静地就出来了。之后,祂用了餐,便在肋未人等约三十人陪同下离开了阿左城。 

 

他们先走过那座山——就是当年士兵看见大麦饼滚进米德杨军营的地方。接着穿过一道狭窄的山隘,攀上另一座又窄又长的高山。翻过山后,他们向北沿着山谷走了约莫一个时辰,最后来到一个景色怡人的小湖边。湖边有几栋建筑,是阿左城肋未人的产业。一条小溪穿过湖泊,顺着山谷流入约旦河。从这里往东北方向走六个时辰,就能到达建在山丘上的贝特辣玛塔-犹里雅斯城。

耶稣和众人在湖边用了些点心。他们随身带着烤鱼、蜂蜜、面包,还有一小壶香脂调制的饮料。这湖离阿左城大约三个时辰的路程。

一路上,耶稣都在讲撒种和石头地的比喻——因为他们正走过这样的地方。祂还讲了一个关于捕鱼的比喻。湖上有几条小船正在撒网捕鱼,这些渔民捕获的鱼类产物是要分给穷人的。

 

离开湖边约一个半时辰的路程,就到了厄弗龙城——虽然从这里看不见城池,却能清楚望见附近高耸的山岭。这时耶稣便辞别了从阿左城一路相送的人们,独自往厄弗龙去了。这一路上,阿左可算是最让祂欣慰的地方。 

 

照例有当地的肋未人出城来迎接耶稣。只见城门外早已等候着许多病人,他们都躺在带把手的小木箱里——这样抬起来方便。耶稣治愈了他们每一个人。 

 

厄弗龙城坐落在一处狭窄山隘的南坡,有条溪流从这里穿过峡谷注入约旦河。站在高处,能远远望见约旦河从峡谷间蜿蜒而过。不过我说的这条溪流啊,常常都是干涸的。城对面矗立着一座陡峭的高山,当年依弗大的女儿就是带着侍女们在这山上等候父亲凯旋的信号——当烽烟升起时,她便赶回辣摩特城,盛装出迎得胜归来的父亲。 

耶稣在这里讲道施治,拯救了许多人。

 

我看见,这里的肋未人属于一个古老的勒加布派。耶稣责备他们心硬固执,还劝百姓不必遵守他们许多苛刻的规矩。讲道时,祂特意提起从前培特舍默斯城的肋未人——那些勒加布人因为擅自窥探从培肋舍特人手中迎回的约柜,都遭受了天罚。 

 

勒加布人原是梅瑟岳父耶特洛的后裔。古时候他们住在帐幕里,不务农耕,滴酒不沾。在圣殿里专司咏唱和守门之职。当年那些违命窥探约柜的勒加布人,至今还在培特舍默斯搭帐幕居住。耶肋米亚先知曾想让他们在圣殿饮酒,却没能成功,后来反而以他们严守祖训为榜样劝诫以色列人。 

 

到耶稣时代,他们虽已不再住帐幕,却还保留许多奇特习俗:贴身穿着粗毛织的厄弗得(类似肩衣)当苦衣,外面套兽皮缝的外袍,最外层是洁白华美的长衣,用宽腰带束着。他们与厄色尼人不同之处,在于衣着更为体面。 

 

他们对洁礼的要求近乎苛刻,婚配规矩更是古怪——要查验求婚者的血液来判断是否准予婚配。古时他们在阿尔哥布、雅贝士和犹大一带活动。这些人听了耶稣的训诲和责备,都谦逊地接受了。

耶稣特别严厉地责备他们对待罪人毫无怜悯的作风。祂说:"你们对犯奸淫者和杀人者毫不留情,连悔改的机会都不给,但天父的慈悲如雨露,连最污秽的石头也愿意浸润。"

这山上还有许多冶铁作坊,匠人们打造锅盆、檐槽,特别是用两片铁焊接成的水管。 

 

【注】 

1. 参见《民长纪》6:21 

2. 参见《民长纪》7:13 

3. 参见《撒慕尔纪上》6:15及后文


上一篇:十五 耶稣在辣摩特基肋阿得
下一篇:十八 耶稣在阿彼拉与加达辣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版权所无 2006 - 2025 xiaodelan 我们的域名: Www.xiaodelan.Love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粤ICP备07010021号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