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在门徒和肋未人陪同下,向西北行进三小时,来到卡黎特溪汇入耶洛玛克斯河的幽谷。谷中坐落着美丽的阿彼拉城,环绕着卡黎特溪的源头。肋未人送祂至半途的山丘后,便返回贝特哈兰。
下午三时,阿彼拉的肋未人(其中几位是勒加布人)在城外迎接耶稣。三位加里肋亚门徒已随肋未人等候多时。他们立即引主进城,来到卡黎特溪源头的美泉——这座由廊柱支撑的雅致小亭是城中心,柱廊将其与会堂等公共建筑相连。城市沿缓坡两侧而建,星形街道皆可望见泉源。
肋未人就在此泉为耶稣和门徒们洗脚,并奉上传统茶点。周围花园与建筑间,男女青年正为帐棚节忙碌准备。
耶稣随肋未人北行约半小时,来到城外溪谷的石桥处。为纪念厄里亚,桥上筑有矮基座,上承八柱穹顶。基座设讲道台,可拾级而上。溪岸凿成阶梯状座席,此刻挤满民众。耶稣左右转身宣讲,使两岸皆能听闻。
今日恰逢纪念厄里亚在此溪畔神迹的庆典。讲道后,众人在城外浴场游园设宴。庆典将持续至安息日结束,因次日是纪念哥达里雅遇害的斋戒日[注1]。整日仍闻号角声声。
在阿彼拉城西的山坡上,我看见一座华美的墓冢,前有精巧花园。园中聚集着城中三个家族的妇女,正举行庄严的亡者纪念仪式。她们蒙着密实面纱席地而坐,时而啜泣哀歌,时而俯伏于地。她们宰杀了几只羽色绚丽的鸟,拔下光彩熠熠的羽毛在墓前焚烧,鸟肉则施予穷人。
墓主是这些哀悼者的先祖——一位埃及女子。当年以色列子民出离埃及时,有位法老的非婚生亲属对梅瑟极为友善,曾大力协助以民。这位名叫色苟拉的女先知,在梅瑟临行前夜帮他找到了若瑟的木乃伊。她是亚郎首任妻子的母亲,但亚郎后来离弃她,娶了犹大支派阿米纳达布的女儿依丽莎贝特。被休的妻子也和阿米纳达布有亲缘,具体我已记不清。她带着母亲色苟拉和亚郎给的大批嫁妆随以民出离,在旷野时期改嫁,后依附米德杨人,尤其与耶特洛家族亲近。她的后代在阿彼拉附近搭帐居住,她也安葬于此。
厄里亚先知时代之后,阿彼拉城重建,这些后裔便定居城中。如今仍有三个家族在此纪念他们先祖——色苟拉之女的忌日,她的木乃伊从旷野迁葬于此。妇女们将耳环等首饰献给肋未人作为追思。耶稣在厄里亚讲道台上赞扬这位女子,提及她母亲色苟拉的善行。妇女们站在男子后方专注聆听。浴场花园的宴席上,每位宾客进食前都须从盘中分食给贫苦邻人。
次日,我看见肋未人引耶稣来到一座环布小室的大院。这里收治着约二十名患者——有聋哑的,有天生失明的,由护工和两位医生照料。这类似一所医院。聋哑患者纯真如孩童,每人都有个小花园种花自娱。
他们很快围住耶稣,笑着指向自己的嘴。主俯身在沙地上用手指画出各种符号。他们专注观察,随着每个符号指向周遭对应物品。耶稣就这样使他们初步领悟天主。我不确定那些是文字还是图形,也不知他们是否曾受此类启蒙。随后,耶稣将手指探入他们耳中,又用拇指与食指轻触舌底。患者们突然战栗,仿佛有电流贯穿全身,继而环顾四周——听见了!他们泪流满面,结结巴巴开始说话,扑倒在耶稣脚前,迸发出单调却动人的短句颂歌,恍若当年三王商队中听到的甜美吟唱。
耶稣转向静立一排的盲人们。祂祈祷后,将拇指按在他们眼上。盲人们睁开双眼,凝视救主,霎时间,他们的眼睛睁开了,定定地望着这位救世主。他们开始唱起赞美歌,与那些曾被治好聋哑的人一起歌颂——那些曾经口不能言的人,如今竟能赞美祂的仁慈,聆听祂的圣训了。
啊!这是多么动人、多么欢欣的景象啊!任何言语都难以描述!全城百姓都欢天喜地涌来,当耶稣带着那些被奇迹治愈的人们走出庭院时——祂刚吩咐他们去洗净身体——众人都在欢呼迎接祂。
随后,耶稣带着门徒和肋未人穿过整座城市,前往厄里亚先知当年讲道的高台。全城都沸腾了——当耶稣行奇迹的消息传开后,几个附魔的人突然挣脱了束缚。
在某条街的转角处,几个疯疯癫癫的贫妇追着耶稣喊叫:"纳匝肋的耶稣!先知!祢是先知!祢真是耶稣!祢就是默西亚!那位先知!"这些可怜人并无恶意。耶稣一命令,她们就安静下来。当祂的手按在她们头上时,她们顿时泪流满面地跪倒在地,最后被亲友们搀扶着默默离去。
这时又有几个附魔者狂暴地冲开人群,仿佛要把耶稣撕碎。祂只消一个眼神,他们就像挨了打的狗似的瘫倒在祂脚边。随着耶稣一声叱喝,魔鬼应声而出。那些人昏迷倒地,身上腾起黑雾,苏醒后都哭着道谢,被亲友们领回家去。耶稣通常要求此类人完成特定洁礼。
在溪边的讲道台上,耶稣再次教导众人。祂讲到厄里亚的事迹,讲到梅瑟带领以色列子民出离埃及,又提到刚才治愈的病人,说这些正应验了先知关于默西亚时代的预言——哑巴要说话,瞎子要看见。但祂也叹息有些人目睹这些征兆,却仍不肯信从。
就在那时,我忽然看见许多关于厄里亚先知的异象:这位先知身材瘦高,两颊凹陷、泛着红晕,目光如炬,长须稀疏,头顶光秃,只有后脑还留着一圈头发。最奇特的是他头顶有三个隆起的肉瘤,像蒜头似的——中间一个,前额附近两个。
他披着两片兽皮拼成的外衣,用皮绳在肩头系住,两侧敞开,腰间束着草绳。兽毛从肩头垂到膝盖,手里总拄着一根棍杖。他的小腿比脸面黝黑得多。
我看见他在阿彼拉住了九个月,又在匝尔法特寡妇家住了两年零三个月。在阿彼拉时,他住在山谷东坡靠近溪流的山洞里。起初有个黑影从地底冒出来,拿着薄饼诱惑他——那既不是人也不是兽,而是恶魔。先知断然拒绝后,忽然有只水鸟飞来,把面包和其他食物藏在洞口的树叶下。
那鸟儿蹼足宽喙,喙边垂着口袋似的皮囊,喉下有嗉囊,喙壳咔哒作响像鹳鸟。它竟与先知亲密无间——厄里亚打个手势,它就飞来飞去。后来在匝尔法特时,除了取之不尽的油和面,偶尔还有乌鸦给他衔食物来。
耶稣便同肋未人前往厄里亚的山洞。那是在山谷东侧一面突出的悬崖下,有块窄窄的石台——当年先知就睡在石壁遮护的苔藓石榻上。
到了提市黎月第四日,安息日来临,禁食结束。人们又在浴场花园设宴,照例先让穷人们饱餐。
次日清晨,耶稣在会堂讲道并治愈病人后,便带着门徒、肋未人、勒加布人和几位市民登上西山。他们沿着葡萄园漫步约一个时辰,耶稣边走边教导。从这山脉直到加达辣,到处可见隆起的石丘——有些是天然形成,有些是人工堆砌,周围种着葡萄藤,藤蔓粗如人臂。
这些葡萄株距很宽,枝子却延伸得极远。结出的葡萄串常有手臂那么长,单颗果实大如李子。叶子虽比寻常葡萄叶大,但与果实相比仍显小巧。肋未人不断拿《圣咏》中关于默西亚的章节请教耶稣:"您定是默西亚之后最伟大的先知!请为我们解惑。"他们特别问到"上主对我主起誓"的预言,以及那位"独自踹酒榨、衣袍染血红"的意象。耶稣以深邃的智慧一一讲解,并将这些预言引向自己。
众人围坐在葡萄丘旁,边听道边摘食葡萄。唯独勒加布人严守祖训不肯碰——他们禁酒连葡萄也不吃。耶稣却挑战他们的戒律:"若吃葡萄是罪,这罪我来承担。"当他们搬出耶肋米亚先知的禁令时,我听见他们说:"当年听从天主藉先知下的禁令,如今也当听从耶稣的命令。"终于破戒吃了葡萄。
傍晚回到城中,耶稣又出席了一场优先招待穷人的宴席。当夜祂在肋未人家,照例宿于屋顶的帐篷内。
耶稣在肋未人陪同下从阿彼拉前往加达辣,傍晚时分抵达城中犹太聚居区。这区与庞大的外邦人区域分隔——那里竟矗立着四座异教神庙。我一见立在巨树下的巴耳神像,便知加达辣确是座异教之城。
耶稣在此却受到热情接待。此地虽仅有三百余名犹太男丁,却设有管理周边地区的公议会,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杂居其中。耶稣在加达辣遇见几位从加里肋亚来的门徒:纳塔乃耳(即赫色得)、若纳堂(伯铎同父异母的弟弟),似乎还有斐理伯。
耶稣下榻在犹太区外的客栈,那里已为帐棚节搭起许多凉棚。次日清晨,祂前往会堂讲道时,遇见成群病患和几个狂躁的附魔者在外等候。法利塞人表面客气却想驱赶他们:"别这么不识趣,现在不是时候。"耶稣却温言阻止:"让他们留下吧,我正是为他们而来。"随即治愈了许多人。
加达辣犹太公议会此时正在激烈辩论——是否该允许耶稣讲道?毕竟外界对祂的非议甚多。但最终他们一致决议准许,因为听闻过祂许多善行,尤其是治愈葛法翁百夫长儿子的事迹,让众人对祂赞誉有加。
新到的门徒们又向耶稣提起葛法翁另一位急需祂救助的人。
在会堂里,耶稣讲论了厄里亚、阿哈布和依则贝耳的故事,以及撒玛黎雅人供奉的巴耳神像。谈到厄里亚时,耶稣指出他之所以没能得到乌鸦送来的食物,正是因为违背了天主的旨意。祂还提及巴比伦王巴尔大撒亵渎圣器、目睹墙上神谕的往事。
耶稣以依撒意亚先知书为据,作了长篇深刻的教导。祂将先知的话惊人地应验在自己身上,并深刻阐释了自己即将面临的苦难与胜利。祂谈到酒榨、血染的衣裳、孤独的践踏者,以及在震怒中被践踏的列国。先前祂还论及熙雍的重建、圣城城墙上的守望者——我恍然明白,这分明是在预言教会。
令我惊叹的是,如此深邃的教导竟能这般清晰明了。然而那些犹太经师们,尽管惊讶动容,却始终未能领悟。当夜他们聚集一处,查考经典,推敲比较各种经文段落。他们竟猜测耶稣必定与某个邻国结盟,不久将率领大军征服犹大。
在异教徒聚居区的入口处,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下,矗立着金属铸造的巴耳神像。这偶像头颅硕大,嘴巴奇阔,头顶如糖塔般尖耸,环绕着一圈形似王冠的叶环。它身形短粗,活像一尊直立的公牛坐像:一手握着麦穗,另一手抓着葡萄般的植物。神像身上开有七个孔洞,安坐在可生火的铜釜之上——每逢节庆,人们还会为它穿上华服。
加达辣是座坚固的城堡。异教徒区规模可观,背倚群峰之巅,山北麓散布着温泉浴场与华美建筑。
次日清晨,耶稣正在城外医治大批病患时,司祭们前来致意。祂直指其心:"昨夜你们为何因我的教导惶惑不安?既知天主护佑义人,何必惧怕大军压境?你们若遵行法律与先知训诲,又何惧之有?"祂继续在会堂施教,如同前日。
正午时分,一位外邦妇人怯生生地走近门徒们,恳求他们请耶稣去她家医治孩子。耶稣便带着几个门徒进入异教徒区。那家的男主人早在门口迎候,恭敬地将祂引进屋内。
妇人扑倒在耶稣脚前哭诉:"师傅啊!我听说您行的奇迹比厄里亚还大。求您怜悯——我这独生子快死了,连我们的'智慧女神'都束手无策!"只见三岁幼童僵卧在角落的小床里,面色青灰宛若死尸。原来昨日父亲带他去葡萄园,孩子偷吃了几颗葡萄后突发急症,整夜在母亲怀里痛苦抽搐。
耶稣吩咐:"留我与孩子独处,叫两个门徒进来。"犹达·巴尔撒巴和"新郎"纳塔乃耳应声而入。但见耶稣将孩子抱起,让他紧贴自己胸膛,俯首以面贴面,向孩子轻轻呵气。孩童突然睁眼苏醒!耶稣又命二徒按手祝福,患儿竟痊愈如初。
父母抱着失而复得的孩子跪地哭喊:"以色列的天主至高无上!从今我们只侍奉这真神!"消息传开,众人纷纷携患儿求治:耶稣为周岁婴儿覆手即愈;又有个七岁痴儿常发癫痫,祂嘱咐用三种水沐浴——加达辣山北阿玛托斯温泉、阿彼拉附近克黎特溪水,以及厄里亚渡河处的约旦圣水(当地犹太人向来用皮囊贮存此水治癞病)。
那些外邦母亲们向耶稣哭诉,说她们的孩子常常生病,而她们的女祭司却帮不上什么忙。耶稣便命人将那女祭司召来。她蒙着厚厚的面纱,极不情愿地来了,却始终不敢抬头看耶稣——她像那些附魔者一样,拼命扭着脸躲避耶稣的目光,却又不得不遵命走近。
耶稣对在场的异教徒们说:"现在我要让你们看清,你们所崇拜的'智慧'究竟是什么!"祂当即命令邪魔离开她。霎时间,黑雾从她身上涌出,幻化成毒虫、蛇、蟾蜍、老鼠和龙的形状,如鬼影般四散逃窜,场面骇人。耶稣厉声道:"看哪!这就是你们追随的教义!"那妇人顿时跪地痛哭,完全变了个模样。
耶稣命她坦白如何"医治"孩童。她抽泣着供认:自己先施咒让孩子生病,再假装治好他们,好为邪神博取荣耀。耶稣又命她带路去摩洛神庙,并召来几个异教司祭。消息传开,人群越聚越多。
他们来到一处坟冢环绕的山丘——摩洛神像就藏在地窖里,上面盖着石板。耶稣对司祭说:"叫你们的'神'自己出来吧。"当机关将神像缓缓升起时,耶稣叹息道:"真可怜,你们的神连自己都帮不了。"
耶稣转向那女祭司,命她当众颂扬她所侍奉的神明,说说这神给过她什么恩惠。像当年的巴郎先知一样,这妇人竟不由自主地高声揭露摩洛崇拜的恐怖,反而称颂起以色列天主的威能来。
耶稣遂命门徒们推倒那神像。当神像被剧烈摇晃时,祂对异教徒们说:"看哪!这就是你们膜拜的神明!"只见各种狰狞的魔鬼形象从神像里窜出,抽搐着在地上爬行,最后钻入坟冢间的泥土里消失无踪。在场异教徒吓得魂不附体。
"若把这神像再摔回地窖,它必粉身碎骨。"耶稣说道。司祭们慌忙哀求,祂便允许他们将神像复位。多数人深受震撼,尤其那些司祭满面羞惭,但也有人恼羞成怒。群众却都站在耶稣这边。祂乘势讲道,许多人当场皈依。
原来这摩洛神像形如人立之牛,前爪作承接状(内设机关可伸缩)。血盆大口直通喉腔,额生独角,端坐在大铜盆上。周身布满口袋般的凸起,节庆时颈挂长绶带。铜盆内常年燃火,盆沿缀满长明灯——古时用婴孩献祭,如今改献安哥拉山羊。祭品或投入体内孔洞,或抛入巨口。神像中空,后腿装有升降机关,通体饰有光芒纹样。母亲们常为病儿来此求问,但摩洛崇拜已日渐式微。
(注1:参阅列王纪下25:22-25)
(注2:希伯来文"乌鸦"(列上17章)实指多种鸟类)
(注3:参见依撒意亚63:3)